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物在拟生命体液中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有利于阐明药物在人体内发挥药效的机理.通过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测定抗生素类药物头孢唑肟钠在298.15K下于纯水及两种盐溶液(NaCl、KCl,0.1000-0.6000mol·Kg-1)中的稀释焓,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各级同系焓相互作用系数(h2,h3,h4).拟合数据显示,头孢唑肟钠在氯化钠、氯化钾两种盐溶液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2均为负值,并且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头孢唑肟钠在氯化钠溶液中的h2小于氯化钾溶液.通过溶剂化的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并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探讨α 氨基酸 -甲醇 -水三元体系中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 ,为揭示蛋白质的稳定机理、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和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溶液热力学依据 .利用 2 2 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获得了 2 98.1 5K时甘氨酸、L 丙氨酸、和L 脯氨酸分别与甲醇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 ,依据McMillan Mayer理论关联得到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 ,讨论了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的作用机理 .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间的焓作用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氨基酸分子结构的差异 ,氨基酸的不同侧基 (非极性或极性 )对焓作用系数有着不同的贡献 ,脯氨酸特殊的五元吡咯环结构对hxy 值有较大的正贡献 .  相似文献   

3.
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测定了310.15 K下,甘氨酸、L-丙氨酸、L-缬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和L-脯氨酸6种α-氨基酸分别与N-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的焓变,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得到了各级焓对作用系数,并比较了各级焓对作用系数.结果表明,氨基酸与N,N-二甲基乙酰胺的焓对作用系数大于与N-甲基乙酰胺的焓对作用系数.由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CH3基团的增加,对丝氨酸的焓对作用系数改变较大.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混合系统测定了298.15K时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L-缬氨酸、L-脯氨酸和L-苏氨酸分别与甘露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的焓变,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得到各级焓作用系数,并与6种氨基酸在纯水溶液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2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甘露醇对缬氨酸和丝氨酸的焓对作用系数值改变较大,而对侧基极性或非极性都不明显的氨基酸改变值较小.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5.
探讨α-氨基酸-甲醇-水三元体系中溶质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为揭示蛋白质的稳定机理、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和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溶液热力学依据.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获得了298.15K时甘氨酸、L-丙氨酸、和L-脯氨酸分别与甲醇在水溶液中的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依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异系焓相互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的作用机理.不同氨基酸与甲醇分子间的焓作用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氨基酸分子结构的差异,氨基酸的不同侧基(非极性或极性)对焓作用系数有着不同的贡献,脯氨酸特殊的五元吡咯环结构对hxy值有较大的正贡献.  相似文献   

6.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310.15K时,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别与2,3-丁二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酰胺与2,3-丁二醇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3-丁二醇与四种酰胺分子的hxy均为正.不同酰胺与2,3-丁二醇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N,N-二甲基乙酰胺与2,3-丁二醇的焓对作用系数hxy最大,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310.15K时,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别与甲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酰胺与甲醇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甲醇与不同酰胺分子的hxy均为正.不同酰胺与甲醇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酰胺分子中所含-CH3个数越多,其hxy值越大,故N,N-二甲基乙酰胺与甲醇的焓对作用系数危hxy最大,并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混合系统测定了298.15K,310.15K时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L-缬氨酸,L-脯氨酸,L-苏氨酸六种α-氨基酸分别与肌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的焓变,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得到各级焓作用系数,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温度的改变使得焓对作用系数hxy的数值发生较大的变化,且温度升高导致焓对作用系数hxy的数值减小.并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310.15K时,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别与蔗糖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酰胺与蔗糖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只有蔗糖与甲酰胺的hxy均为负,不同酰胺与蔗糖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酰胺分子中所含-CH3个数越多,其hxy值越大,故N,N-二甲基乙酰胺与蔗糖的焓对作用系数hxy最大,并用溶质一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人们在非电解质相互作用焓效应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本文实验研究了 α-丙氨酸与醇类在水溶液中的二分子焓相互作用参数和三分子焓相互作用参数 ,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有关基团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性质。1 热力学关系根据 Mc Millan-Mayer理论 ,处理多组分体系的热力学问题时 ,可把某一过程的热力学函数的过量值表示为各组分浓度的维利展开。如把丙氨酸 (Y)从纯水 (W)迁移到另一个非电解质 (X)的水溶液中 ,其摩尔迁移焓可表示为 [1 ] :Δtr Hm,Y(W→ W+X) / m X=2 h XY+3h XXYm…  相似文献   

