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长期氧疗(LTO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同期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人,治疗组患者定时供氧,给予15h/d以上的氧疗,应用压缩氧气、鼻导管给氧法,氧流量2L/min。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年,对两组病人进行连续1年追踪随访,根据病情1-3个月随诊1次,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复查血气分析、肺功能。结果晚期COPD患者缓解期行长期LTOT,VC、FVC、FEV1明显改善,长期氧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且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结论合理使用LTOT可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弥散能力,增加组织供氧,降低肺动脉压力,减轻呼吸困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呼吸机环路内给氧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7例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在其它治疗基础上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A组39例采用呼吸机环路内给氧,B组38例采用常规氧源供氧,比较两组患者呼吸衰竭改善情况、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身症状及动脉血气均改善明显,血气主要指标pH值、Pa(h、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VALI。结论呼吸机环路内给氧疗效肯定,出现VALI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小,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权宜措施。  相似文献   

3.
探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选择甘肃金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方法(鼻导管治疗),实验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率、呼吸频率及危重病例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及NCI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有助于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4.
分析康复护理对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效果。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2月至12月接收的106例COPD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其中将采取常规护理的53例作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的53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研究组护理后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较对照组高(P0.05),前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后者低(P0.05),前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1-74)各项评分较后者高(P0.05)。对COPD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氧饱和度(Sp O2)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9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HFNC组(研究组,n=49)和常规综合治疗组(对照组,n=49).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1)及治疗7 d后(T2)临床症状(COPD评分(CAT)、6 min步行试验(6MWT)评分(Borg))、肺功能(最大呼吸第1秒的呼出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吸峰流速(PEFR))差异.记录两组患者T1、治疗1 d(T3)、治疗3 d(T4)时血气分析指标(Sp 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监测结果,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2时,两组CAT,Borg评分均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 FEV1,FEV1/FVC,PEFR均较T1时升高,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T1,T3,T4时,两组Sp O2,PaCO2,PaO2水平组间效应、时间点效应及组间与时间点交互效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T3,T4时,两组Sp O2,PaO2水平随时间推移而升高,PaCO2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NC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提升血氧饱和度,安全性良好,利于疾病控制.  相似文献   

6.
选择某大型医院肩关节僵硬患者22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长期运动组和对照组,令两组受试者进行相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12周运动后,长期运动组肩关节疼痛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对照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长期运动组肩关节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长期运动组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对照组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长期运动组肩关节活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长期运动组实验后肩关节灵活性较实验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实验后长期运动组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长期运动应激能够改善肩关节僵硬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COP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共分成2组,对照组46例给予多索茶碱进行治疗,研究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噻托溴铵进行治疗。测定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同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1)治疗后两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用力肺活量(FVC)]测定值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VC测定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测定值均小于治疗前(P0.05),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测定值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小于对照组(P0.05),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测定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低于对照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89,P=0.043)。联合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将此用药方案用于治疗COPD,可改善肺功能,起到调节动脉血气指标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崔佳宾  苟早平 《甘肃科技》2021,37(20):136-138
探讨补肺健脾方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氧合指数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96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吸入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肺健脾方联合吸入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氧合指数、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观察组疗效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EV1、FEV1/FVC及氧合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gG和Ig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和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补肺健脾方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和氧合指数.故可作为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陶芙蓉  范彩霞 《甘肃科技》2014,30(17):141-143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街道社区长期住院治疗与回访的13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干预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第1秒用力呼吸量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焦虑情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质护理干预可消除COPD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身体机能,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减轻家属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0.6g,1次,d)共3月,观察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有18例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FEV1及FEV1/FVC)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而对照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均无明显改善.结论NAC对缓解期COPD有较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