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在工业废水监测和管理上的应用,通过对辽宁省重点工业源废水进行鱼类、发光菌、蚕豆根尖的生物毒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生物毒性监测指标及综合生物毒性指数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应该对这些重点企业废水采取进一步的治理措施,否则会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及水生生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2.
稻草秸秆厌氧发酵接种物的驯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接种物培养液的产气率、产甲烷率、pH值和挥发酸(VF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研究了室温(22±212)条件下磷酸盐添加对秸秆厌氧发酵接种物驯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液产气情况稳定,接种物活性在驯化15d后迅速上升,并在发酵前期和中后期先后出现两个产气高峰;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磷酸盐的培养液的产气高峰出现较早,且总产气量略高;磷酸盐对厌氧微生物的营养结构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温度对高浓度恒温厌氧发酵产沼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温度对高浓度恒温厌氧发酵产沼气成分的影响,在4个11.5L的发酵罐中并行批次实验研究19、30、37、52℃下总固体量(TS)为15%时鲜牛粪的恒温厌氧发酵过程,用沼气分析仪实时测量沼气成分.实验结果表明:37℃时厌氧发酵的产气量和产甲烷量最大,累积产气量为232L,累计甲烷产量为116.1L;比30、52℃下分别多产18.2、15.6L甲烷;52、37、30℃下厌氧发酵甲烷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46.6%、46.5%和43.6%. 相似文献
5.
通过接种物驯化,实现了中温条件下(35±1℃)高固体浓度猪粪(TS=15%)厌氧发酵的快速启动,并得到了较高的产气率与产气速率.经过60d厌氧发酵,接种工况的单位VS产气率为320.5~357.3mL.g-1,产甲烷率为237.2~266.2mL.g-1,与未接种的工况相比提高300%以上.使用20%发酵成熟物接种,可在26d的有效发酵时间内完成总产气率的81.30%,有效产气速率为10.76mL.(g.d)-1.其TS,VS与TCOD的降低率分别为40.2%,52.6%和44.9%.增加接种量与延长接种物驯化时间可以缩短有效发酵时间与提高有效产气速率,但对产气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微量金属元素对甲烷菌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迄今有关微量金属元素对甲烷菌激活作用的研究成果。微量金属元素特别是Fe,Co,Ni的加入能使反应器内甲烷菌的优势菌种发生变化,从而使乙酸利用率提高数倍;微量金属元素对毒性物质产生强烈的拮抗作用。厌氧消化过程中补充甲烷菌所需的无机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金属元素是提高厌氧消化过程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牛粪与玉米秸秆的不同配比(以下简称粪秆配比,以挥发性固体(VS)计算)对厌氧发酵速率的影响,初步确定影响发酵产气限速的因素,在中温(38±1)℃条件下,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物,以不同配比的牛粪与玉米秸秆为底物进行混合厌氧发酵,测定日产气量、沼气中CH_4与CO_2的浓度、沼液中的总碳(TC)、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和pH值。结果表明,粪秆配比为2∶1时,水解速率常数、单位基质产甲烷量和生物转化产甲烷效率最大,其值分别为0.043 7d~(-1),271.93mL/g,71.59%。发酵初始(第1日)VFAs中乙酸浓度与牛粪比例成正比,发酵中期(第5日)丙酸积累浓度与秸秆比例成正比。发酵周期内粪秆配比与限速阶段的关系:第1日,秸秆比例越大,产气限制阶段越倾向于水解酸化阶段,第2-15日,秸秆比例越大,产气限速阶段越倾向于产氢产乙酸阶段;第16-30日,各组发酵产气限制阶段均为水解酸化阶段。该试验重点对粪秆配比与产气限速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效率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进TIE(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技术在我国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首次采用TIE技术鉴别了南京氮肥厂废水的毒性原因.经过确定毒物特性、鉴别毒物和确证毒物三个阶段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该厂废水毒性的关键污染物为氰化物,氰化物对废水的毒性贡献率为94.8%. 相似文献
9.
采用理化和生物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工业废水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理化指标可以看出取自长泰县五处工业排放的污水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是通过隆线涵(Daphnia carinata,Dc42)作为生物监测器检测的结果表明,除一处排出水没有毒性之外,其他四处排出的废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说明工业废水在理化指标检测合格之后依然存在着潜在的毒性。可见同时利用理化指标和生物毒性试验来监测工业废水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热风对流干燥技术对脱水污泥及高级厌氧消化后的污泥进行了对流干燥试验。研究了风温、风速和样品厚度对污泥的干燥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况下,高级厌氧消化后的污泥的干燥效率高于脱水污泥的干燥效率。在风温、风速和污泥厚度分别在120℃、6 m/s和10 mm的工况下,脱水污泥的最高干燥速率为80.7 mg/(g·min),而厌氧消化沼渣的最高干燥速率为486.2 mg/(g·min),厌氧消化沼渣的干燥速率是脱水污泥干燥速率的6倍。在实际处理中,污泥可考虑先经过高级厌氧消化之后,再通过对流干燥达到减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污泥厌氧消化工艺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良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3):256-258
污泥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厌氧消化是污泥稳定的重要处理方法,但有关研究设计和实践的经验不多。针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工艺设计,探讨了消化方式、池容、池形、搅拌、加热与气体收集系统设计等几个典型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热处理污泥和原污泥的混合比对污泥减量化和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将原污泥和热处理污泥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后,投入厌氧反应器中进行消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处理既可以提高污泥减量率,又能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提高污泥产气量.各实验组在混合初期由于溶液的水解酸化作用,pH值均有所下降,而后逐渐恢复到中性;氨氮浓度稳定上升,不仅抵偿了有机酸浓度增大造成的pH下降,而且提高了污泥体系的缓冲性能,有利于后续的厌氧消化;各实验组的SS浓度变化幅度相当,SCOD浓度降解度最大的是混合比为3:1实验组,达到80%,较原污泥提高了26%. 相似文献
14.
