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双辉技术在20钢表面进行Ti、C、N三元共渗,研究如何控制通氮保温时间来获得不同组织结构的n(CN)渗镀层。结果表明:随通氮保温时间的增加,渗镀层表面的颜色由紫罗兰色逐渐变成金黄色,其厚度也迅速增加,可超过20μm;渗镀层内物相的构成也随之变化,保温0.5h渗镀层内无Ti(CN)形成,保温时间超过2h时,有Ti(CN)生成,且随保温时间的增长,其结构由TiCα7Nα3变成TiCα2Nα8;同时渗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逐渐变大,最高可达70N左右。 相似文献
2.
20钢表面双辉渗镀TiC陶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源极结构,运用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在20钢表面实现了Ti,C二元同时共渗并获得表面渗镀层.对渗镀层进行了微观组织、形貌、成分、物相和硬度的检测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渗镀层厚约21μm,表面呈颗粒状分布,主要由TiC陶瓷相构成,其结构致密,与基体结合良好,结合力为42N;源极钛靶与工件的极间距对渗镀层厚度及表面硬度值的影响较大,极间距在12~16mm时渗镀效果佳,该条件下所形成的渗镀层表面硬度较基体提高了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3.
对锆表面进行双辉等离子渗铜处理,得到连续的无明显缺陷的渗铜层.设计L9(34)正交实验,依据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渗铜层厚度,分析得出主要实验因素对渗镀结果影响程度排序为:极间距>时间>温度>气压.综合考虑渗镀过程实际情况及实验对比,给出了锆表面双辉等离子渗铜的较优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多元Ti(CN)膜层,用空心阴极离子镀方法,通入不同比例C2H2和N2反应气体,以研究反应气体流量变化对膜层性能的影响,筛选出C2H2与N2的最佳比例,确定镀膜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的膜层进行了硬度和膜基结合力等的测试,用X-衍射仪,电镜,金相显微镜等对膜层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膜工艺可行,慕支性能优异,膜基结合好,为以后多元膜层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ii 相似文献
5.
纳米Ti(CN)基金属陶瓷烧结过程中的相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不同温度下真空烧结和X射线衍射研究纳米Ti(CN)基金属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的相成分演变。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CN)基金属陶瓷在900℃后,Mo2C和TaC由于扩散而发生固溶反应;在1 200℃前,Mo2C和TaC固溶反应结束,两相均消失;WC在1 100℃后,开始由于扩散而发生固溶反应,在1 250℃前消失;在1 250℃后,合金中只有Ti(CN)和Ni(Ni Co)两相存在;与纳米Ti(CN)基金属陶瓷不同,微米Ti(CN)基金属陶瓷中的WC在1 200℃后,由于扩散而发生固溶反应,在1 300℃消失;纳米Ti(CN)基金属陶瓷在固相反应完成之前,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硬质相和粘结相的晶格常数增加。 相似文献
6.
基于Ti(Ⅳ)能与曙红、溴离子形成可溶于乙醇的悬浮物,据此建立了悬浮物光度法测定痕量Ti(Ⅳ)的新方法.该悬浮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30值为2.54×107L·mol-1·cm-1,线性范围为1~100ng/mL,检出限为8.2×10-9g/L.本法用于发样中Ti(Ⅳ)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电化学方法测定电极反应电化学Peltier热.实验中将高灵敏度热敏电阻紧贴于工作电极表面,结合SRC-100溶解-反应量热仪与电化学工作站组装成高精度热电化学测试系统,其控温精度达±0.001K.运用该测试系统分别对5个不同浓度等物质的量比的Fe(CN)63-/Fe(CN)64-体系阳极过程进行恒电流极化,得到该电极反应电极电势和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运用热电化学方程,得到298.15K时Fe(CN)63-/Fe(CN)64-体系阳极过程电化学Peltier热,分别为41.51 kJ/mol(0.075 mol/L),43.48 kJ/mol(0.10 mol/L),46.95 kJ/mol(0.15 mol/L),50.77kJ/mol(0.20 mol/L)和54.81 kJ/mol(0.25 mol/L),由此获得该温度下的标准氢电极反应在绝对标度下的熵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在镍电极上化学修饰[NiFe(CN)_6]~(2-/1-)作为基体电极,电聚合制备邻氨基酚膜的条件和膜的某些性质。实验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可以电聚合形成均匀、致密、有活性的聚邻氨基酚膜。此外,作者还对膜的一些性质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在稀盐酸介质中 ,钨 (Ⅵ )催化Ti(Ⅲ )还原孔雀绿褪色的反应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钨的新方法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0 .8μg/mL ,检出限为 1.1× 10 - 8g/mL .本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 ,用于几种钨矿石样品的测定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并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5CrMnMo钢的硼锆共渗层与渗硼层在磨粒和冲击疲劳磨损试验时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磨粒和冲击疲劳磨损条件下,共渗层的耐磨性比渗硼层的优越,其因在于共渗层脆性比渗硼层的低。共渗与渗硼后经等温淬火的试样比不经等温淬火的试样,其冲击疲劳下的耐磨性得到明显地改善,可认为是残余应力降低与过渡区强化的结果。