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双定子感应电机等效电路的推导过程中,引入了“旋转等效”和“相位折算”的概念,将两个定子之间旋转角α的变化,等效为转子相绕组有效匝数的变化,得到折算后的基本方程式,并最后导出了与常规感应电机相似的“Γ”形等效电路.  相似文献   

2.
从等效旋转概念出发,先导出吐温定子感应电动机的基本方程,然后进行频率折算和绕组折算,最后导出吐温定子感应时机的工形等效电路。  相似文献   

3.
一种监测笼型感应电动机转子断条故障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机断电后,如果有导条断裂,转子磁通在定子绕组中的感应电压将直接受到影响。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诊断笼型感应电动机转子断条的新方法,即通过分析定子绕组中感应电压高次谐波的变化来确定转子断条故障。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消除三相电压不平衡以及电机磁饱和等现象对故障监测所造成的影响。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由电压源型逆变器供电的感应电机,提出了一种适于数字实现的离散化定子电流控制方案,与现有的定子电流控制方案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1)对电机参数及电机运行状态变化鲁棒性好;2)对定子电流参考信号的动、静态跟踪性能好;3)与转子回路的状态变量及参数无关;4)控制算法简单,适合于计算机实现。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该定子电流控制方案的提出为现代高性能感应电机交流调速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电子式感应电机的软起动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应电机采用传统的硬起动会给定子的转矩和电流带来较大冲击,故需研究电机的软起动过程.用混合变量改进方法建立感应电机模型,通过控制单元,在主电路拓扑的变化下,采用双向晶闸管控制高压电机软起动.该过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模拟电机起动时定子电流和转矩变化情况.该过程启动电流小,起停过渡自然,节能效果好.通过调节启动转矩,启动中可以实现低速启动、频繁启动和软停止,而且损耗小,控制精确.  相似文献   

6.
铝转子单边盘式感应电机气隙较大,主要参数随半径变化,用传统电机分析法会造成较大误差,且无法准确描述铝转子中集肤效应的影响.采用一种新的电磁模型,利用分环计算和多层行波磁场模型有效解决了该电机存在的特殊问题,提高了模型精度.通过磁场分布计算得到电机的T型等效电路.分析了等效电路中电感和电阻参数.制作样机并通过空载试验和短路试验测定其T型等效电路参数,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误差较小,证明该方法能准确估算铝转子单边盘式感应电机的主要参数.计算电机电磁转矩随转差率变化的情况,高转差率下的实验转矩输出值与计算值接近.  相似文献   

7.
对感应电机定子绕组进行直流温升测试,可以在避免转子温度干扰的条件下,有效分析和验证定子的散热能力。然而,定子绕组温升实验存在耗时长和难以获得绕组最高运行温度的问题,而利用热模型计算所得的绕组温升精度又较难保障。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热网络模型和参数估计的感应电机定子绕组温升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热网络模型描述定子绕组温度的变化,再利用定子绕组温升实验的若干样本数据,结合参数估计原理,准确获得热网络模型参数,从而对定子绕组的整个温升过程进行有效估计。结果表明:在完成参数估计后,定子绕组热网络模型可准确获得不同电流条件下的定子绕组温升过程。因此,所提温升测试方法不仅可节约温升测试的实验时间,还可获得实验中无法测量得到的定子绕组最高运行温度,为电机定子绕组后续设计与改进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感应电动机笼型转子绕组端部采用分段连接的方法,在笼型感应电动机转子采用普通民电材料的情况下,提出转子折算至定子边的电阻或阻抗,对于变极感应电动机,则可以做到每种极数对应不同的转子折算电阻或阻抗,从而能够减小启动或变极切换电流及增大启动转矩。  相似文献   

9.
将感应电动机笼型转子绕组端部采用分段连接的方法 ,在笼型感应电动机转子采用普通导电材料的情况下 ,提高转子折算至定子边的电阻或阻抗 ,对于变极感应电动机 ,则可以做到每种极数对应不同的转子折算电阻或阻抗 ,从而能够减小启动或变极切换电流及增大启动转矩  相似文献   

