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初期传媒关于袁世凯对藏政策的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坏镇压人民斗争、强化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是舆论界对袁世凯的基本评价。关于袁世凯在对藏政策方面的评论和介绍或语焉不详,或很少介绍。通过对民国初期传媒材料的梳理并结合各类历史资料,发现袁世凯执政时期,继承了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主张以汉藏民族间平等团结为基础,以“谋内政之统一”和实现“民族之大同”;在中英交涉中,充分利用外交手段、依据国际惯例,拒绝签订出卖西藏的各类条约;调整政府机构,采取由剿到抚的策略,争取西藏内向中央。袁世凯在处理边疆西藏危机时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使萌芽中的“现代中国”在西藏主权问题上占有一定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编辑后记     
中华人民共和团诞生六周年即将来临。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以为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实际行动来迎接这伟大的节日。社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六年”全面论述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胜利成果和雄伟的远景,并阐明了中国人民在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国际和平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十年,但是中日两国还没有恢复正常关系,这是远东局势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我国政府和人民的一再耐心努力,但由  相似文献   

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民主共和制度第一次在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建立了起来。当时,革命党人在沉浸于胜利喜悦之中的同时,对在民主共和制度的新格局下如何建设中国,进行了探索、思考和奋斗。在当时的建国方案中,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就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强调“振兴实业”的思想,另一种就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强调政党政治。但众所周知,民国政权后为袁世凯所掌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的“振兴实业”的方案无从实行。以致有论者提出,孙中山既把政权让给了袁世凯,宣传民生主义和实业建设,就是空想和错误的。有论者认为,在当时提倡实业,是“政治路线的严重错误”。正因为如此,史学界历来对在民国初年革命党人中出现的“振兴实业”思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国第一次建构了民主共和制度,对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试行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其政权形态并不完备,总统权力过大,参议院没有弹劾权,司法权也尚须建立与独立;在实际运行上,政府与参议院未能互相协调,以收指臂之效,行政权抑压立法权,而参议员则“狃于三权分立之说,好持异议“,束缚着政府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田红 《科技咨询导报》2013,(33):221-221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莫尔在作品《乌托邦》中展现出来的“乌托邦”,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作品《桃花源记》中展示出来的“世外桃源”,指的都是同类内涵,具体指的是没有压迫、人民自由平等、团结友爱的幸福生活境界。虽然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早已超出了单纯的文学含义,不但代表的是那种与世无争的社会环境,也代表了人们寻求精神世界的空灵之地。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在茫茫黑夜的旧中国,第一个点燃了“振兴中华”的明灯,照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航程。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民主革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明确提出,成立兴中会的目的是“专为振兴中华”!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从此以后,孙中山把毕生都献给了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7.
孟德斯鸠作为法国18世纪资产阶级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对于现代共和主义的形成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他所推崇的共和是全体人民拥有最高权力,以平等、自由、法治作为价值基础,以三权分立和制衡为架构的代议制民主政体。他的共和思想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分权制衡观点和价值追求,对于当代中国宪政乃至世界各共和国之"共和"的突显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重要战场,在打败日本法西斯,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战斗中,中国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直到日本帝国主义者投降为止,强有力地牵制着日军的主力,使日本帝国主义者既无法实现发动大规模侵苏的“北进”战略,又影响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南进”政策的转变和实施。从形式上看,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没有直接地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没有越出国境、攻入日本国土,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但实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优秀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生动地描述了整个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再现了那一历史时代的政治社会生活风貌,而且塑造了一大群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但是作品也有不足的一面,仅就受到人民群众无限崇敬的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来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指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先生虽然没有具体指出哪些描写是“近妖”,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期,针对现实社会中诸多国民国家责任思想匮乏之状,一些有识之士投书《大公报》等报刊,猛烈抨击官员漠视自身职责、士人们沉迷于逐利、民众漠视国事与消极厌世之风日炽等现象。同时,他们认为国民国家责任思想意识匮乏主要源自中外经济思想的消极作用、新旧社会意识的森严壁垒与近代文化发展的严重滞后等方面。而其危害主要体现为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整个社会日趋糜乱与共和堪忧国将不国等。他们呼唤广大国民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履行其应尽之责,推动共和政治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陆荣廷是清王朝的封疆大吏,在辛亥革命时被迫“附和共和”。所以,他在思想感情上对亡清与废帝溥仪是艰舍难分的。从辛亥革命以至护国、护法,他的思想言行十分矛盾复杂。这种“身在民国,心恋亡清”的矛盾表现,并非陆荣廷所独有,而是许多被迫转向的清朝封疆大吏的“通病”。他们植根于封建经济,依靠帝国主义势力的扶持而割据一方,自成派系。民国初年的政坛纷扰,民主政治的举步维艰,无不与此有关。因此,反帝反封成了中国走向民主统一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西亞在1955年9月举行了國会选举,又在12月15日举行制憲議会的选举。和國会选举一样,这次制憲議会的选举也是印度尼西亞人民政治生活上的重大事件。印度尼西亞會經先俊頒佈和实施过三个憲法。印度尼西亞共和国在1945年8月成立以後,曾頒佈过一个“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憲法”。1949年11月,印度尼西亞各邦區代表又簽署了“印度尼西亞联邦共和國臨時憲法”,12月,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诗发展的方向,对于诗歌创作的繁荣,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诗怎样“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如何在诗歌中体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怎样达到诗歌抒人民之情,唱家乡、祖国之歌,达到完美的艺术形式?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广大诗歌作者,诗歌理论工作者和读者,一直在密切地探索着、关注着,在进行勇敢地开拓着,并且在创作和理论上反映着。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洛克菲勒攻击肯尼迪使美国“陷入了困境”,是属于“狗咬狗”,那么,美国代表史蒂文森在联合国大会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肆诬蔑,却是属于“狗咬人”了。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能够代表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联合国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只会丧失自己的威信。这本来是一个最起码的政治常识,也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认识。但是,敌视中国人民、霸占中国领土台湾的美帝国主义,硬要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硬要把联合国  相似文献   