11.
在碱性条件下, 在含有苯酚和盐酸羟胺的溶液中加入硝普钠, 有蓝色物质生成, 该物质在波长690 nm处有最大吸收. 由此建立了测定硝普钠注射液中硝普钠含量的新的分光 光度分析法. 该方法线性范围1.0×10-5~8.0×10-5 mol/L, 标 准溶液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7%(n=6), 实际样品测定的回收率>95%, 与标准方法 对照分析的相对误差为-1.2%~0.91% , 40倍的Cl-, SO2-4 , HCO, Mg2+和Ca2+不干扰 测定.  相似文献   

12.
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强酸弱碱盐水溶液显酸性.按照常规,只有这两种类型的盐溶液之间才能相互促进水解,发生较为完全的反应.文章通过一个实验的设计及实施,直观验证了某些强碱弱酸盐溶液之间也可发生反应,为研究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选取最佳的海藻酸钠包埋浓度,并对肝素钠在海藻酸钠颗粒中的释放效果进行研究.采用的是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素钠的含量,以此测得肝素钠的包封率及其缓释效果.海藻酸钠包埋的最佳浓度是5mg/L,肝素钠的包封率是86%,海藻酸钠包埋的颗粒对抗凝血时间延长了一半.  相似文献   

14.
苯妥英钠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醛为原料 ,通过缩合、氧化、关环缩合等多步合成苯妥英钠 .  相似文献   

15.
偏硼酸钠电化学还原制备硼氢化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热力学角度讨论偏硼酸钠还原生成硼氢化钠的反应;根据吉布斯函数,讨论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常温常压下,在1 mol/L NaOH溶液中,最小理论槽电压为2.469 V;以铜作为阴极,计算出该体系中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为-1.26 V。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还原反应进行研究,通过离子色谱、XRD和碘量法对电解产物进行定性定量测试,验证了偏硼酸钠电化学还原制备硼氢化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由氯化钠取代纯碱或烧碱制取三聚磷酸钠的工艺过程。它由以下几步组成:(1)氯化钠、磷酸与长链烷基伯胺制取磷酸二氢钠的液-液复分解反应;(2)氯化钠、磷酸二氢钠与长链烷基伯胺制磷酸氢二钠的液-液复分解反应;(3)以冷却结晶的方法从反应生成的水溶液中分离出磷酸二氢钠;(4)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聚合制得产物三聚磷酸钠。对液-液复分解反应中两相组成与温度对磷酸或磷酸二氢钠转化率的影响,液-液复分解反应的机理以及磷酸二氢钠与磷酸氢二钠混合物中氯含量对产品三聚磷酸纯度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扩大试验的结果表明,液-液复分解反应过程中磷酸的总转化率大于97%,中间产物十二水磷酸氢二钠含氯化钠0.34%,产品三聚磷酸钠纯度为90.4%。  相似文献   

17.
用丙酮除酚和缓冲液提取土豆中的酪氨酸酶 ,然后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同功酶 ,分离后的同功酶电泳板分别在不同的亚硝酸钠 (苯甲酸钠 )和DL 3,4二羟基苯丙氨酸 (DL DOPA)浓度条件下进行染色 ,染色结果用微光密度计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存在七种同功酶 ,亚硝酸钠和苯甲酸钠对 1和 4号同功酶是可逆抑制中的混合型抑制作用 ,文中讨论了 1、4号同功酶的抑制机理 ,而 2、3、5、6、7号则由于同功酶的浓度太低 ,不适于定量分析 .  相似文献   

18.
章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柠檬酸钠对AES/6501复配体系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的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体内抗菌试验法,检测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2∶1和4∶1)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2∶1和4∶1配比的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对产酶的金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单组分头孢噻肟钠,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似.  相似文献   

20.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的体内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改良寇氏法检测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 (3∶1和 5∶1)的抗菌活性 .结果表明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体内抗菌活性(ED50 )分别为 4 .0mg·kg- 1、4 .3mg·kg- 1和 0 .0 0 5 6mg·kg- 1、0 .0 0 6 8mg·kg- 1,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 (2∶1)的ED50 值分别为 6 .6mg·kg- 1和 0 .0 1147mg·kg- 1,单组分头孢曲松钠的ED50 为 10 .3mg·kg- 1和 0 .0 6 4 9mg·kg- 1;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对绿脓杆菌感染的ED50 为 8.2mg·kg- 1和11.2mg·kg- 1,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的ED50 为 16 .1mg·kg- 1,单组分头孢曲松钠的ED50 为 35 .4mg·kg- 1.提示 :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的小鼠有明显抗菌作用 ,且明显优于头孢曲松钠单组分和头孢曲松钠舒巴坦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