10.
感应电机转子断条根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首先介绍感应电机转子绕组故障分析方法,然后详细讨论转子断条故障后转子各导条和每一段端环中电流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定子电流中转子绕组故障特征量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结出特征量的变化规律:连续断条根数增加,故障特征量增加;但当连续断条数超过电机每极的导条数时,断条数继续增加,故障特征量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新息最小二乘的感应电机参数辨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新息最小二乘的感应电机参数的估算方法.在矢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推导出感应电机数学模型的多新息最小二乘表达式,根据测量的定子电压值、定子电流值和转速值,估算出感应电机的转子时间常数、漏感系数、定子自感等参数,而不依赖于转子磁链.仿真结果表明了辨识的精确性,为其它多新息辨识方法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功能原理与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结构,分析了该电机的振动方程,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波动速度,定子推力及转子运动速度和力矩。建立了行波型超声波电机定子环及转子环的等效电路,为解决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数学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行波型超声波电机定子环的运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功能转换及守恒原理和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结构,分析和推导出行波型超声波电机定子环的振动方程、定子环的波动速度、定子环对转子环的推动力、定子环的合成转矩及损耗等,建立了行波型超声波电机定子环的等效电路,如再对转子环进行分析与研究,则为解决行波型超声波电机的数学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图2,参10.  相似文献   

14.
基于MRAS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参数自适应系统(MRAS)的感应电机转子速度估算方法,用电机状态方程构成全阶观测器观测定子电流和转子磁链,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推导出转速估算公式,并在理论上证明了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分析了定子电阻和转子电阻的变化对转速估算的影响,并对严重影响速度估算的定子电阻的变化进行了补偿,从而构成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间接磁场定向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低速下具有较好的转矩转速特性以及良好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普通V/f控制在低频或负载时难以维持感应电动机磁通恒定的问题,基于定子磁场定向的同步旋转坐标系,根据定子磁链与定子电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标量控制下电机磁通控制策略.利用定子磁链观测器估计电机定子磁链,并对其进行闭环控制,实现低频和额定负载情况下电机磁通的恒定控制.基于全数字感应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五相感应电机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广义两相实变换对五相感应电机的模型进行了推导,导出的结果是:对称多相感应电机的(α,β)平面的模型与三相电机完全相同,而广义零序分量不实现能量转换,只产生定子损耗。仿真结果表明,不平衡正弦供电时,存在转矩脉动,零序分量和较大的相电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7.
该文研究了定子磁链暂态过程对双馈感应电机接入系统的小干扰稳定的影响情况。首先建立了描述双馈感应电机电磁过程的8阶详细模型,并进一步推导了它的小干扰稳定的计算公式。根据Lyapunov特征值理论,对单个双馈感应电机经过传输线接入无穷大母线系统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控制器参数变化还是传输线路电抗变化,6阶模型的稳定边界范围都比8阶模型更大。采用简化6阶模型不利于系统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感应电机定子磁场定向时,定子磁链和定子q轴电流没有完全解耦这一问题,提出改进型自抗扰控制器(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ADRC)的定子磁场控制方法。建立关于定子磁链和定子电流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利用线性跟踪微分器对目标定子磁链安排过渡过程,从而改善闭环控制中“快”与“准”的矛盾。建立并联型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替代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对实际磁链与q轴电流耦合部分进行观测。在目标磁链闭环控制环节对观测的耦合部分实施补偿,并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仿真试验对比该方法与传统ADRC和解耦器控制方法时定子磁链的稳定性和电机转速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化了矢量控制系统结构,提高了定子磁链控制的稳定性,确保电机运行过程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永磁同步电动机输入电压不对称运行的动态过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实时仿真,获得定子电流、感应电动势、电磁转矩、角速度的实时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永磁同步电动机输入三相不对称电压时,其定子电流、感应电动势、电磁转矩、转速均发生振荡,这不仅使电机无法正常运行,而且可能导致电机的转子永磁体退磁.这一结果可以为改进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单相感应电动机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并兼顾设计计算时间,将磁场方程和单相感应电动机的定转子电路方程相耦合,导出了电压源驱动的复数有限元模型,并将其与等效电路相结合,应用于单相感应电动机计算机辅助设计,采用电压源复数有限元法模拟空载实验和短路实验以准确计算等效电路参数,用等效电路计算感应电动机的性能.对实际电机进行性能计算和试验,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