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不同方式球结膜瓣(即以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和以穹隆部为基底球结膜瓣)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5年1月-2007年6月随机选择了80例106眼适合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或以穹隆部为基底球结膜瓣完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问观察6个月以上,对其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病例术后从四个方面(即结膜瓣愈合情况、前房形成情况、滤过泡形成情况、眼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5)。结论只要适合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病例,可根据病例情况及术者的习惯两种不同方式的球结膜瓣均可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23例(27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0 4mg/ml的丝裂霉素C ,联合前房穿刺 ,外置巩膜瓣可拆除缝合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23例中功能滤过泡达100%,术后6mo眼压稳定 ,术后仅1例发生Ⅱ级浅前房。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仅提高了抗青光眼手术的效果 ,而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梯形结膜瓣下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对40例(46眼)做以内眦部为基底的梯形结膜瓣下翼状胬肉切除术,用结膜瓣固有层面包裹丝裂霉素(C棉片2分钟后充分冲洗,原位缝合结膜瓣2针.结果:46眼术后经1年至4年随访,41眼角膜光泽,2眼球结膜轻度充血,3眼复发.结论:梯形结膜瓣下翼状胬肉切除术、方法简单、易操作、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率是否比传统单纯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复发率低。方法:对46例46眼翼状胬肉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24例24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和眼表情况。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平均随访11月,手术成功率97.83%,复发率2.17%;传统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平均随访10月,手术成功率75%,复发率2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可替代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嵌置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例26眼,按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步骤作约6 mm×5 mm大小1/3厚板层巩膜瓣,于巩膜瓣下切除4 mm×2 mm大小小梁组织,其巩膜条鼻侧或颞侧一端成游离状,用虹膜恢复将巩膜条反转送往前房,视病情决定是否作虹膜根切,如有严重虹膜后粘连作虹膜根切,根切前先电烙切除部分的虹膜以免发生出血.间断缝合巩膜瓣2针,缝合球结膜瓣2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 mg.结果:随访18例22眼,视力增加13眼;眼压:术前平均(7.73±0.35)kPa,术后平均(2.53±0.47)kPa,明显下降.疼痛:术后疼痛全部消失.治疗后新生管情况:16眼虹膜无变化,6眼略增加,但无眼压增高及疼痛.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嵌置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较好,视力增加,疼痛全部消失,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850例1692眼行LASIK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月.结果: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屈光回退、角膜瓣形成不全、弥漫性板层角膜炎、感染、眼底病变、角膜皱褶等.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但有一定的并发症,需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手术设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调节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9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6只眼。A组术中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5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5.65%。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2.61%(χ^2=9.94,p=0.00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71.74%(χ^2=9.95,P=0.002)。结论可调节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调节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9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6只眼。A组术中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5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5.65%。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2.61%(2χ=9.94,P=0.00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71.74%(2χ=9.95,P=0.002)。结论可调节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0只眼的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形态,随访6~24月。结果11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后早期(1~5d)Ⅱ度浅前房发生率7.5%,3~5d后前房逐渐恢复。出院时40只眼眼压为6~14mmHg,平均(9±2)mmHg;术后6月,40只眼平均眼压(13±2)mmHg,36只眼压处于12~17mmHg之间。随访1年,功能性滤过泡占95%(38/40)。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肝癌外科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时间段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肝功能各项指标参数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a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创伤及肝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