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较系统地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与形变热处理工艺对铜基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基弹性合金通过多元少量微合金化与形变热处理工艺相配合,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获得的微双相组织细小均匀,该组织具有明显的抗裂纹扩展能力,使材料疲劳寿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合金化与形变热处理对铜合金弹性模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量元素及形变热处理工艺对铜基合金弹性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强高导铜基材料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功能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电力及机械等工业领域。系统总结了合金化法和复合材料法的基本原理、制备工艺和研究现状,合金化法是传统的高强高导铜基材料的重要制备方法,多元微合金复合化和工艺优化是其发展趋势,复合材料法是高强高导铜基材料的理想强化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优化工艺和降低成本是其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面向生物医用镁合金,用Zn、Ca元素微合金化和大挤压比变形工艺制备了Mg-Zn-Ca三元合金,通过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手段对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根据应用场景,在人体模拟体液(SBF)中通过常规电化学测试、微区电化学测试相结合综合评估了该合金的耐蚀性能.同时,通过摩擦磨损测试对材料的滑动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微合金化和热挤压加工,制备出的合金组织为单相固溶体,合金晶粒尺寸较为均匀,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119.33 μA/cm2,腐蚀机制表现为均匀腐蚀.相比于干摩擦,材料本身较好的耐蚀性能协同提高了材料在模拟体液环境下耐磨性能,同时配合模拟体液带来的润滑作用,材料的磨损率得到显著降低.此时,磨损机制以腐蚀磨损为主并伴有轻微的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微量元素及形变热处理工艺对铜基合金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致密度参数J(J=1/(VD))大的元素(如B和Fe)能使铜基合金固溶体晶格收缩;通过大的冷变形和时效处理等工艺措施使β相析出,起到强化基体的作用,并能使合金的弹性模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毛羽  孙守庄 《科技信息》2010,(23):I0059-I0060
以经典轮毂材料A356铝合金为基础,复合添加Sr、Y微合金化后,利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复合微合金化后A356铝合金组织。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工艺条件下加入不同Y,合金中共晶硅由长条状转变为针状或短纤维状组织,合金的组织逐渐细化,形成高熔点化合物Al3Y弥散于基体中。Fe元素与Y优先形成了部分Fe23Y6金属化合物,Sr为0.02wt%,Y为0.05wt%时,试验合金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7.
低碳微合金化含硼冷镦钢的冲击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B含量的低碳硼钢和Nb、V微合金化低碳硼钢的冲击实验,研究了B含量及Nb、V微合金化对低碳硼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0.0006%~0.0015%的B将提高热处理状态钢的冲击韧性,B质量分数超过0.003%将降低钢的冲击韧性. Nb、V复合微合金化同时加入适量Al可显著提高热处理状态低碳硼钢的冲击韧性. Ti质量分数超过0.03%对低碳硼钢和微合金硼钢的冲击性能不利.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时效状态和随后形变热处理工艺制备了Cu-Cr-Zr系合金,采用微观组织观察、硬度和导电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时效状态对双级时效Cu-Cr-Zr系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欠时效+冷轧+时效工艺和峰时效+冷轧+时效工艺制备的Cu-Cr-Zr-Mg-Si和Cu-Cr-Zr-Ni-Si合金均可获得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优良组合.其中:欠时效+冷轧+时效工艺所制备的合金综合性能更优,但加工热处理过程中性能变化剧烈,材料生产过程中性能均匀性不易控制;峰时效+冷轧+时效工艺制备的合金综合性能极其稳定,易于在生产中控制.不同工艺下的合金性能差异是由析出相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机制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对2197合金进行形变热处理,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和TEM观察分析了不同时效阶段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对2197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形变热处理2197合金峰时效时主要析出相为尺寸为50~150nm分布均匀的T1相。形变热处理为T1相的非均匀形核提供了优越的形核场所,促进了T1相的析出及长大,减少了2197合金达到峰时效的时间;长宽比较大的T1相的强化效果大于δ′相和θ′相,形变热处理还可以提高2197合金的峰时效强度。  相似文献   

