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综述NK/T细胞淋巴瘤的进展,跟踪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方向。方法查阅公开出版物,总结归纳NK/T细胞淋巴瘤研究的热点。结果NK/T细胞淋巴瘤研究涉及基础和临床,热点集中在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性和治疗预后。结论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在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性和治疗领域进展较大,使我们对该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15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 C D2 + 、 C D3 + 、 C D4 + 、 C D8 + 、 C D16 + 、 C D25 + 、 C D27 + 、 C D57 + 变化,并与12 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 D2 + 、 C D3 + 、 C D16 + 、 C D27 + 、 C D57 + 无显著性变化; C D4 + 明显减少, C D8 + 明显增加, C D4 + / C D8 + 比值显著降低; C D25 + 显著降低。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CD3^+、CD4^+、CD8^+、CD16^+、CD25^+、CD27^+、CD57^+变化,并与1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CD2^+、CD3^+、CD16^+、CD27^2+、CD57^+无显著性变化;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幽会  相似文献   

4.
白藜芦醇诱导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染色、透射电镜、Wright-Giemsa染色方法检测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诱导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定量分析,Westblot检测部分凋亡信号分子分泌的变化情况.发现白藜芦醇能明显诱导该细胞凋亡,显现出典型的凋亡现象,且凋亡有明显的药物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各药物处理组(0.125,0.25,0.5,1.0,2.0μL/mL)的凋亡率(3.01%,8.93%,17.97%,22.45%,32.88%)和对照组的凋亡百分率(0.9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West Blot检测则发现,Ras降低了bcl-xl,bax的表达,以至不能进一步产生bcl-2/bax和bcl-2/bcl-xL二聚体来抑制细胞凋亡,即减除了这些凋亡抑制因子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从而使细胞顺利进入caspase介导的凋亡途径.  相似文献   

5.
给RF/J品系小鼠注射MNU(Methylnitrosourea)30mg/kg/周,共5周,全部小鼠都发生T细胞淋巴瘤。为了槁清楚其染色体变化及意义,我们仔细研究了其原发性淋巴瘤及其在裸小鼠(nudemice)和同基因小鼠(RF/J)体内连续传代培养的细胞染色体。结果表明,早期的绝大多数变异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少数为结构变化。虽然在全部小鼠中受累的染色体不完全相同,但常常局限在某些染色体上。胸腺瘤及其传代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皆含有第15、14、3、12号及X染色体,说明这些染色体含有促进肿瘤多步发生的基因,即癌基因(oricogene)及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MNU的高度组织特异性和明显的致癌作用,很可能是其对T细胞染色体变化的优先转化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LL)患者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方法:利用RT-PCR分别扩增3例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Vβ24亚家族基因的CDR3,以了解患者的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然后将阳性的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产物的GDR3长度,了解T细胞克隆性。结果:患者中仅存在2-6个Vβ亚家族T细胞。基因扫描分析显示,2例患者外周血中的Vβ1、Vβ2或Vβ4亚家庭出现在隆性增殖T细胞。结论:LL患者外周血存在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的Vβ亚家族T细胞,这可能是机体T细胞受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的刺激作用而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白血病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海带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4组为正常小鼠,4组为环磷酰胺至免疫抑制小鼠.分别以250,500,1 000 μg/g的海带多糖灌胃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以灌胃蒸馏水小鼠为对照,采用MTT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乳酸脱氢酶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500和1 000 μg/g的海带多糖能够显著增强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能提高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12诱导T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介素12(IL-12)对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和Annexin V的方法测定IL-12诱导后T细胞凋亡率。结果:IL-12诱导人的白血病T细胞株TIB-152和人的淋巴瘤T细胞株HTB-176的凋亡。以50ng/mL的质量浓度作用效果最佳,作用时间在3和6d内达到最高峰。结论:IL-12能诱导T细胞的凋亡,其诱导作用从细胞早期质膜的改变开始,并与IL-12的浓度和T细胞成熟状态及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LL)患者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方法:利用RT-PCR分别扩增3例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 TC R Vβ 24个亚家族基因的CDR3,以了解患者各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然后将阳性的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产物的CDR3长度,了解T细胞克隆性.结果:患者中仅存在2~6个Vβ亚家族T细胞.基因扫描分析显示,2例患者外周血中的Vβ1 、Vβ 3或Vβ4亚家族出现克隆性增殖T细胞. 结论:LL患者外周血存在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的Vβ亚家族T细胞,这可能是机体T细胞受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的刺激作用而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白血病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等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孙保存 《天津科技》2014,(2):15-16,20
项目属于生物医学领域,肿瘤学及病理学研究范畴。利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的大样本和动物模型进行研究,阐述了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率先提出肿瘤血管生成过程的三阶段现象,同时取得若干创新成果。研究过程中建立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已在全国大学和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Jonietz E 《Nature》2012,485(7398):S10-S11
  相似文献   

