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王蓉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29(10):110-111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根据下肢骨折的特点,术前详细评估患者伤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饮食指导;术后观察患肢伤口情况,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56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早期参加社会活动,无1例发生感染、断钉、骨不连、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对患者手术后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骨折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杨同群  王秉义  张谦  耿喜林  史继德 《甘肃科技》2006,22(7):180-181,184
目的探讨急诊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109例下肢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按OTA分型:A型32例;B型46例;C型31例;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决定手术中是否采用动力型还是静力型固定,股骨干骨折采用手术切开骨折复位,胫骨骨折根据骨折的类型决定是否采用闭合复位还是手术切开复位。结果95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骨不连,2例主钉断裂,经二次手术治疗,均治愈;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11例,经指导加强功能锻炼后,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有6例胫骨骨折患者小腿皮肤表浅感染,经局部清洁换药,伤口Ⅱ期愈合。没有发生骨外露者。结论急诊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坚强,骨折愈合高,患者能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690例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行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和D-二聚体浓度检测,并采取常规血栓防治流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情况,分析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41例(13.85%),明显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5例,1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24 h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19例(46.34%)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9例(52.00%)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降低.骨折后24 h内D-二聚体浓度300 ng/m L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00 ng/m 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术前合并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贫血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伤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应从急症诊断开始给予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39例颌骨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39例颌骨骨折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有计划的整体护理,让病人知道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颌间栓丝固定术是治疗颌骨骨折的基本方法,了解病人在术前、术后的心理状态和进食状况,及时给予病人术前、手术当日、术后的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结果:使病人进入病人角色,按时进食、保持体重,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骨折愈合.结论:颌骨骨折病人在不同治疗时期的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预后的影响因素,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回顾性分析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73例,年龄60~89岁,平均70.8岁,无移位骨折(Garden I型、Ⅱ型)45例;移位骨折(GardenⅢ型、Ⅳ型)28例,随访时间:12~58个月,平均31.4个月。观察内容包括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移位程度,术后早期负重及与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3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占73.97%。无移位股骨颈骨折,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为0.00%,移位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分别占10.71%和17.86%。如能术前掌握好适应证,术后给予正确的康复指导,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大多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不同类型下肢长管状骨骨折35例,其中股骨骨折20例、胫骨骨折15例;选用带有远近瞄准器的股骨、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横形骨折使用闭合复位穿钉;其它类型股骨、胫骨骨折采用开放复位;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采用静力固定并一期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患肢抬高30,术后第3天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对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主动锻炼有困难者,术后第3天结合CPM机被动锻炼膝、踝关节。结果随访10月-2年4月(平均13月),35例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再发骨折、断钉、感染及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例胫骨远端1/3处骨折出现骨折远端5。向后成角畸形,未出现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安琪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200-200
胸腰段<T12-L1或T11-L2>脊椎骨折极为常见、骨折脱位骨块压迫脊髓造成神经根或骨髓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截瘫.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总结了该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59例对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体会,认为严密的观察、正确的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是护理的关键,其有助于防治各种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探讨自制多功能下肢抬高体位架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寻找优化的护理策略。选取下肢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抬高固定护理患肢,观察组采用自制多功能下肢抬高体位架。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自制多功能下肢抬高体位架应用下肢骨折患者,早期能减轻患肢肿胀程度,降低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减少足下垂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和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张谦  耿喜林  史继德 《甘肃科技》2003,19(9):132-133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下肢开放骨折急诊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2年4月42例下肢开放骨折(其中胫腓骨骨折38例,股骨干骨折4例)采用带锁髓内钉急诊手术治疗,经过半年~3年的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采用joher-wruh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37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达95.2%。结论:对于下肢开放性骨折,急诊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确切、骨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21例股骨干骨折,均为新鲜骨折,16例小切口开放复位,5例C型臂X光机下闭合复位,应用带锁髓内钉固定.结果 21例术后均随访12~30个月,骨折愈合,远期疗效优良率达到96%.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可有效防止骨折断端旋转及移位,应力遮挡小,骨折弹性固定,骨折愈合快,可早期施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