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症(GLNH)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GLNH的病例分析,结合复习文献,对本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GLNH是一种异源性的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良性疾病,其组织形态上可分为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两类。前者多见,常表现为纵隔病变,也有报告表现为体表的淋巴结无疼性肿大;后者好发于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GLNH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但确诊还得靠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症(GLNH)的认识。方法通过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GLNH的病例分析,结合复习文献,对本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GLNH是一种异源性的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良性疾病,其组织形态上可分为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两类。前者多见,常表现为纵隔病变,也有报告表现为体表的淋巴结无疼性肿大;后者好发于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GLNH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但确诊还得靠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欧乃派克在常见肝脏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常见肝脏肿瘤 5 6例 ,其中肝细胞癌 32例 ,肝血管瘤 1 2例 ,肝转移瘤 1 2例。以3ml/s的流速经前臂静脉注入非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 1 0 0 ml后 2 8~ 30 s开始扫描 ,以兴趣区测量大血管、背景肝实质及肿瘤的强化 CT值。结果 :注入欧乃派克后肝血管瘤的增强峰值最高 ,三期表现为不同形式的瘤灶强化。肝细胞癌在动脉期表现为不同形式的高密度强化 ,门脉期及平衡期成不同形式的低密度强化。肝转移瘤的增强特征在动脉期及门脉期以不同密度的环行强化为主或表现为不同形式的低密度强化。结论 :欧乃派克在肝脏肿瘤的三期增强扫描中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多层螺旋CT(MSCT)对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研究的12个病例中,神经鞘瘤1例,神经纤维瘤、囊肿、鳃裂囊肿和淋巴管瘸各2例,血管淋巴管瘤、血管畸形和脂肪瘤各1例.其中,9例肿瘤位于腮腺浅叶;7例形态规则.5例形态不规则;9例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楚,3例分界不清;8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不均;增强后2例不均匀强化,1例(脂肪瘤)未强化.结果显示.腮腺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MSCT表现出一定的特征性,多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脉管性病变形态多不规则.边界不清楚;颈部均无异常肿大淋巴结.MS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螺旋CT扫描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 30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Ⅲ期扫描。结果 胰腺实质期及门静脉期胰腺强化明显,肿瘤组织强化不明显。结论 胰腺实质期及门静脉期扫描诊断胰腺癌意义较大,延时期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6.
鞍结节脑膜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鞍结节脑膜瘤的(玎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中,肿瘤呈等密度3例,稍高密度12例,肿瘤均匀强化者13例,不均匀强化者2例,14例可见脑膜尾征.病理诊断:上皮型脑膜瘤9例,纤维型3例,合体细胞型1例,血管型1例,混合型1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表现,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探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64层螺旋增强CT表现,以提高SPTP的诊断水平。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经病理诊断为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增强CT特点。SPTP的增强CT特点动脉期不均匀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渐进性强化。增强CT对于SPTP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CT及MRI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口底及舌恶性肿瘤,并将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表明:CT扫描16例,发现病变14例,遗漏2例;MRI扫描19例,均能显示病变.CT、MRI对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显示周围软组织扩散和淋巴结转移方面,MRI优于CT,CT则能较好显示骨质受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瘤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小肠间质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十二指肠6例,空肠8例,回肠7例;良性2例,低度恶性5例,恶性14例;CT表现为肠壁单发偏心性肿块,腔外16例、腔内5例,大小3~15cm;2例良性和3例低度恶性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小于4cm;19例恶性GIST中,不均匀16例,有多灶性坏死、碘水进入显示液平2例,合并腹腔脓肿1例,边缘边界不清15例,分叶13例,15例大于4cm,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增强后良性均匀较明显强化、恶性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CT对小肠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定性的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膀胱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膀胱癌的诊断、分期.方法:分析2001年9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23例可疑膀胱肿瘤患者行CT检查,其中男20例,女3例,平均年龄59.8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膀胱癌21例,膀胱憩室1例,鳞状上皮增生1例.结果:CT检出膀胱癌准确性91%,敏感性100%,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15例,准确率71%.结论:CT对膀胱癌的早期分期有一定限度,但对壁外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显示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