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组织协同学习机理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学习相关研究的分析,提出了基于组织学习主体——人的组织协同学习构成要素: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和组织间学习;结合系统动力学、协同学原理构建了组织协同学习模型和组织学习的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反馈机制的组织学习协同性定量测度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结果表明,组织学习的协同性可以很好地反映组织学习的综合效果,不同协同要素及其协同度的差异对企业的学习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企业应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探寻自身在组织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组织协同学习策略,以提升组织学习力和知识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2.
“耗散结构”、“协同学”等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政务公开的开放、协同、自适应的必要性。认为,开放性是政务公开实施的前提条件,协同性是政务公开运行的内在机制,自适应则是政务公开追求的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组织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成功的企业模式,但对于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并加强其管理控制,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从组织学习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相关性入手,旨在分析学习型组织内部控制的特征、方式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耗散结构”、“协同学”等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政务公开的开放、协同、自适应的必要性。认为,开放性是政务公开实施的前提条件,协同性是政务公开运行的内在机制,自适应则是政务公开追求的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5.
组织能力是影响项目任务完成的决定性因素,而学习能力是组织能力形成的关键基础.基于元网络理论和动态仿真方法,将组织(人)、知识和任务视为多智能体复杂交互系统,提出知识扩散度和任务完成水平两项关键指标,研究项目组织学习能力对任务完成水平影响的内在机理.以通用品牌别克汽车4S店建设项目群管理为例,验证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并进一步通过仿真实验,识别项目组织的关键知识、关键组织以及关键学习阶段,进行组织学习能力提升和任务分配的优化.为项目组织设计、任务分配及组织学习的研究探索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远程教育系统的复杂化与支撑技术的发展,以学习者自主和协同学习的远程教育“自组织”形态成为远程教育系统的重要构成。基于对自组织内涵的分析及远程教育学习环境发展的新诉求、新方向,提出远程教育自组织学习环境内涵,并尝试从关键角色、演化过程来形成远程学习环境构建路径,并从远程教育实践角度提出自组织学习环境的三种实践导向,以此从自组织视角为远程学习环境构建提供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7.
综合交通枢纽的虚拟组织协同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运输业是一个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运输系统。其中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运用系统工程和管理理论来研究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的作业过程、信息共享和多组织的Agent代理管理模式等将有助于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本文系统地绘出综合交通枢纽的管理与发展过程,提出综合枢纽的虚拟组织发展模式,为综合交通枢纽管理向有序化发展提供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组织理论解释了学习过程的非线性机制 ,为研究学习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组织学习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对组织学习测度研究进行了综述,然后确定了组织学习的测度模型-EPCETVLS模型,并应用网络环境下企业调研的实际数据对测度模型进行了确定性因子分析.最终对组织学习测度的EPCETVLS模型的深入分析,为以后的组织学习相关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企业行为理论为基础,引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探索了企业可支配冗余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技术动荡性所起的调节作用。基于258家企业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可支配冗余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可支配冗余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同时,技术动荡性对可支配冗余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并且该调节作用也受到组织学习的中介。最后,提出了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we study how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mpact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owvendor support quality enhances product adoption and usage behavior.These constructs were verifiedusing Application Software Packages(ASP)-a prewritten, precode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et ofprograms that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individuals or organizations to write their own softwareprograms for certain func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SP usage, usage outcomes and useprocesse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wo hundred and ninety-five Chinese, Indian, and Malayentrepreneurships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usage outcome strongly determines usage, while useprocess has only an indirect relationship (via outcome) on usage.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and vendor service quality on usage, usage outcome, and use process were robust. Theoretical and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非线性相互作用有着内在的联系。非线性作用是系统演化的内在动力和终极原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非线性相互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运用非线性作用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13.
经济和谐发展的系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和谐发展,认为经济和谐发展具有内在的系统性,是系统发展和系统范式。通过分析认为经济和谐发展是非平衡发展,是非线性发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经济和谐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社会共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构建运动,因而也具有社会实践的本体论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自身社会运动的系统特征,它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思维的社会实践诠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系统思维方式的指导,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动过程中必须贯彻系统思维的开放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复杂性原则和能动调控的实践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生态和谐与和谐社会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交互性适应即为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系统的基础系统。以损害自然生态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最终危害人类自身。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眼于系统和制度的整合,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理念,实现"自然—人—社会"整个系统内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生态主义对很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生态主义强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大的参考作用。生态心理学亦是发展迅速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强调心理与环境的共生。基于此,可以进一步认为,在生态主义背景下,不能只单独的研究人的心理或社会和谐问题,更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心理的发展与和谐离不开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的建构要以心理和谐为基础,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years, a substantial volume of broadly critical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but compar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insights of such knowledge might be communicated or applied pedagogically. The temptation or danger, arguably, is for critical knowledge to be substituted for the content of “traditional management education,” with minimal regard for its contribution to processes of personal, 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The chief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ut some flesh on the claim that critical theory can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After summarizing some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action learning (concerning learning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these differences are illustrated by reference to a case study, which in turn, provides a basis for highlighting the relevance of critical thinking for addressing problems and issues thrown up through action learning for managers.  相似文献   

18.
协同论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是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物质及其思想都应该是和谐的。以不和谐的思想为指导,要想达到和谐社会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进行思想范式的转换。为了达到相对终极态的和谐社会,中国必须要有总体的改革设计,并系统的实施、系统的调控与反馈、还要求操作的适时性、成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就意味着:政策的系统配套。否则,中国现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弊端将无法消除,还将会不断扩大,并严重影响中国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族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并相互促进的。应当注重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民族问题,从系统的高度思考民族和谐的对策,而且要实现民族与社会和谐,必须注重区域发展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自组织性的六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带有自组织性的社会系统,这一自组织系统具有极高的复杂性、全面的开放性、特殊的不平衡性、制度协同性、自主能动性、状态涨落性等特性,揭示这些特性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