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旬  孙瑾 《山东科学》1992,5(2):30-35
本研究用膏剂法进行无孔渗硅研究,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和M351腐蚀仪分析证实:获得了致密、无孔隙、具有良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渗硅层,并分析了渗硅层形成机理及表层疏松层以及内部孔隙成因。  相似文献   

2.
铜合金渗硅层耐磨性及工艺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铜合金进行固体渗硅的工艺方法和渗硅后铜合金表面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本院研制的渗剂对ZQSn6-6-3进行渗硅化学热处理,获得了0.8 ̄1.2mm的渗层。探讨了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渗层厚度和渗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铜合金渗硅层的微观结构,结合粘着理论,磨损剥层理论和晶体结构,揭示了渗硅后提高耐磨性的原理。研究表明,渗硅的控制步骤是硅在铜合金中的扩散,并给出了渗层厚度与温度及保温时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铜合金在渗剂粉末中高效渗硅,获得无孔的渗硅层。对渗硅层的组织、零件的表面形状和保温时间对渗硅层厚度的影响、摩擦学行为、腐蚀电位等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说明铜合金上的渗硅层在硫酸介质中具有耐蚀、耐磨(耐磨性提高3倍以上)、减摩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盐脉冲电沉积法在纯铌表面制备出渗硅层。研究了脉冲频率对渗硅层沉积速率、成分、厚度、组织及相结构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渗硅层的高温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频率对渗硅层成分无影响。随频率增大,渗硅层厚度和沉积速率均减小。频率由500 Hz增大到1 000 Hz时,渗硅层晶粒变得细小致密;超过1 000 Hz后,晶粒则变得粗大。渗硅层相结构不受频率影响,均由单相NbSi2组成,并在(110)和(200)晶面上具有择优取向。NbSi2渗层的存在使得纯铌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铸铁材料进行了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工艺的研究。介绍了不同成分与组织的铸铁,经离子渗钨钼、镍铬后,渗层组织特征、表面成分与硬度分布。分析了含碳量、含硅量及温度等因素对渗层的影响。并测定了渗层的耐磨性及耐蚀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碳钢膏剂渗硅的工艺和理论。介绍了用金相、显微硬度,电子探针分析和X-射线结构分析等方法,测定渗硅层的组织结构及控制显微组织的工艺。在渗硅剂(组成:35—65%硅源粉、5%卤化物、30%防烧结剂)中加入比例大的卤化物,于1100—1180℃时对碳钢进行10—60分钟的膏剂渗硅,可得含硅量约为17.7%(重量)、厚度达0.18—1.2mm的渗层,其渗硅效率比气体法提高约一倍。氧化和腐蚀试验表明:渗硅层在750℃以下能有效地防止循环氧化;在40℃时能耐20%Ⅱ_?SO_4的腐蚀。此法操作简便,易于局部涂渗,渗层表面质量好。  相似文献   

7.
论述碳钢多孔渗硅层的耐磨特性、磨损机理和自润滑机理;根据耐磨性,对其渗硅工艺进行优化的探索。摩擦磨损实验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表明:45钢的多孔渗硅层,经油浸处理后有自润滑能力;其渗硅层的磨损主要是粘着磨损;在9%催渗剂+21%填充剂+70%硅源的渗剂中,于1050℃渗硅70 min,其摩擦磨损性能最佳;适用于中载(300~800 N)和低滑动速度(最佳为0.63 m/s)工况。  相似文献   

