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6,(5):112-113
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潍坊学院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培育人才模式,于2013年7月成立弘德书院,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渐摸索出"一体两翼"的大学生管理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生产、思维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为人类更加依赖对数据的分析以实现更为快速、深刻、丰富的知识创新,推动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进入"十二五"以来,智慧城市成为国内众多城市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各个城市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更有效地整合利用数据,以推动创新、形成新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深化创新“德清模式” 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技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作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不断地探索科技与产业结合的新途径,并把深化创新"德清模式"作为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集群发展的突破口来抓。近年来,县政府着重在机制创新、平台建设、资源优化等方面,对"德清模式"进行了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了"政产学研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9,(1):75-79
东夷文化具有较高的现代意义与价值,潍坊作为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发展传承的核心区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基础,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诠释权旁落、认可度低,文化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面对这种困境,潍坊地区有关部门和学术界应牢牢掌握潍坊东夷文化的诠释权和主导权,加大支持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打造一批精品文化产品,凝练潍坊的"东夷文化"城市品牌,真正奠定潍坊东夷文化区域研究中心和文化产业发展重镇的地位,助力"文化名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14,(3):22-24
近年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北京生科院、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组织在各地纷纷涌现,成为源头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生力量,这些新型研发组织在体制机制、人才培育、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活力.探索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模式。落址芜湖的安徽启光能源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安徽启光”)正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李帆 《安徽科技》2014,(10):19-21
目前,蚌埠市正处于打造皖北中心城市的关键期,城市支撑产业要转型、惠民服务要延伸、创新体系要强化,需要科技部门不断扩大科技服务民生能级,提高服务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加快搭建一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有效催生科技创新服务新模式,培育形成科技创新服务新业态,带动蚌埠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对软件人才提出的需求和挑战,围绕培养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国际化软件创新人才,结合电子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探讨了国际化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电子科技大学初步形成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推进我国国际化软件人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城市是加快国家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也是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国内已掀起创新型城市建设热潮。在此形势下,攀枝花要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明确自身发展基础,用战略发展眼光进行顶层设计,紧紧围绕国家、省、市的重大战略部署理清建设思路,以四川省对攀枝花的发展定位为依据锁定建设目标,以科技创新要素为突破点明确建设路径,从政策、投入、组织领导、机制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为建成创新型省和创新型国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杭州科技》2008,(4):12-13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国家科技部"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课题组组长马俊如 --选题意义重大,具有明确的引导功能.杭州创新指数以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升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多角度、多方位的考虑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关要素,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具有明确、直接的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杭州科技》2012,(3):60-60
近年来,深圳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文化立市战略,引领、驱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制定了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和33条自主创新政策,出台了《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政策措施,加速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级,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PCT专利申请量连续8年居全国城市首位,  相似文献   

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上海正在大力探索超大型城市创新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效能。未来,在"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定位下,上海"一网统管"的发展方向如何?文章对此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记者札记     
今天的城市文化,无可避免跟经济挂钩。风筝赋予了这座城市文化意义,新一波的城市创新创业浪潮搞活了整个潍坊经济,同时指示着潍坊发展新方向。高新技术企业散点集群降落的趋势,衬合着潍坊打造成文化背景下科技强市策略,在这新一轮建设下,可看到科技在提升城市形象与竞争力上的新造化。在政府的配合规划下,无论是旧区新建或整个高新区的重新规划,从零打造一整个崭新的高新区,是城市提升定位的强势方案。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科技创新必将丰富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业态,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在倡导科技与文化融合上,上海有一系列突出表现:世人皆知的世博会中国馆里,"清明上河图"堪称我国文化竞争实力的强劲表现。该展项将传统国画和多媒体技术融合创新,带给参观者多元审美体验,催生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后世博时代,它正在实践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清明上河图"的成功,对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经济中,创新已成为城市的主要职能或功能,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首尔等世界城市纷纷在2030年、2050年的城市长远发展战略中明确以建设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城市为目标,显示出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日本及东京政府共同推进东京全球创新网络节点建设的相关举措,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支撑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先行示范超大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新模式,是深圳落实交通强国部署的战略选择。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分析了深圳在强国战略下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深圳以科技应用与治理模式创新为核心动力的超大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形成面向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建设的4大战略方向。围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典范、创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范例、树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标杆和建设面向未来交通科技创新高地4大核心方向,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先行突破的核心任务,探索了率先建成高效支撑城市战略定位、交通运输与服务集约高效、科技创新应用广泛的交通强国城市范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山东"五大发展理念"评价体系,深入分析了潍坊在省内的城市发展水平,得到结论:潍坊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处于第三个层次;虽然在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存在优势,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等方面存有短板,但是"五大发展理念"内部具体的指标仍然不一致,仍需根据具体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正十年间,上海科技与金融相互促进与融合,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10年,上海被列为国家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经过十年发展,上海科技与金融相互促进与融合,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并逐步探索并形成了"1+4+1"的科技金融工作机制,基本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科技金融政策与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了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圈。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5,(1):18-20
潍坊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其创生和发展受历代社会生活及古今多种文化形态、生活习俗的影响,纵向传袭的古代文化基因使潍坊民间艺术具有坚实的根基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横向的交流为其兼容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吸收融合,实践创新,实现了潍坊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临当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建设趋同的现象愈演愈烈,使得城市失去个性,因此,建筑创作中渗透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而火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门户,作为城市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它的设计更应体现出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城市归属感。本文结合潍坊火车站设计实例,探讨了"风筝文化"是如何与站房造型、室内和站前广场设计相融合的,为今后更多的火车站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科创板架起了金融资本与科创要素的桥梁,是能够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对高质量发展支持的途径之一。随着第二批科创板公司挂牌上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上科创板的舞台。当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时代需要科技创新大发展,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过硬的技术,具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稳固科技大国的地位。近年来,上海创新中心城市地位稳步提升,在创新网络中的枢纽作用不断增强,已逐渐成为全球科学家向往工作的中国城市。同时,上海正逐步被打造成为中国金融开放的新窗口、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