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过对热流道的离散,运用数值分析的方法,与冷却分析的瞬态结果耦合,并松弛迭代求解热流道在成型过程中的温度场,在此基础上可以更为准确、可靠地设计热流道的温度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2.
浅析塑料注塑模热流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流道技术优缺点,热流道的分类,组成,热流道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热流道注射成型过程中,换料不彻底和费时常常影响制品的质量和生产率,在生产中,采用多次注射法或以白色材料作为换色的过渡料等方法实现快速换料.作者基于聚合物熔体的流变行为,提出了拖曳换料的概念,建立了新料熔体和旧料熔体在热流道系统中共同流动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注射速度、注射压力、粘度、温度、热流道模具的结构等对拖曳换料效率的影响;当热流道模具采用分区加热、多点控温技术时,控制新、旧料熔体的粘度小,可以明显提高换料后期的换料能力,改善生产中先易后难、先快后慢的换料过程,提高整个过程的换料能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快餐碗产品注塑热流道模具设计具体过程,利用Pro/E自带的模型分析功能对快餐碗产品注塑热流道模具进行了注塑成型工艺分析,并最终得到该零件的三维工程图,体现了Pro/E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热流道模具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注塑热流道系统应用及前景.注塑模具离不开热流道系统,因为热流道系统可提高产品的质量,缩短成型周期,节省原料,还可大幅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针对企业热流道系统温控设备的控制节点繁多,管理困难,监控模式落后,监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元可视化热流道系统远程温控方案.首先,基于多网关高并发的系统网络通信架构,采用多线程响应处理并发数据交互思想,解决系统数据交互过程中高并发阻塞的问题;然后,结合移动手机、电脑和温控箱工控面板等监控终端设备,进行热流道远程、实时温控系统的多元可视化监控模块的综合构建.该系统已经应用于某热流道系统制造企业,各模块功能测试良好,满足了企业及相关用户对热流道系统进行实时温控的多样化需求,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首次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坯热流道注射模的主、分流道直径和浇口直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PET塑料的表观粘度ηa和剪切速率γ关系进行公式化拟合.优化设计的结果与实际中应用的热流道直径的最佳经验数值接近,这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优化设计方法为正确选择热流道直径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常压去离子水在不同高度的微小间隙通道内的流动沸腾特性.实验热流密度为0~206 W/cm2,质流密度为200~400 kg/(m2·s),间隙为1 mm和2 mm.结果显示,随着实验条件的变化,通道内出现了泡状流、清扫流、搅拌流,且在清扫流早期观察到不稳定流动现象.此外,间隙高度降低促进了流型的过渡,加快了不稳定流动的进程.1 mm通道内核态沸腾起始点的热流密度低于2 mm通道,表明间隙高度的降低更有利于气泡在低热流密度下成核;1 mm通道的过冷沸腾传热系数最高为2 mm通道的1.7倍,2 mm通道内饱和沸腾传热系数略高于1 mm通道.表明低热流密度下过冷沸腾时小通道具有更好的传热性能,高热流密度下饱和沸腾时大通道的传热稍具优势,同时表明间隙高度造成的传热差异随热流密度增大先增大后变小;1 mm通道内临界热流密度为2 mm通道的83%,表明间隙高度的降低会使得临界热流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对于注射成型加工温度范围较窄的PET塑料,采用一模四腔热流道注射模成型PET饮料瓶坯,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用热流道喷嘴注射螺旋形试样,得到不同注射温度、浇口趱戏、注射量和试样厚度条件下的流动性试样。经测定,得到注射量、注射温度和流动长度间的关系曲线,并极限注射量的概念。同时还分析了各注射工艺参数间的关系,为制得合格的注射制件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1.
古老盆地大都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而每次构造运动中大地构造条件的变化,必然引起古大地热流的变化。针对多构造期古老盆地这一特点,在大地热流反演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处理方法多段线性古热流模型,以期用相对简单的方式来表征复杂地质情况下的古热流变化特征。利用该模型对冀中坳陷北部中—上元古界古热流演化进行了分析,所建立的模型符合该区大地构造演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将潜热型功能热流体加入到微矩形槽道中,并搭建实验台,对槽肋比分别为1∶1(1#槽道)和1∶2(2#槽道)的两个矩形微槽道内潜热型功能热流体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雷诺数相同时,1#槽道质量浓度大时量纲壁面温度高,2#槽道质量浓度小时量纲壁面温度高,同时1#槽道质量浓度大时局部努谢尔数低,2#槽道质量浓度小时局部努谢尔数低,二者呈现了不同的特性;潜热型功能热流体沿着槽道长度方向的强化换热与潜热型功能热流体质量浓度及槽道结构有关,存在最佳的强化换热结构和浓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MPI软件对泵体的热流道注塑成型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将浇口设置在泵体锥部中心可以实现平衡充模,最大体积收缩率和制品最高温度发生在泵体锥部中心,制品冻结时间在泵体法兰凹槽处最长,最大翘曲量位于泵体法兰底部,合模系统所需最大锁模力为32.6 t,注射系统所需最大注射压力为25.15 MPa,采用三排管路冷却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泵体制品成型加工后的最高温度,热流道系统在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比冷流道优越.  相似文献   

14.
围护结构热参数的计算机测试及动态热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建筑围护结构动态热流及其它参数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对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实测动态热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种气象因素对围护结构表面热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EHD强化微细槽道沸腾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横截面为2 mm×2 mm的微细槽道内,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EHD强化微细槽道饱和沸腾换热进行实验研究,得出不同的外加高压电场作用下,饱和沸腾段的热流密度与平均壁面过热度的关系曲线,分析外加电压对饱和沸腾传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加高压电场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微细槽道饱和沸腾传热,为探索EHD强化微细槽道饱和沸腾传热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受限空间内受浮力驱动的旋转火焰及热流场所表现出的复杂特性,采用实验方法对一尺寸为2.0m×2.0m×15.0m的有单侧缝的方形竖槽道内产生的火旋风流场进行研究,并对中心轴线上的温度进行测量.同时采用基于大涡模拟技术的数值方法进行了模拟计算,验证了构建的数学模型对于预测该方形竖槽道内的热流场的准确性.通过对火旋风在稳定期内热流场的平均压强、温度、密度在高度方向和径向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的分析,验证了火旋风的斜压影响机制,确定了温度和压力在高度上的分层特性,并发现等密度面更易于表现旋转火焰的变化情况.整个实验与数值计算结果都可为受限空间内的旋转火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整体求解法对常物性的冷、热流体在三通道同心套管中层流逆流流动时的导热与对流耦合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个通道除各自的入口段局部努塞尔数Nu沿通道变化外,其后均为充分发展段,局部Nu保持不变,且通道内侧的换热比外侧好.固体与流体的导热系数之比λsf对耦合换热产生影响,耦合情况下的Nu比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的Nu要小,随λsf的减小,固壁内的导热对Nu的影响加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注射模热流道喷嘴的加热功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由试验得出了热喷嘴单位质量启动功率、单位质量持温功率和温度的关系曲线,并对散热系数K值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排气道隔热和非隔热两种情况下缸盖温度场和热流场进行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得到了缸盖在排气道进行隔热后的隔热度及隔热前后缸盖的热负荷分布,为缸盖的研制工作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Ford—Kac—Mazur(FKM)方法和数值模拟对考虑次近邻作用的一维介电原子链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了热流的具体表达式,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热流随体系大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次近邻相互作用和质量梯度对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次近邻作用对于热流的调节不明显,而构建材料的不对称结构(质量梯度调节)可作为热传导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