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正>本文介绍国内外关于多元分析方法(包括多元回归,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典范变量分析等)在森林土壤学中应用的事例。 在我国,多元分析在土壤学上的应用始于七十年代后期。一开始就有一些定量和数值化研究工作是与森林土壤及其水分状况分类、森林土壤生产力评价和森林土壤障碍性因子诊断等课题有关。例如,对东北地区灰化土与暗棕壤的判别,用模糊聚类法进行华北褐色森林土的数值分类,用系统聚类法将南京附近杉林下黄棕壤的湿度状况进行归类,对江西省杉林下土壤障碍性条件的判别分析,以及用多元回归对南方杉木林或其他树林下土壤生产力的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2.
新疆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在山地和平原上有森林、草原和荒漠植被下覆盖着的各种土壤,有大片未开垦的荒地和利用时间长短不一的耕地,这些土壤在发展新疆农、林、牧业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土壤科学工作者必须根据土壤发生分类学的原则和农、林、牧业生产的要求,通过土壤调查和土壤分类的研究工作,深入详细地了解和归类土壤,掌握土壤的变异性。使我们能够更正确地分辩和认识土壤,进而能指导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3.
华北山地土壤分布的规律,已有了不少的研究。1936年梭颇著的中国土壤地理书中曾提出华北山地土壤为山东棕壤。1954年中国土壤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土壤分类组讨论总结指出中国棕色森林土分布范围广阔,北起辽东半岛和热河东南部,向南一直到长江沿岸一带。中国西部山地和高原也有它的踪迹。华北山地即在上述分布范围之内,其土壤应属棕色森林土。此后,土壤学工作者都一致认为华北山地土壤为棕色森林土。1955年马溶之与格拉西莫夫合编1╱4,000,000中国土壤图,在图中分出山地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FAO1988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与中国1978土壤发生分类体系的发展简史,分析比较了FAO1988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与中国1978土壤发生分类体系的差异与联系,最后通过指标对照和转换,选择关键特性作为两个土壤分类系统衔接转换的依据,将江西省土壤土属级分别转换对应到FAO1988土壤系统分类体系的土壤单元或亚单元上。  相似文献   

5.
土壤学中应用色谱分析,首先由[1]提出的。随后[2],[3],[4]应用放射性色谱法进行了土壤中磷酸根离子吸附动力学的研究。指出在黑钙土,灰化土,灰钙土及黄钙土中,磷酸离子的初次分布,洗涤分布,洗脱色谱等与理论相符。然而红壤土中,磷酸离子却被牢固地吸附在土壤上部不被洗掉。  相似文献   

6.
通过回顾FAO1988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与中国1978土壤发生分类体系的发展简史,分析比较了FAO1988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与中国1978土壤发生分类体系的差异与联系,最后通过指标对照和转换,选择关键特性作为两个土壤分类系统衔接转换的依据,将江西省土壤土属级分别转换对应到FAO1988土壤系统分类体系的土壤单元或亚单元上.  相似文献   

7.
土壤学新书《绿色的根基》由中国土壤学会组织编写,编审委员会主任朱兆良,撰稿李保国、黄元仿、吕贻忠。全书共分5章:第1章,土壤—陆地生命不可替代的资源和环境;第2章,土壤学的学科体系与基本内容;第3章,土壤学科发展尚处于青年时期—土壤学科发展回顾;第4章,中国土壤学科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第5章,21世纪将是土壤学科发展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8.
水文土壤学是一门新兴的土壤学和水文学的交叉学科,它以景观-土壤-水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的土壤和水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包括化学物质与能量的水分运移、土壤分布与水文过程和地貌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等。水文土壤学的主要特色表现在能够在学科、尺度和资料间进行有效的联结,实现土壤孔隙-土体-流域-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空间尺度相互转换。本文简要介绍了水文土壤学的形成背景、内涵、特色,以及它们基础科学问题,展望了水文土壤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 引 言 土壤分类单元间亲疏关系或从属关系的数值评定,即土壤的数值分类,是以土壤分类指标(主要是属性指标)、的数值化为基础,通过对各单个土体(pedon)调查资料和数据的获得、整理和运算,形成一种以数值为依据的土壤分类体制。土壤的数值分类系统可以独立应用,便于用电子计算机贮存信息、制图和鉴定待测土壤;但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上更多地是用数值分类方法来论证或评定现有的直观土壤分类系统,把主观比土的结果置于数值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检验。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起,国外就有一些土壤学者开展土壤数值分类的研究工作;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举行全国土壤分类会议以来,这种数值方法在我国也逐渐有了可喜的发展。本文是同时运用以主分量分析为主、结合聚类和回归分析的几种多元分析方法,探讨南京附近低山丘陵区林业用地土壤分类和生产力评价问题。这项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探索综合应用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是把现有的江苏南部低山丘陵区土壤分类方案,置于这些数值方法综合应用的基础上作一次检验,以进一步论证其合理性。 这里所说的现有分类方案,是指我们在1978年拟订的一个,具有7个土类24个土型,主要是根据母质类型和土壤属性,适当参照我国现行土壤分类规范而制定(表1),并且作过一些土壤生产力评价的尝试。这个以直观对比为基础的分类方案,是为林业利用目的而制订的,但并不背离现代土壤发生学的原则。下文通过主分量分析而形成的排序作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地区胶农(林)复合系统对土壤团聚体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3种典型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橡胶-茶叶、橡胶-可可和橡胶-大叶千斤拔)以及单层橡胶林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以及土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单层橡胶林相比,胶农(林)复合系统的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表现在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大,并且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均与2 mm和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以及与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呈极显著相关性;除了橡胶-茶叶复合系统外,橡胶-可可、橡胶-大叶千斤拔复合系统2 mm和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极显著增多,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相比较单层橡胶林,胶农(林)复合系统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均显著增加,分形维数D值则减小,说明构建胶农(林)复合系统后团聚体更加稳定,土壤质量明显得到改善;逐步回归和差异性检验分析表明,MWD可作为该研究地区最佳土壤结构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土壤学新书《绿色的根基》由中国土壤学会组织编写,编审委员会主任朱兆良,撰稿李保国、黄元仿、吕贻忠。全书共分5章:第1章,土壤-陆地生命不可替代的资源和环境;第2章,土壤学的学科体系与基本内容;第3章,土壤学科发  相似文献   