15.
时事杂感     
纸和火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艾森豪威尔虽然一点不害臊地向美国普通人民兜售腐烂的果子,说美国干涉黎巴嫩是为了“保卫黎巴嫩的独立”,是为了“保护美国侨民的安全”,并且污蔑伊拉克革命是伊拉克人民侵略伊拉克,中国人民革命是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等等,美国人民却不顾患中毒性痢疾。在美国这个充满撒谎和欺骗的头号帝国主义国家,人民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有报为证。在“旧金山记事报”刊登的大批读者来信中,有一个人理直气壮地问道:“我们在那里(黎巴嫩)是保卫我们的理想呢,还是保卫我们的石油交易?”  相似文献   

16.
赵浩政  刘常春 《科技信息》2009,(11):79-79,26
“统一战线”始终是我党战胜敌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我党人民性的一大体现;从“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不同时期.我党统一战线的结构和职能虽然有所变化,但其蕴涵的政治价值取向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以人民为主体,依靠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党统一战线的根本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着迄今人类所经历的最不寻常的社会和经济实验。这种有计划的、旨在提高十亿多人民的社会、教育、科技和工业水平的努力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在中国,人们称这种努力为“新的长征”,去年,笔者曾沿着中国红军长征的路线旅行,亲身体会到,如果没有非凡的勇气、耐力和坚忍,长征是不会成功的。进行新的长征,必须具备第一次长征所赖以成功的那些品质。新的长征虽然没有饥寒交迫之苦,枪林弹雨之险。它所要求的是这样的民族品质——目的感、自我牺牲精神、置国家于个人之上、中华民族为之称著的聪明才智和为事业奋斗的精神。与此同时,它还要求创造力和独创精神,要求掌握新的技术,要求对老问题和伟人的学说采取新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全中国人民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任何稍有历史地理常识的人,也知道地球上从来就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险意图,是第一步先分裂中国,孤立台湾,第二步托管台湾,以便美国把台湾变成它的永久殖民地。但是,不管美帝国主义玩弄什么阴谋诡计,甚至进行武力威胁,在强大的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坚决一致的反对之下,它的任何一厢情愿的打算,都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从企图独霸中国到搞“两个中国”美帝国主义是极端仇视中国人民,一贯想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的。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美国就立刻支持蒋介石集团向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区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企图消除把中国变成美国殖民地的最大的反对力量。但是,斗争的结果,被消灭的却是美国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大韩民国”国号是1948年7月17日颁布的《大韩民国宪法》确定的。根据这个宪法,同年8月15日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该政府继承的是1919年3·1反日运动后在中国上海成立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吴虞政治观的大部分内容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吴虞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将儒家的礼教与封建君主专制结合起来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吴虞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支持民主共和,但当民国真正建立后又为民国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等现实而不满。即便如此,当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威胁到民国政体时,吴虞还是站到民主共和一方,反对帝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