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拉克利特哲学不是二元论——与徐开来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时代的哲学家,他的哲学的本原物就是“火”.由于人们对“火”这个本原物的理解不同,因而便产生了对赫拉克利特哲学性质的争论.徐开来同志通过“火”与生命、“火”与“灵魂”这两个论据出发,得出赫拉克利特的“火”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混杂体,所以他的哲学是“二元论”.而笔者则认为,“火”不是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结合;“火”与“灵魂”的替换使用没有改变赫拉克利特哲学的性质,因此赫拉克利特哲学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二元论,而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始基本体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基本体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形态,它认为世界上的事物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事物都有某种共同的“始基”。东西方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恩培多克勒,中国的“五行”说,印度的“五大”,都把水、火、气、土、风等具体的物质形态当成世界的“始基”,说明人类最早根据实践的需要而作出的哲学探索是唯物主义性质的。“始基本体论”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从人类的神话中解脱出来,用物质性的存在解释世界,标志着哲学的诞生;它把客观的物质存在与运动变化结合起来,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的朴素统一。“始基本体论”的历史局限性是时代造成的,对此不应苛求。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思想与庄子哲学都具有“无家可归”的类同性,且陶渊明引用《庄子》甚多,从而使得进一步考察二者之间的具体联系有了可能。庄子主体观的实质是在传统的身心二元论的基础上加持了其独特的气化观的结果,主体的最终境界呈现为世界意志的“与道为一”之境;陶渊明主体观的内容则是“形影神”,是以庄子哲学的气化论为理论基础,加上自己的认识和对时代的回应而成就的观念,最终境界与庄子的认识如出一辙。从概念使用和结构义理上看,二者之间存在着细密的联系,陶渊明的主体观念是对庄子哲学的某种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澄清陶渊明《形影神》的诗旨内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天问》从“构成思想”与“反思思想”的维度进行重新审视,可以得出“屈原的《天问》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运用反思性的哲学思维方式进行思想的哲学名作”的结论。战国时期理性精神的觉醒,引发了学者们对“天命”思想的反思,屈原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从宇宙时空,到社会秩序,再到个体存在各个方面对天命进行全面反思。屈原对天命的态度由怀疑、否定发展到批判,表明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5.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其思想给后人以极大的影响,黑格尔说:“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295页)对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列宁也作过高度评价:“古代人和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就其天真质朴来说,有时简直妙不可言。”(《哲学笔记》第387页) 在整个欧洲  相似文献   

6.
小易 《科技智囊》2006,(3):66-67
这一段是在上文的基础上,继续对阴阳关系的阐述。刚柔是对太阳系中物质世界的物质属性的抽象概括,两者并存,不是单纯的对立,较之西方哲学中对此以“矛盾”来概括而言,中国传统哲学中对物质属性进行这样的划分就更为精准了。  相似文献   

7.
“五四”精神的灵魂是创新,它体现在思想观念的创新,“科学”与“民主”口号的提出,道德革新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9.
萨特将现象学本体论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并将意识区分为反思的意识和前反思的意识.前者是笛卡儿哲学的出发点,他因此而陷入了二元论与唯心主义;后者是萨特的哲学出发点,他以此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实现对传统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灵魂崇拜是怒族原始崇拜的主要形式,不仅是险恶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状态下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还作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中所蕴含的“万物有灵”、“自然造人”、“灵魂不灭”等观念反映出怒族对自然、社会以及事物本质属性等问题的能动认识,是他们哲学意识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1.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12.
关于赫拉克利特认识论的研究,在我国哲学史界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哲学史教科书和有关古希腊哲学史的专著,对赫氏认识论思想竟一字不提。在论及他的认识论思想的著作中,则存在简单化的表现。人们一般只提到:赫拉克利特在认识论上,“总的说来,初步表达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提出了感觉和思想这两种认识形式以及它们的作用”。接着便是:“他没有去探讨这两种认识形式之间的关系”,“不  相似文献   

13.
谭嗣同的“知行合一”,由深沉的爱国主义、不屈的奋斗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寻本探源的哲学思考和勇于付诸实践的行为品质融合而成。他是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的卓越代表。是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奋力前行的伟大灵魂。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哲学无用”论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此观点既有所见也有所蔽。文章通过对其所见与所蔽的梳理和分析,批驳了“哲学无用”论的浅见与近视,阐明哲学的“无用”乃是一种大用;哲学作为对人生有系统的思想的思想,给人以“安身立命”之道,为美好的幸福的人生提供一种超越性的人生智慧.对待哲学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实践。为克服教材滞后性与教育时代性的矛盾,应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治教学中,注重在经济、哲学、政治常识内容方面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最早的哲学研究者们,大都把物质性的本原当作万物的本原。因为在他们看来,万物都是由它构成的”。由于早期的自然哲学对自然界观察的侧重点与方式不同,泰勒士认为水是世界本原,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世界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本原。等等。与此相类,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与世界本原论也认为世界的统一性是不言而喻的。学术界对道、气等本体论范畴的研究已颇深入,这是分析古代哲学中的自然观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8.
实践唯物主义各派的共同症结在于 :对实践概念予以了形而上学的知性注解 ,并以此作为各自理论的逻辑预设。实践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 ,而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 ,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彰显实践的同一性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 ,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 ,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 ,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抓好三个重点第一 ,《讲话》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论述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关于实践是形成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基础原理的继承和发展 ,而“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因此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中 ,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与进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二 ,在讲授辩证法部分时 ,要深刻领会和认识“三个代表”思想中所倡导的创新精神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命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关…  相似文献   

20.
实践唯物主义各派的共同症结在于:对实践概念予以了形而上学的知性注解,并以此作为各自理论的逻辑预设。实践不是改造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彰显实践的同一性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