8.
为了用表面纳米化简化硅钢渗硅工艺及确定渗硅参数的影响,对硅钢进行了喷丸和固体粉末渗硅,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组织、物相和成分.结果表明:硅钢经过喷丸后,表面形成了具有随机取向的纳米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 nm.在硅粉+卤化物中,喷丸样品于550℃即可实现固体渗硅.提高渗硅温度和在较高的温度下延长保温时间均能显著地增加渗硅层厚度,而卤化物含量的影响不大.经过固体渗硅后,渗硅层由Fe Si和Fe3Si两相组成,其中较高的温度和卤化物含量易得Fe Si相,而较低的温度和卤化物含量易得Fe3Si相.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铁基金属在熔融锌中的耐蚀性能,通过固体粉末法在Q235钢表面进行渗硅、渗钼和硅钼共渗,并对渗层的形貌、致密度、显微硬度、组分及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将合金于470℃的熔融锌液中浸泡26h,并测定其腐蚀速率。结果表明,渗层中形成了良好耐蚀性的金属间化合物(Fe_3Si,Fe_3Mo,MoSi_2和Mo_5Si_3),Mo元素的加入可促进渗剂中Si元素的渗入,从而提高渗层的致密度,比较结果显示硅钼共渗层更加致密,尤其是m(Si)∶m(Mo)=2∶1时,与基体相比,试样的腐蚀速率下降了近2个数量级,表现出较好的耐蚀性;但由于渗层中孔洞等缺陷的存在,导致其致密度降低,耐锌液腐蚀性能也受到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固体渗层致密性的改善,以进一步提高渗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变浅暴露滩微相的岩石组合是孔隙层和储渗体形成的基础。孔隙层以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有两种孔隙~吼道组合,主要为II、III类储层。孔隙层呈透镜体展布,在背斜圈闭内可形成三种类型的储渗体和相应的气藏类型。嘉二段滩微相组合的气藏其有现实和长远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渗硅零件结合引用文献及研究结果,认为晶体结构,层错能,溶质原子的偏聚,金相组织,断裂韧性及动态硬度等方面的改善,是提高渗硅铜合金零件耐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泥盆系碳酸盐岩孔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湖南泥盆系碳酸盐岩的孔隙(显孔隙)按成因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次生裂隙3类。面孔隙率较高的岩石集中于棋梓桥组上部及佘田桥组下部的过渡层位,平均面孔隙率为1.80~2.57%,因而该层位是较为有利的油气储集及容矿空间。用扫描电镜观察碳酸盐岩特别是孔隙率偏低的泥晶碳酸盐岩可以发现更为复杂的微孔隙类型。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及压溶作用有利于次生孔隙形成。而稍晚的溶解及淋溶作用叠加可形成并扩大有效孔隙,提高岩石的面孔隙率。发育于棋梓桥组上部及佘田桥组下部过渡层位的淡水潜流压实一胶结等5种成岩相中岩石的次生孔隙率和面孔隙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中南部雷口坡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川中地区的主要产气层段.通过薄片鉴定,对T2l4和T2l3-3及底部T2l1-1亚段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序列与孔隙类型及其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成岩环境共同影响了储集物性.建设性成岩作用有溶蚀作用、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主要的孔隙类型有晶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电力测量仪表存在的不足,改进微机保护装置功率算法,通过对微机保护装置常用算法的分析,提出一种利用两功率表法,采用长数据窗(一周波)瞬时量相乘积矩形积分以求取一周波线路的平均有功、无功功率的算法.编制了能够应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等任一进线、出线,以及系统间联络线的三相三线制系统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测量程序,并对程序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C,W和C+W离子注入钢表面纳米相镶嵌复合层结构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质量差异很大的C,W和C+W对钢进行离子注入,用TEM对注入样品横截面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注入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纳米相镶嵌复合层,W注入复合层的厚度大约是相应离子射程的16.3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详细表面反应机理与气相反应机理GRI 3.0对甲烷-空气混合气体在微型管道内的催化燃烧过程进行二维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甲烷浓度对NOx排放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孔径内的浓度场、温度场与流场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甲烷浓度的提高增加了反应器的排烟温度和NOx排放量;孔道内径通过影响气相反应速率和催化反应速率改变了孔道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而影响了NOx的生成;孔径的减小使得反应器的单位面积放热量和NOx排放量均降低。以上结果可为优化催化反应器设计、降低其NOx排放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有线抄表方式空间局限性大、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和ZigBee协议的远程无线抄表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集抄中心3部分组成。以低功耗片上系统CC2530为核心,采集器配以相应电能计量芯片STPM01进行数据采集,集中器设置了基于μCLinux操作系统的ARM9嵌入式网关,配备打印机接口、触摸屏接口等,用以实现快速现场查询、处理、存储、测试、打印等功能,并为将来复杂无线传感器数据的接入作准备。该无线电能抄表系统具有实用性强、可靠性高、低功耗和可扩展等特点,配置功率放大电路后,有障碍传输距离400 m左右。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乌石区流沙港组含砾砂岩储层因受到岩性、分选性、孔喉分布复杂变化的因素,油层出现电阻率比泥岩低、与水层相似的特征,采用多孔微观岩石结构"球管"模型,对孔隙结构与岩石电阻率的响应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证明岩石复杂的孔隙结构是形成含砾砂岩特有低电阻油层的重要原因。基于复杂孔隙结构导致的实验"弯曲"岩电数据提出了阿尔奇修正方程,修正后的阿尔奇公式适用于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的储层,乌石A油田含砾砂岩储层利用新方法进行评价,能有效提高含油饱和度,且与岩芯实验毛管压力、核磁束缚水更加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