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弹性共轭曲面原理基本理论,研究了已知一个弹性共轭曲面而求解另一个与之对应的弹性共轭曲面的求解方法.所提出方法对于内外齿轮啮合、齿数差异较大齿轮啮合等弹性共轭曲面问题的求解,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化共轭曲面理论的数字齿面共轭求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数字化共轭曲面理论和方法,根据啮合传动的规律,应用自行研制开发的共轭曲面求解软件Conjugater1.0.对直齿面和鼓形齿面的数字化共轭曲面求解分别进行了研究.可为各种齿轮的数字化啮合分析、模拟仿真以及数字加工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数字化共轭曲面求解的目的,采用曲线插值替代曲面插值,从离散的数字化曲面得到一个连续的曲面,从而实现了共轭曲面法向量和相对运动速度的求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降维插值求解方法的数字化共轭曲面求解数学模型;运用计算软件MATLAB的强大数值计算和图形显示功能开发了数字化共轭曲面的求解算法,并用V isual C++实现了人机界面和数据的处理.计算实例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数字化共轭曲面求解.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数字化共轭曲面求解的目的,采用曲线插值替代曲面插值,从离散的数字化曲面得到一个连续的曲面,从而实现了共轭曲面法向量和相对运动速度的求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降维插值求解方法的数字化共轭曲面求解数学模型;运用计算软件MATLAB的强大数值计算和图形显示功能开发了数字化共轭曲面的求解算法,并用Visual C++实现了人机界面和数据的处理.计算实例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数字化共轭曲面求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共轭曲面原理为基础对旋转共轭曲面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包络面出发推导了表面为圆柱面的旋转共轭曲面方程、接触线方程。对共轭曲面,接触线进行了计算机绘制,并且对圆钢矫直机辊子和圆钢的共轭运动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从而可以直观地考察所设计的共轭曲面的正确性和啮合情况,探索修改辊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共轭曲面理论为基础,用运动学法建立了凸轮及其对偶件间的接触方程,借鉴齿轮啮合原理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一套用于平面凸轮机构和反凸轮机构的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凸轮廓线、曲率半径、压力角、干涉界点、接触界点、瞬心线和滑动率等。本文提出的模型适用于各类平面凸轮机构和反凸轮机构,并形成一个比常用的方法更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共轭曲面的啮合性能和一些内在特征可由其两类界函数Φt、Ψ和矢函数p、q来表达。本文探讨了这些函数的物理意义与啮合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定义了非圆齿轮啮合角函数的概念,提出了基于啮合角函数的非圆齿轮共轭齿廓的直接求解方法·建立了齿廓求解的运动几何学模型,给出了齿廓方程,给出了齿廓啮合原理的啮合角函数表达式·该方法,给定啮合角函数,无需坐标变换,可直接求解共轭齿廓,简化了非圆齿轮共轭齿廓的求解·该方法亦适用于圆齿轮齿廓,实现了圆齿轮和非圆齿轮共轭齿廓求解的高度统一·为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交错轴圆柱端面齿盘共轭齿面的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简单且精确的端面齿盘齿面数值计算方法,可用简单的直线和平面曲面段变点的求取,来代替复杂的啮合方程、过渡曲线方程的推导和求解。该方法只需圆柱齿轮参数、偏置距和传动比,就可以同时完成共轭齿面和过渡曲面的精确计算,并得到圆柱齿轮和齿盘啮合的瞬时接触线。通过对瞬时接触线的图形显示和分析,该方法可以优化设计参数,将空间共轭曲面的求解转化为平面曲线的计算,无原理误差,且简明、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回转面、可展面、法向圆弧曲面等工程常用曲面“沿母线法线共面”这一共性特征的提炼与升华,提出Bertrand曲面的概念,并研究了其性质.作为在高副传动领域的应用与延伸,研究了Bertrand共轭原理。其基本特征是一对Bertrand曲面在共轭的各瞬时接触线均为母线.将Bertrand共轭按母线分为3种典型类型,分别给出共轭的基本条件.为了研究共轭条件的相客性,给出了反映各类共轭传动形式与准线特征的结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共轭的微分关系武.