本试验中的磨损机制,磨粒磨损是塑性变形与犁削机制,冲击疲劳磨损则是冲击疲劳、滑动与磨粒磨损的复合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冶金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Ni-Cr合金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附件、X射线衍射仪、动态显微硬度系统等测试方法表征了合金层的组织形貌、化学成分、相组成、动态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并采用CHI750电化学工作站,以304L不锈钢为对比试样,通过三电极体系以0.001V/S的扫描速度研究了两者在3.5%的NaCl和0.5%H2SO4两种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等离子共渗后,Q235钢表面形成了厚度约12μm的镍铬合金层,渗层均匀致密,无孔洞裂纹等缺陷,其表面晶粒结聚成团,呈颗粒状.镍、铬合金元素由表及里呈梯度分布,并在次表层达到浓度高峰,其原因在于在此工艺下沉积的表层区域原子发生逆溅射和逆扩散.合金层主要由FeCr0.29Ni0.16C0.06、Cr23C6和γ相组成,与基体呈冶金结合,表面动态显微硬度达9.72GPa.电化学腐蚀试验表明合金层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相对于不锈钢正移25mV,并且具有比不锈钢更小的腐蚀电流密度,而在H2SO4溶液中合金层的腐蚀电位虽负移9mV,但其腐蚀电流密度依然远小于不锈钢,计算得出其腐蚀速度相对于不锈钢分别降低了2.35倍和1.30倍,因此双层辉光等离子镍铬共渗可显著提高Q235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The Ni-Cr-Mo-Cu multi-element surface alloying with the electric brush plating Ni interlayer on the low carbon steel substrat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in 3.5% (mass fraction) NaCl soluti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alloying layer and single alloying layer is determ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alloying layer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alloying layer.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passive films formed on the two kinds of alloyed layers after electrochemical tests in 3.5% NaCl solution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ouble glow plasma surface alloying of low carbon steel with the electric brush plating Ni interlayer is an appropriate technique to enhanc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double glow surface alloying.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内翅式氮气换热器的对流换热和阻力特性,建立了所测Re范围内对流换热和阻力实验关联式,并且在相同质量流量、相同泵功率、相同阻力降的条件下比较了该翅片管与普通光管之间的传热效果.与类似的波纹管的换热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型内翅式氮气换热器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特别是在较低Re条件下,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双层辉光等离子体表面渗金属方法,在难熔金属Mo、Nb表面成功制得Ir涂层,并对其微观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制得的铱涂层呈亮银白色,致密且表面均匀,无明显缺陷.XRD研究表明:Ir涂层呈多晶态,并沿(220)晶面优先生长,Nb基体上Ir涂层(220)晶面择优生长趋势明显高于Mo基体上Ir涂层(220)晶面择优生长趋势 Ir涂层由锥形晶构成,致密均匀,没有微观缺陷和微观裂纹.Ir涂层制备过程中,在基材表面形成了一个基材元素梯度分布的过渡层.过渡层的存在使得Ir涂层与基材结合良好 同时,Ir涂层遭受高密度离子轰击,在涂层内部产生高的残余压应力.利用纳米压痕仪测定了致密Ir涂层的硬度及弹性模量,并对其加载卸载曲线进行分析.由于基体热膨胀系数的差异,Nb基体上Ir涂层的残余压应力、表面硬度均大于Mo基体上Ir涂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子束蒸发镀膜技术,并结合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磁控滚动三维沉积装置,以及真空连续加料装置,在Ф1~2mm钢球上沉积碳化硼微球涂层.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退火处理中不同保温时间的碳化硼微球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球涂层硼碳比较小,有部分B流失;不同的保温时间对微球形貌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微球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但致密性和力学性能同时也得到相应加强.确定保温时间为1~3h为最佳退火保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甲醇为溶剂,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盐)为支持电解质,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引发一步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产物转化率为62%,数均分子量高达1.37×106 g·mol-1,分子量分布指数低至1.2. 最佳合成条件为:电压540 V,放电时间14 min,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醇的摩尔比0.38,聚合反应温度90 ℃,聚合反应时间8 h. 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406-408
通过交替吸附多联吡啶钌配合物[Ru(bpy)2Hip]2+和铁氰化钾(K3[Fe(CN)6])、亚铁氰化钾(K4[Fe(CN)6]),制备了2种新型的静电自组装多层膜.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图对自组装膜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