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内涵以及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构成,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限制因子是其资源空间因子,三港-黄岗山精华旅游线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空间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卡口作用,属于不完全游道;三港-黄岗山一线的日卡口承载力为1 450人次/天,年卡口承载力为359 020人次/年。这一环境承载力可作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的环境承载量限制量。  相似文献   

2.
徐欢欢 《武夷科学》2007,23(1):177-180
本文通过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实习观察武夷山植被(以黄岗山为重点)和收集到的一些资料,分析武夷山的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并对亚热带中山草甸、矮林和旗状树的成因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现状为基础数据,利用地理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从地理空间、生态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布局对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进行空缺分析,旨在为湖南省自然保护区中远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在行政地理区划空间上分布不平衡,湘西、岳阳和永州自然保护区数量占到全省总数的37.74%,娄底市西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空缺,湘潭市存在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空缺;2)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功能区划空间上分布不平衡,东北部生物多样性保育亚区内自然保护区较为集中,数量占全省总数的16.04%,涟-邵盆地丘陵退化矿区植被恢复亚区部分区域可建设为保护要求更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中部水土保持与生态休闲亚区的东南部和北部存在保护空缺;3)相关性分析表明,自然保护区建设数量与国土面积有一定的关系(r=0.61),而暂未受到GDP总值的影响(r=-0.35),结合国土面积、森林和湿地资源分布情况,湖南省南部地区还有建设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冗余和需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景观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湿筛条件下,不同森林景观的分形维数值的大小顺序为毛竹林景观>板栗林景观>油茶景观>茶园景观>黄山松景观>矮曲林景观>硬阔林景观>软阔叶林景观>马尾松林景观>杉木林景观,数值间的差异比较小;干筛条件下为毛竹林景观>板栗林景观>茶园景观>油茶景观>黄山松景观>矮曲林景观>硬阔林景观>软阔叶林景观>马尾松林景观>杉木林景观;不同森林景观结构体破坏率的大小顺序为茶园景观>板栗景观>油茶景观>毛竹林景观>硬阔叶林景观>软阔叶林景观>矮曲林景观>黄山松景观>马尾松景观>杉木景观,团粒结构的组成与结构体破坏率间成相反的趋势;各种经济林景观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结构体破坏率均高于各种天然林景观土壤的分形维数和结构体破坏率.建立了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与水稳定体含量及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含量间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植被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布复杂。经过几年来的样方法和中点方角法调查,我们认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应该是五个类型:常绿阔叶林(海拔200—1000 m);针阔混交林(1000—1350 m);针叶林(1350—1750 m);山地矮林(1750—1900 m);山地草甸(1700—2158 m)。落叶树种还不少,但从落叶林和混交林的角度而言,它们仅仅处于星散和斑块状的状态,并未发育成为落叶林类型,也没形成常绿落叶混交林类型。竹类在武夷山,低海拔有,高海拔也有。单优势种毛竹林多在海拔1200m以下,分布很广,发育很好。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外生菌根种类鉴定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3个不同生境的马尾松与其他植被的混交林中采集马尾松菌根样品,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马尾松菌根共生体的宏观形态,并制作菌根光镜切片,在OLYPUS显微镜和JEM-100CXⅡ透射电镜下,观察菌根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结合菌根共生体的宏观、显微和超微结构特征对菌根样品进行分类鉴定.其中初步鉴定到属或种的有5种,对暂时无法确认的菌根,采用Pini加特征性词尾-rhiza,再加上菌根的特征描述加以命名的外生菌根有31种.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马尾松外生菌根种类很多,菌根资源十分丰富;研究还表明,不同立地条件下马尾松菌根真菌种类及种群数量呈现明显差异性,季节、海拔高度、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对马尾松外生菌根的生态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24块固定样地数据、同年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K最邻近分类算法、人工神经网络、土地覆盖分类4种方法,对研究区域2003年的碳储量进行遥感估测。在此基础上,对森林碳密度进行地理加权回归及空间格局分析。研究表明:在4个模型中,人工神经网络的相关系数最高,标准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最低,预测精度最高; 研究区不同功能分区碳密度差别不大,森林平均碳密度为52.40 t/hm2,碳储量为278.542 3万t; 森林碳密度与所处位置的海拔、坡向负相关,与坡度、林地土壤水文状况、植物生长状况正相关; 随着海拔的降低和人为干扰活动的增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森林碳密度的空间聚集性减弱,破碎化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8.
根据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选取了7个测度指标,运用指标赋分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评价。最后得出该保护区处于生态中可持续发展状态,质量一般,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西自然保护区分布特征与类型结构现状,为广西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卫星遥感解译、数理统计相结合,研究和分析当前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区域分布和类型结构等现状和特征。【结果】广西自然保护区数量为77处,保护区陆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5.64%;地域分布上侧重于广西西部的百色市和崇左市,以及北部的桂林市,东部和南部偏少;类型有5种,结构上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结论】广西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偏少,面积偏小;地域分布上西部和北部较多,中部、东部和南部较少;类型结构上,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比例大,内陆湿地类型以及古生物遗迹等类型缺乏。  相似文献   

