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将高雅的书面语和通俗的口语运用到小说叙事中,表现出通俗本色、浅近形象和雅俗相谐、亦雅亦俗的语言风格,但无形之中二者又呈现出"中国化"与"中西合璧"的叙事语言风格之差异,彰显出张爱玲对《红楼梦》叙事语言继承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影响力的一位作家,小说集《传奇》集中体现了其鲜明的语言风格。她的小说语言植根于《红楼梦》《金瓶梅》等传统白话文学作品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盛行的以传统白话写作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同时,由于翻译文学作品的浸润以及"白话文运动"之后新文学的熏陶,其语言中又有大量的欧化成分存在。在《传奇》中,欧化的成分被广泛用于词汇和句式两个层面,并对构筑张爱玲独特的语言风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现象,其小说的苍凉风格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可从苍凉的审美定势之源、苍凉的审美表态和苍凉的艺术表现手段等三个方面对张爱玲小说的这一创作风格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与苏童都是以风格和技巧著称的作家,他们的小说有着颇为神似的艺术风格,现代颓废与中国古典美学巧妙地交融在一起,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以现代性理论与古典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作家的创作背景,从文本人手,着重分析张爱玲与苏童独特美学风格的来源、构成及艺术感染力,以此为径来探索两位作家在艺术上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该论文以问题为纬度研究风格和语言的关系,考察风格的发生、定义、构成与消亡,特别是现代中外文学中风格存在的显与隐。文章表面是研究风格的理论问题,而目的却落在中国小说语言文学性、经典化的构成元素上,及风格语言的得与失方面。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的创作风格非常独特,她用一种浓郁的悲剧色彩描绘了一个个情爱婚姻的虚无感、人的孤独感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感。本文从主题思想、选材以及表现手法三个层面阐述张爱玲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异数",她笔下主要描写了在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交织下普通男女的情爱生活。张爱玲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以丑为美的审美风格刻画了许多行为诡异、心理变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人性深处最真实的一面。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男女主人公的际遇反映了张爱玲丑的审美艺术及其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8.
阿袁小说以华丽的文笔、独特的选材、细腻的心理描写强势闯入读者视野,并获多项大奖,其小说风格有古典之美,有张爱玲小说的味道,属于学院派作家的谱系。本文以叙事学原理来分析阿袁小说的视角、结构、话语和风格等。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以小说集《传奇》走红上海文坛,她的小说语言极富音乐美——这成为张爱玲区别于其他作家、独步文坛的独特语言特质。其语言传递出苍凉的基调,叠音、摹声的手法和新式标点的运用使小说语言呈现出抑扬顿挫、和谐辉映的韵律美;反复、排比和顶真等辞格组合出参差的旋律美;长短相间、整散交错的句式形成气势贯通又灵动跳跃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别具风格且颇富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其小说塑造的人物大多懦弱胆怯、丑怪疯狂,充盈着各种潜意识与压抑的焦虑感。这些心理人物的塑造,以及张爱玲本人的早期生活体验,明显地呈现出精神分析学的基调。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散文独具魅力,其风格誉为"流言体"。在四十年代低气压时期的上海,张爱玲的散文以其耽溺于个人情感的展现和世俗小市民的纵情描绘,不追逐时代共振声音的洪流,而成为一种异质话语。她对世俗生活的审视有着孤独者的姿态,世俗的声音是这孤独姿态的面具,蕴含着家国情结和曲高和寡的苍凉。她散文的艺术魅力影响后世,两岸三地均有传人。  相似文献   

12.
沈曼桢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十八春》的女主人公,在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中,她以近乎“完人”的形象出现,而张爱玲却是一贯不主张写“完人”的。因而,不能忽略《十八春》创作的特殊时代,以及在这部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作者力图适应新时代的努力,因为张爱玲不久以后就离开了大陆,故而这篇作品和这个人物形象也就分外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妓女的宅子”是张爱玲在《海上花列传》中承继的一个文学意象,在以后张派作家的笔下叉反复出现。从其流变的情况看,这一意象的内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公共空间的意味逐步消失,道德批判力度渐次加强。对这个意象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传承关系、作家间文化资源的继承情况和中国文学现代进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在《半生缘》中,张爱玲所描绘的意象、场景,处处弥漫着压抑的阴气,悲凄的结局平添了丝丝的感伤。行文中,让人窒息的阴气与各种各样的“封锁”很自然地连接在了一起,处处体现着张爱玲的“封锁.情结和荒凉美学。本文即从“封锁”出发,探究《半生缘》中的“封锁”情结体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海派文学的代表,张爱玲的散文表现出鲜明的市民意识,以致长久以来很多读者产生误解,认为其作品更多只是表现对物质与感官满足愉悦的津津乐道与追求。其实,张爱玲的散文创作以强烈的现代都市文化意识,反抗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状态,以凡俗的市民生活哲学,化解文学传统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标准,以思考追问生命本体的文人意识,超越拜物恶俗的小市民趣味与时代政治。其创作并不是对读者的简单迎合与俯就,而更多是对市民意识的一种引领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小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改编也络绎不绝。早前,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和电影《倾城之恋》已为人们熟知。2009年《倾城之恋》再现新面孔,2万多字的小说被改编成36集电视剧搬上电视荧屏。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创造了巨大的文化市场价值,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克俊 《科技信息》2012,(8):167-168
People in our country know Eileen Chang mainly as an outstanding writer and literator.In fact she is appreciated more than being a writer internationally.Yet Chang’s outstanding talent as a trans1ator is known very 1ittle in mainland China.This thesis selects Eileen Chang’s translation phenomeno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Mainly because at first, the translator is of course the decisive factor that makes the target text equivalent to the source text,and case study of outstanding translators obviously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both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Amo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ranslation,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 is the key one. For a translator who is also a writer,his/ her writing view influences his/ her translating ractice. Eileen Chang’s writing view is inflected in her translation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by Ernest Hemingway. In my thesis, I would analysis her skill when translating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 found that she reflected her own attitude to the life when translating the novel.  相似文献   

18.
王艳红 《科技信息》2011,(11):I0240-I0241
张爱玲自译的第一本理论专著于2009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有四个主要创新之处,即:全面而系统的语料解读,层次分明的理论性反思。中西自译比较的新视域,新的理论性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