10.
借助金相显微镜、DSC、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实验手段,研究了CuAlNiMnTi合金经高温形变热处理后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合金变形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变小,相变点M_s下降;适当形变热处理可以提高记忆性能,这是形成择优取向排列的马氏体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石油机械重要零件用合金结构钢具有尺寸大、受力环境恶劣、受力形式复杂多样,要求大截面、厚壁零件采用材料具有较高淬透性并兼有优良的热处理工艺性能,以获得高而均匀的综合机械性能,提高其疲劳寿命,减少井下事故带来的巨大损失。利用低碳马氏体的特点以及多元微合金化提高淬透性,利用强韧化机理研发设计并成功生产应用的—相对于40Cr Mn Mo和4145H具有较高淬透性,一种低碳多元微合金化结构钢(高峰2号钢),其明显优势在于水淬不裂并具有更高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870℃/6 h涂层扩散热处理工艺对第二代镍基DD6单晶高温合金(简称DD6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870℃/6 h涂层扩散热处理工艺处理后,DD6合金的显微组织、760℃拉伸性能、980℃/250 MPa持久性能、700℃高周疲劳性能无明显变化。DD6合金760℃拉伸断裂类型为准解理断裂,980℃/250 MPa持久断裂类型为韧窝断裂,700℃高周疲劳断裂类型为准解理断裂。涂层扩散处理没有改变DD6合金的断裂机制。  相似文献   

13.
7050铝合金最终形变热处理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磁连铸7050铝合金进行最终形变热处理(FTMT),以期使合金获得更高的综合性能.确定的最佳FTMT工艺参数为预时效105℃/8h、冷形变20%以及终时效140℃/14h.最终形变热处理后合金性能因加工硬化和沉淀硬化而得到较大提高,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631.28、611.80MPa,延伸率达到14.68%.  相似文献   

14.
以Fe粉与Si粉为混合粉原料,研究经机械球磨、退火热处理后混合粉的形貌、结构与恒电流充放电性能,同时对比研究Si-Fe合金粉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粉原料经过高能机械球磨,生成了Si-Fe合金相,而Si-Fe合金的生成改善了Si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与工业级Si-Fe合金负极材料相比,合金化程度影响了合金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合金化程度越高,合金材料电化学性能越好;而退火热处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合金材料的脱嵌锂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X射线物相分析、扫描电镜背散射和能谱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和金相实验方法,研究时效工艺对固溶-冷拉处理的Sn和Bi微合金化的无铅易切削Al-Cu合金棒材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晶间腐蚀法研究合金的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金最适宜的时效热处理工艺为160℃/6 h,在此工艺条件下,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473 MPa,391 MPa和11.2%。合金的物相组成为Al基固溶体,Al7Cu2Fe,CuAl2以及低熔点物质Bi,SnBi和Sn;合金的晶间腐蚀深度为0.4 mm,其综合性能与含铅2011合金的相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晶粒大小和Mg对GH169合金持久与缺口周期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Mg及晶粒细化会有效地改善该合金的缺口持久敏感性。存在缺口持久敏感性或低塑性的GH169台金,在蠕变疲劳交互作用下将会严重导致材料的弱化而引起过早的断裂,用Mg微合金化和晶粒细化,即使存在一定数量小晶的混晶组织也会显著提高合金的缺口周期持久寿命。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7A05铝合金热轧板材的综合力学性能并减少各向异性,对7A05铝合金固溶、预时效、时效和形变处理等工艺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比较了供货态、形变态、回归(RRA)态和采用预时效形变热处理的优化态热处理工艺对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固溶的最佳温度为480 ℃,单级时效最佳工艺为120 ℃,24 h,双级时效中第一级时效最佳工艺为90 ℃,8 h,最佳形变为25%. 通过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预时效析出促进形变热处理时亚晶等轴化,优化态强度高,进一步改善了合金性能,减少了轧制板材纵横向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倾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55SiMnVB 钢高温形变热处理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裂纹扩展速率和断裂韧性测试及结果作了较系统的报道,并与常规热处理的试样作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形变热处理工艺提高钢的疲劳寿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6,(1):25-28
通过真空熔炼法成功制备出了多主元高熵合金材料AlCrFeNi,之后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该合金的进行处理.热处理之后对材料进行高温实验和高温蠕变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得到该合金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计算机分析得出组织与性能配合良好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从而实现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HRB500E抗震钢筋生产成本,更好地促进其生产及推广应用,国内某钢厂采用钒氮微合金化控冷工艺试制HRB500E抗震钢筋。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闪光焊接、材料试验机及力学性能测试,对该工艺析出强化和晶粒细化强化机理及效果,控冷终止温度和钢筋力学性能匹配关系,钢筋金相组织、焊接、时效及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钢中加入适量钒氮合金,V(CN)析出量占总钒量的66.67%,微合金析出强化效果明显;控冷后终止温度控制在680~710 ℃,钢筋强度具有25 M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