10.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松林  吴淑玉  程林 《江西科学》2009,27(6):827-831
本研究区共记录爬行动物59种,占江西爬行动物的71.08%,隶属于2目11科41属。区系构成以东洋界物种为主,计51种,占86.44%;广布种8种,占13.56%。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18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17种。中国特有蛇类11种,有毒蛇14种。新增江西新纪录灰腹绿锦蛇、崇安斜鳞蛇2个种。提出对爬行动物的保护不但要注意生境的保护,还要对传统文化中对爬行动物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11.
2002年4月至11月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动物资源调查,结合前人资料,对该区珍稀动物资源进行初步报道.该保护区迄今发现珍稀兽类26种.珍稀鸟类29种.这些珍稀动物列为国家Ⅰ类重点保护动物13种.国家Ⅱ类重点保护动物42种;列为CITES附录Ⅰ有14种,附录Ⅱ有11种.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新县连康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别山的北麓,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拥有珍稀濒危植物44种,分为国家级保护植物和河南省省级保护植物两大类,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9种,Ⅲ级保护植物15种,占河南省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47.5%;河南省保护植物20种,占河南省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的51%.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对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景观多样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成因,并探讨了相关的管理和多样性研究尺度效应问题。结果显示,过去35年复杂的人为影响是研究时段内景观多样性显著变化的根本成因。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大规模森林砍伐活动,降低了全区特别是中低山区景观多样性水平,而延续30多年的植树造林活动,使不同区域的整体景观多样性水平逐步提高。合理的景观整体结构(包括多样性空间格局)建设目标和实现方法,应成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研究还证明了景观多样性研究具有显著的尺度效应特征,具体表现为林地面积的恢复在全区、自然景观、人为影响景观以及海拔高程分异等中尺度研究中显著提高了景观多样性水平,但在各人为影响发生源的缓冲区这种小尺度分析上,则降低了景观多样性水平。工作区内开展中小尺度景观多样性研究的适宜正方形样地面积应为50×50个像元。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景观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景观遥感制图的基础上,利用缓冲区分析和相邻缓冲区的景观结构总体变异系数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的分割研究,并对人为影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区内水电站、居民点和道路3种不同人为影响发生源对于周围景观结构的显著影响距离为1000~1200m,利用这一距离可以对工作区的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进行合理分割;海拔2400~4800m和坡度20°~40°区间为卧龙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强度最大的区域,这种人为影响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保护区的自然管理工作威胁极大。此外,研究还证明,对于自然景观和人为影响景观进行合理分割,有助于景观人为影响的细节研究。  相似文献   

15.
理学文化景观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更是武夷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采用描述统计与核密度分析法,借助GIS技术,对北宋到清代952年间建设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最具代表性的理学文化景观(书院和摩崖石刻)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空尺度上,不同朝代建设的理学书院和摩崖石刻的数量差异大且不平衡,海拔200~225 m处数量最多,且主要分布在九曲溪与山北景区两大主景区,并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为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应注重完善理学书院和摩崖石刻的相关资料,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旅游形式和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6.
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鹭类繁殖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样方法,根据生态学原理,分析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鹭类繁殖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鹭类在大屿岛繁殖时,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布特征,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主要分布于核心中部偏南的中央大片区域,白鹭(Egretta garzetta)各处理能分布、池鹭(Aroleola bacchus)仅分布于核心区的南北;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只分布在核心中区部偏最高,白鹭、牛背鹭和黄嘴白鹭的巢居中,而且三者巢位相近;在白鹭和池鹭营巢在同一树上的情况下,池鹭的巢处于上层,对鹭类群体繁殖时间的空间分布现象的产生原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九顶山自然保护区有25种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所列的珍稀濒危植物,包括2个濒危种,10个渐危种,13个稀有种,其中1级保护植物2种,2级保护植物12种,3级保护植物11种.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在园艺、药用、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区系分析表明本区珍稀濒危植物多发生于第三纪以前,温带性质显著,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和华中及青藏高原植物区系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有415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就有57种,对南岭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作了分析研究,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历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条山山脉的东段,有种子植物972种,隶属于491属,123科.历山是山西省珍稀濒危植物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南方红豆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连香树和野大豆.山西省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2种.分析了历山珍稀濒危植物的原因,提出了科学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报道了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统计分析结果。现知该区域有种子植物137科、62l属、l558种(含种下分类群)。种子植物区系分析表明:(1)种子植物种类丰富,有裸子植物7科、14属、26种;被子植物130科、607属、l532种。(2)区系成分复杂,属的地理分布有15个类型。其中温带分布占64.74%,热带分布占31.02%,温带分布占一定优势。(3)原始、残遗植物成分较多,表现出植物区系的古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