12.
福建赤红壤诊断定量分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福建7个典型赤红壤剖面,按诊断定量分类制确定其分类位置。结果表明:福建典型赤红壤具有淡色表层、淀积粘化层等诊断层和湿润水分状况、高热土温状况等诊断特性。供试剖面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制中分别相当于正常氧化的强发育腐殖质老成土、淡色始成的弱发育湿润老成土、典型强发育湿润老成土、氧化暗红色湿润淋溶土和老成的弱发育湿润淋溶土;在联合国分类制中则相当于铁质强淋溶土和铁质淋溶土。此外,对土壤发生学分类与诊断学分类之间的参比关系以及土壤分类的定量指标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界中,土的种类繁多,各类学科均有对土的定义和分类。为分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同一种土壤,本文着重介绍了农业行业土壤分类标准及命名以及水利行业土的分类标准及命名;为实现此两种标准下土壤名称的匹配,通过利用资料中已知的土壤的颗粒组成数据对照查看土的分类三角图来实现二者名称的转换。由于标准不同所测土壤颗粒组成的粒径分布有细小差别,导致二者转换的精度不够精确,建议重新测定数据。  相似文献   

14.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的农业自然资源,也是发展农(农、林、牧)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土体构型生态属性是土壤与环境条件(生物、气候、岩石风化壳、地形、水文条件以及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等)在各个历史时期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也是土壤与环境条件之间物质交换、能量转化错综复杂过程的实体表现.它为我们探索土壤及其肥力的形成、演变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Fuzzy聚类分析在土壤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以福建山地土壤为例,进行土壤分类研究。首先对20项土壤理化特征在计算机上进行Fuzzy聚类筛选,确定粘粒交换量、阳离子交换量等12项有代表性的土壤指标为分类指标。并据此对福建山地土壤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草句土、黄壤、草甸黄壤、红壤、黄红壤、红黄壤和变性土7个类型。同时提出了分类鉴别方法——加进标准样本的Fuzzy聚类分析法和福建山地土壤分类鉴别的计算机软件。研究结果表明,Fuzzy聚类分析法在土壤分类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站中杉木林、火炬松林和天然次生栓皮栎林三个径流场林地土壤的母质来源、基本性状和分类意见。三处剖面均为土状沉积物形成的母质,根据相关地质资料以及土壤矿物颗粒分析和矿质化学分析后确认,其母质均为下蜀组(Q3x) 黄土状沉积物。三个土壤剖面均有一定的漂洗和淀积粘化现象,但都不足以定义成漂白层或粘盘层。栎林中凋落物分解状况和土壤腐殖化过程良好,土壤养分浓度( 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均高于火炬松林和杉木林;淋溶作用明显、交换性盐基离子较少、而交换性酸较高。火炬松林和杉木林中凋落呈未分解或轻度分解的特征,粗腐殖化特征明显,而淋溶稍弱、交换性盐基离子较高、交换性酸较低。同时,根据现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类系统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对三处林地的土壤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7.
采用Landsat5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湖北省江汉平原之潜江市为试验区,探讨同一遥感信息源下对不同等级的土壤分类的尺度匹配性.以Landsat5 TM遥感影像和两个级别的土壤类型图(土壤亚类及土属)为基础数据,集成主成分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等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多种影像特征建立土壤分类特征数据集;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对潜江市不同级别的土壤分别进行遥感分类;并利用混淆矩阵方法对分类结果分别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土属的总体分类精度较高,达到92.79%,Kappa系数为0.919 5;土壤亚类相对较低,总体分类精度只有84.71%,Kappa系数为0.820 1.可见土壤遥感分类具有显著的尺度适宜性特征,在两个级别的土壤分类实验中,Landsat5 TM更适宜土壤的最基层的土属类型划分.在土壤遥感分类时,应首先探讨土壤类型等级与遥感影像的尺度匹配性.  相似文献   

18.
学人介绍     
陈晓远 男,汉族,1968年生,内蒙古丰镇人,中共党员,博士后,专业为土壤学,研究方向为土、水环境与植物生长。1989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系植保专业,1992年7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系土壤学专业  相似文献   

19.
连云港云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云台山自然保护区内5种主要林分下土壤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调查和分析土壤形态、物理、化学、酶活性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运用土壤学知识和专家经验,从中选择枯落物层厚度、灌木层及草本层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腐殖质层厚度、土层厚度、容重、粘粒含量、有机质、pH值、阳离子交换量、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磷酸酶活性、速效钾等共17项指标,应用不同类型的评分函数方程,对各评价指标数值进行隶属度处理,并基于SPSS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分析,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加权综合法,建立森林土壤健康指数,并对不同林分下土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不同林分下土壤健康指数序列表现为盐肤木、黄檀、黄连木林(0.73)〉黄连木、黄檀、枫香林(0.70)〉栓皮栎林(0.65)〉麻栎林(0.63)〉赤松林(0.61)。  相似文献   

20.
土壤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学最重要的任务是研究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肥力发生演变的规律,只有摸清这一规律,才能因土制宜地采取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同时避免土壤性质的恶化和土壤肥力的降低,以此作为培育高产稳产农田和改良低产土壤的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