13.
怀孕期间患疟疾与胎儿死亡、流产、早产及低体重密切相关,在一些疟疾发病地区,常常使用乙胺嘧啶和氯喹来预防治疗,但它们对于胎盘的病理样改变尚未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探讨乙胺嘧啶和氯喹治疗怀孕的BALB/c小鼠感染伯氏疟原虫诱发的疟疾引起胎盘的病理样改变.购买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建立疟疾模型,并使用乙胺嘧啶和氯喹治疗处理,对相应组的疟疾感染情况、小鼠生存率、氧化水平、凋亡水平及组织病理改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被伯氏疟原虫感染后血液中被感染的红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5),同时小鼠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而乙胺嘧啶和氯喹不但可以降低感染红细胞的比例,还能提升小鼠的存活率(p<0.05);被感染的小鼠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过氧化氢酶水平显著上升(p<0.05),使用乙胺嘧啶和氯喹治疗后又显著下降(p<0.05),而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被感染的小鼠的凋亡细胞比例、感染红细胞形态和组织病理色素沉积较未感染组显著上升(p<0.05),使用乙胺嘧啶和氯喹治疗后又显著下降(p<0.05).乙胺嘧啶和氯喹在治疗疟疾中,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发生,降低胎盘组织病理学改变,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4.
全世界每年由作物病害可引起几千亿美元的农作物损失。作物病害可导致人类极大的苦难,并产生社会的动乱,因此人们需要了解并且研究控制这样的灾难的爆发。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涉及作物解剖、生理学、育种与遗传学、病毒学、细菌学、真菌学、线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数学、计算机建模和统计学。  相似文献   

15.
使用仿真语言GPSS/H对医院门诊服务系统进行仿真 .通过分析仿真结果 ,提出若干改进系统结构和运行性能的具体建议 .  相似文献   

16.
纳豆激酶基因导入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基因转化到人类可以直接食用的,又非常喜爱的蔬菜—番茄中,得到在转录水平表达的转基因植株.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化番茄的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及分化成幼苗,进而再生出完整植株.提取再生植株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纳豆激酶基因已经成功整合到番茄植物基因组中.RT-PCR实验结果证明了纳豆激酶基因在转录水平上有表达.  相似文献   

17.
分析老年脑的病理及CT,MRI影像学特征,提供老年脑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呕吐、排血样粪便或心肌炎为特征.病犬和带毒犬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临床症状表现为两种类型:心肌炎型和肠炎型,造成胃肠、心脏严重的组织病变.其中,肠炎型较为常见.犬细小病毒病在感染的初期,如果能够准确诊断,及早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限制病毒血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组织切片方法是教学、科研、病理检验工作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实验技术。文章对整个实验过程中操作程序、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关的原因及具体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等细节进行了改进,使组织固定完全,脱水彻底,透明适度,浸蜡充分,切片较薄,染色良好,为广大同行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并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