这些研究为Bertrand共轭原理向工程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共轭曲线齿轮啮合管齿面的几何及接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共轭曲线齿轮研究的基础上,对一种新型高性能共轭曲线齿面——啮合管齿面的几何及接触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空间曲线三棱形模型定义了啮合管齿面压力角,并讨论了该压力角对轮齿齿廓及啮合等的影响;利用齿轮几何学原理分析了啮合管齿面不发生根切的一般条件,概述了啮合管齿面诱导法曲率及诱导短程挠率的一般计算方法;提出了新型啮合管齿面避免啮合及曲率干涉的理论及方法;综合考虑齿面啮合的特点及常规方法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共轭曲线计算啮合管齿面滑动率的方法,并论证了啮合管齿面啮合具有共轭继承性,揭示了齿面啮合的本质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啮合管齿面具有优良的几何及接触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的重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参照渐开线齿轮定义了直线齿廓外齿轮的基本参数,得出了齿形半角、压力角和最小齿数的关系,得到直线齿形齿轮的齿廓方程,在此基础上对啮合极限点进行了研究。为满足连续传动的要求,推导出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啮合曲线,并分析了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传动的啮合特性。根据重合度计算理论推导出直线共轭内啮合齿轮副重合度的计算公式,保证在齿形参数设计时满足连续传动的要求。根据齿轮的基本参数和重合度的计算公式,研究外齿轮齿顶高系数、内齿圈齿顶高系数、压力角与重合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常讨论的,都是基本型共轭曲面问题且假定是单参数单自由度共轭运动。但也经常出现双自由度共轭运动,如若自由度等于、大于3一般不能实现。常常讨论的是“双包络”或“多次包络共轭曲面问题”,这些均属于一对共轭曲面问题。其实许多问题存在或者可以转化为多对共轭曲面啮合的问题。最一般的情况下,应该假定为多参数、多自由度的啮合问题。在工程实践中一对共轭曲面在高温、高压、高速和在弹流接触润滑以及在动负荷冲击下,总使得共轭点的几何形状发生畸变,而至少是时间、空间的函数,如果抽去它的物理、  相似文献   

14.
共轭曲面的定义是这样的:设曲面S、相对于参考空间分别按φ_1、φ_2运动,φ_1≠φ_2。若S和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切,则称曲面S、在共轭运动φ_1、φ_2条件下互为“共轭曲面。”此时,S和的瞬时接触线(或点)在参考空间内所成的轨迹曲面(或曲线)S~·称为“啮合曲面”(或“啮合曲线”)揭示S、S~#,φ_1、φ_2诸量问内在联系的各种问  相似文献   

15.
共轭曲面数字仿真原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字仿真技术解决复杂曲面共轭的特殊问题,探讨共轭曲面原理的离散化理论.将共轭相切条件改变为最小条件;将共轭方程改变为数学规划方程;讨论了最小条件与共轭条件的联系及差异、仿真解的性质、接触区域等一系列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有约束的基于共轭梯度二次规划算法的多次迭代问题,结合共轭梯度算法和有效集策略,提出了一个新的算法模型,通过对变量的截取(使用Polak-Bibiere公式)来避免重新开始共轭梯度算法,在大规模的弹性接触问题中,大量的结果表明了这个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共轭曲面的数字仿真原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了以现代计算技术为依托,基于数学规划划研究共轭曲面原理的新方法-数字仿真方法,建立了直接描述共轭过程的数学模型,这一模既便于数字计算又例题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数螺旋线齿锥齿轮齿面的形成及传动原理(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间双参数曲面族包络理论推导了对数螺旋线齿锥齿轮的共轭齿面方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对数螺旋线齿锥齿轮齿轮副啮合过程中齿面上的啮合线和接触线,并借助将曲面接触问题转化为曲线接触问题的研究方式,对齿轮齿面形状、特性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对数螺旋线齿锥齿轮的共轭齿面也为对数螺旋曲面,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该种新型齿轮传动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针齿齿廓的共轭曲线型式,推导了共轭曲线的曲率计算式;对圆弧针齿齿轮共轭性作了定量分析,为圆弧针齿传动的综合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对其它类型齿轮啮合的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运动付,共轭啮合等传统的基本概念进行讨论和拓广,然后提出广义共轭啮合定律及广义共轭啮合原理.该原理特点是:方法简单,通俗易懂,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