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氢氧化钠溶解法和二甲基亚砜溶解法对玉米淀粉结构的影响.采用非对称场流分离系统与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联用技术分离表征了玉米淀粉.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不同溶解方法得到的玉米淀粉凝胶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溶解法可以分解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使非对称场流分离联用技术测得的玉米淀粉的粒径和摩尔质量分布更精确.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淀粉和糯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制备玉米淀粉糊,并与水浴加热制备的淀粉糊相比较,以碘兰值和酶解力为指标,研究了微波法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糊化过程中水浴法和微波法糊化淀粉的碘兰值和酶解力均随糊化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其中微波糊化淀粉的速度比水浴快,但微波加热玉米淀粉糊的碘兰值和酶解力比水浴加热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制的搅拌球磨机将普通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正磷酸盐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干法制备淀粉磷酸酯.探讨了活化时间、磷酸盐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尿素用量对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活化时间1.5 h,磷酸盐用量12%,pH5.0,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 h,尿素用量3%,并对机械活化淀粉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活化破坏了淀粉的结晶结构,有效地提高淀粉的化学反应活性,使合成的磷酸酯淀粉的DS和RE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粉条加工中甘薯淀粉不纯,混掺玉米淀粉造成碎粉率增加的弊端,根据玉米淀粉与甘薯淀粉组成结构的不同,二种淀粉遇碘制剂呈现不同的显色反应原理,将纯甘薯淀粉、纯玉米淀粉以及含有不同比例玉米淀粉的混合淀粉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淀粉试液,在各种淀粉试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复合碘制剂,根据其颜色变化的不同,确定甘薯淀粉中是否混掺玉米淀粉。用光电分光光度计测定混合淀粉试液的吸光率值,通过数据回归方程确定混合淀粉中玉米淀量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对比研究各种催化剂催化氧化玉米淀粉的产品性能 ,发现采用铜系催化剂在中性条件下催化氧化是制备氧化淀粉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采用DS32-Ⅱ型双螺杆挤压膨化机进行挤压膨化,以处理后的蛋白粉为原料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研究挤压膨化对玉米醇溶蛋白结构及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工艺可使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特性发生改变,微观结构中蛋白聚集体发生融合,FT-IR光谱中蛋白酰胺带出峰位置与强度发生变化,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转角转化为β折叠和无规卷曲,热学性质中蛋白变性温度减小.蛋白的物性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膨化的玉米醇溶蛋白物性得到改善,持水力、吸油性和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高压处理玉米淀粉糊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DSC等法研究了玉米淀粉经400MPa以下的高压处理后,其糊化特性的变化。处理压力越高,保压时间越长,则淀粉糊化温度降低越多,当400MPa处理30分钟时,糊化温度降低2.37℃。糊化焓在300MPa,30分钟下出现最低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爪式粉碎机,以胚芽分离率和破碎率作为指标,对淀粉加工中浸泡后的湿玉米进行了粗破碎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找出了影响胚芽分离率和破碎率的主要因素。并以这些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对单指标和加权综合指标进行了优化。其结果可直接应用到玉米淀粉加工中。  相似文献   

9.
10.
文中从H2O2、KMnO4、NaClO三种氧化试剂,氧化条件的对比研究,提出酸性条件下KMnO4氧化玉米淀粉也是制备涂料成膜物质的可取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冷冻干燥处理后糊化玉米淀粉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糊化的玉米淀粉进行干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Bra-bender黏度计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同时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以及原淀粉的性质进行对比.发现冻干后的糊化淀粉具有以下特点:多数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少数呈现碎片状;其Brabender黏度曲线的趋势与滚筒干燥的糊化淀粉有显著的差异,与原淀粉类似;X射线衍射谱具有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相类似的弥散峰特征,峰强度略小于预糊化淀粉;颗粒粒径最大,为110.468μm;冷水可溶性较差,透明度较低,稍高于原淀粉;属于剪切稀化体系,表观黏度较低,冻融稳定性优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糊化的玉米淀粉进行干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Brabender粘度计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同时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性质以及原淀粉性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多数冻干后的糊化淀粉呈现疏松多孔的结构,少数呈现碎片状;Brabender粘度趋势与滚筒干燥的糊化淀粉有显著地差异,而类似于原淀粉;X射线衍射图具有与滚筒干燥的预糊化淀粉相类似的弥散峰特征,峰强略小于预糊化淀粉;属于剪切稀化体系,表观粘度比预糊化淀粉和原淀粉的都要低;冻融稳定性远好于预糊化淀粉和原淀粉。  相似文献   