水葫芦厌氧发酵产气规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水葫芦厌氧发酵产气规律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不同的温度、接种率、破碎程度对水葫芦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35℃与55℃相同接种比例条件下,55℃条件下产气量更大,产气速度明显加快,但系统酸化阶段没有明显缩短;接种率为1:1左右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另外,样品破碎程度对发酵速率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沼气厌氧消化过程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山东科学》2016,29(1):50-55
沼气厌氧消化过程涉及复杂微生物群落在厌氧环境下的协同作用,此过程中的因素变化会导致菌群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发酵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本文对影响厌氧发酵过程稳定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包括发酵温度、pH值、碳氮比、有机负荷、停留时间及营养元素等。认为厌氧发酵过程采用混合原料可以弥补单一原料发酵过程的养分不足和特定成分积累对发酵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在发酵温度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能源输入/输出比,才能保证过程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污水厂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中温厌氧消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污水厂污泥和厨余垃圾混合厌氧消化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两种混合物料,其污泥和垃圾按VS之比分别为75%∶25%和50%∶50%,HRT分别采用9、12、16、20 d.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反应器运行过程中,进料有机负荷为1.4-4.1 g/(L.d-1)VS,没有出现如pH值降低、碱度不足和VFA积累等抑制现象.在进料VS之比为50%∶50%时,稳定性和处理效果都优于进料VS之比为75%∶25%时,当HRT为12 d时,此时VS去除率为58.6%-62.6%,甲烷产率为0.413-0.456L/gVS.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温(35℃)厌氧发酵,研究斜发沸石、膨润土和粉煤灰3种矿物材料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的pH、挥发性脂肪酸(VFAs)、产气速率及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发沸石、膨润土和粉煤灰均可以改善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酸抑制的现象并促进产气速率和累积产气量的提高.至30d反应结束,空白组的产气速率峰值和累积产气量分别为600mL·d-1·L-1和3 938mL/L;斜发沸石组、膨润土组和粉煤灰组的日产气速率峰值分别为623mL·d-1·L-1、1 418mL·d-1·L-1和1 227mL·d-1·L-1,分别比空白组的高3.83%、136.33%和104.50%;其累积产气量分别达到5 502mL/L、8 206mL/L和6 988mL/L,分别比空白组的高39.72%、108.37%和77.45%.3种矿物材料对产气速率和累积产气量的促进影响顺序表现为:膨润土〉粉煤灰〉斜发沸石. 相似文献
18.
针对抚顺市三宝屯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在高温条件(70℃)下预处理后在34℃条件下厌氧消化,与无预处理的一步厌氧消化反应进行对比,检验高温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天预处理后,有机物从污泥中溶出,上清液的COD达到8 980 mg/L,而原污泥上清液的COD只有1 083 mg/L;经过16 d的厌氧消化后,COD、VSS去除率比未预处理的各提高了11.3%、12.3%,总产气量则增加了74 mL,且污泥停留时间可缩短到12d;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明显改善,pH值明显降低,低至6.1,有机酸浓度明显增大,达到1 058 mg/L(以乙酸计),但是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高浓度的氨氮,使系统保持很好的缓冲能力.而未预处理的污泥在厌氧消化过程中pH值只是在7.1~7.6之间变化,没有明显的产酸阶段. 相似文献
19.
餐厨垃圾干式厌氧消化的试验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猪粪厌氧消化的消化污泥为接种物,在中温(37℃)条件下,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对餐厨垃圾的干式厌氧消化进行了运行试验研究,监测整个实验过程中产气量、pH、VFA、碱度、酸碱比等能够反应厌氧消化系统指标。结果表明,本实验中系统最佳有机负荷为2.3kg/(m3·d)(以VS计)。正常运行过程中pH稳定在8.2~8.5之间,VFA稳定在7300~12000 mg/L,碱度在17000~19000 mg/L范围内,氨氮在3500~5500mg/L范围内,底物含水率b保持上升并且达到93%左右 相似文献
20.
针对餐厨垃圾高负荷厌氧消化极易酸化且缺乏有效预警指标的技术问题,在中温条件下进行模拟餐厨垃圾单相厌氧消化实验。通过分析对比pH值、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VFA)以及胞外聚合物(EPS)等指标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比较了这些指标的酸化预警能力与时间上的先后性。结果表明:pH值在第26 h降到5.5以下,产气量在第22 h增幅小于1%,VFA质量浓度在第22 h超过10 000 mg/L,以常规指标作为酸化预警指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EPS能更敏感地对体系变化做出反映,即在体系酸化前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下降,胞外蛋白质质量浓度上升,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浓度比值整体趋势持续上升直至酸化。以EPS中的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浓度比作为酸化预警指标能比传统指标提前约5 h,便于对体系及时作出调整,减少工程上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