13.
玉米氧化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确定玉米淀粉最优氧化条件为: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45℃,pH值为9,氧化剂(次氯酸钠)用量为15ml。此外,还对氧化淀粉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产品糊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成膜性等性能,在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玉米淀粉醋酸酯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改性剂,在水相体系中、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低取代度的玉米淀粉醋酸酯。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并探讨了反应介质酸度、温度、时间等反应条件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对淀粉醋酸酯的性质研究表明,与原淀粉相比,玉米淀粉醋酸酯糊化液表现出黏度增加、透明度提高、凝沉性减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玉米多孔淀粉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物成孔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酶解成孔的机理,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在糖化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混合成的复合酶作用下,玉米淀粉水解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为按照理论水解55%淀粉的30倍加入量,糖化酶与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配比7:1,反应体系pH值5.6,酶解温度60℃,淀粉浓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后玉米淀粉的吸油率由16.15%提高到了47.59%.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玉米淀粉的酯化制造API胶粘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利用酯化玉米淀粉,制造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粘剂(API)的配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玉米淀粉酯化处理成乳液,在一定酸碱度条件下,与无毒、无公害的合成橡胶胶乳共聚制成API胶的主剂;将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封闭处理后,作为API胶的固化剂,由此制成双组分无醛耐水API胶.生产性试验表明,用此API胶压制的三层实木复合地板、机拼细木工板、胶合板及集成材等胶合制品,其理化性能指标完全达到有关标准要求,并且制品无甲醛等有毒物质挥发.此种胶粘剂具有明显的生产可操作性,完全满足现有的工艺要求,其原料成本为同类进口胶粘剂的50%左右,具有明显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马铃薯淀粉糊的性质,采用分析方法对马铃薯淀粉糊凝胶质构性、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初步考察了蔗糖、葡萄糖、果糖三种甜味剂对马铃薯淀粉糊凝胶质构性、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果糖均能提高马铃薯淀粉糊的凝胶质构特性,但影响程度几乎相同;三种糖类均能改善其淀粉的凝沉性,且添加浓度越高,蔗糖降低马铃薯淀粉凝沉性越明显。蔗糖、葡萄糖、果糖对马铃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氧化玉米淀粉粘合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向红  刘海飞 《应用科技》2000,27(11):24-26
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冷法制备了玉米淀粉粘合剂,冷法即常温下制造或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氧化剂、糊化剂、交联剂、水量等玉米淀粉粘合剂的粘度、粘性、流动性等性能的影响,并得出较佳条件范围。  相似文献   

19.
玉米淀粉对聚氨酯(PU)泡沫化学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玉米淀粉对聚氨酯(PU)泡沫化学改性的研究郭金全,林剑清,戴李宗,岳建新(化工系)淀粉具有良好吸湿、降解和成本低廉等优点,用于对合成高分子进行改性无疑能赋予新的性质,因此本文无论在开辟淀粉资源的利用或新功能性高分子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1,2].基于淀...  相似文献   

20.
交联和乙酰化改性对甘薯淀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交联和乙酰化改性对淀粉性质的影响,以甘薯淀粉为原料,对交联淀粉、乙酰化淀粉及交联乙酰化淀粉的糊的性质进行研究,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改性淀粉的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经交联改性后,糊的热糊稳定性增强,但透明度降低,冻融稳定性没有明显改善;乙酰化改性降低了淀粉的起糊温度,改善了淀粉糊的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但热糊稳定性较差;交联乙酰化复合改性能降低淀粉的起糊温度,提高淀粉糊的热糊稳定性、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