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科技本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科学、技术、经济等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以及与社会的互动作用实现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这四个系统应当协调发展,也就是说,他们应是一个宏观的动态的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2.
胡媛媛 《科技信息》2008,(15):213-213
社会建构论的观点,为理解和研究教育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了社会建构论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意义。并针对社会建构论的不足,提出了教育技术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的社会控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农业技术的支撑 ,但并非所有的农业技术都能起到这种作用 ,只有那些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能够与人类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且能取得最佳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技术才能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实施不能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封闭运行 ,它有一个向社会扩散的问题。根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 ,技术只有融入社会、与企业结合、与使用者结合 ,才能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体现技术的价值。但另一方面 ,技术应用于社会也会带来某些有害的副作用 ,使…  相似文献   

4.
论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研究 ,人们比较注重于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而忽视社会对技术的影响 ,或把技术的发展看成纯粹是技术性的而不是社会性的。而国外SST(The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的研究表明 :不仅某种具体的技术制造物是社会塑造的 ,而且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状况也是社会形成和制约的[1]。所以 ,我们需要分析是什么造成了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不理想 ,是没有足够的适用技术 ,还是没有适恰的社会条件?亦或说 ,是社会没有技术可用 ,还是技术没有被社会有效地使用或社会不能激励技术应用、创新和扩…  相似文献   

5.
《华东科技》2010,(11):30-31
科技是世博会的精魂,也是它之所以会具有巨大作用力和深远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器人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引领和推动其它产业快速发展必须抢占的战略制高点。机器人技术的突破,将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司技术集群探测研究,对于掌握一个公司的专利技术研发的热点和重点领域、跟踪一个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的技术发展轨迹,并进而掌握公司专利技术研发战略的演变和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的变迁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文章中被用来尝试进行公司技术集群探测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原理,结合《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对专利申请技术领域分类的特征,以波音公司2008年的全部专利文献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波音公司技术集群探测的结果显示,波音公司的专利技术形成两大相对独立的技术集群。  相似文献   

7.
 关于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研究 ,人们比较注重于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而忽视社会对技术的影响 ,或把技术的发展看成纯粹是技术性的而不是社会性的。而国外SST(TheSocialShapingofTechnology)的研究表明 :不仅某种具体的技术制造物是社会塑造的 ,而且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状况也是社会形成和制约的[1]。所以 ,我们需要分析是什么造成了技术与社会的发展不理想 ,是没有足够的适用技术 ,还是没有适恰的社会条件?亦或说 ,是社会没有技术可用 ,还是技术没有被社会有效地使用或社会不能激励技术应用、创新和扩散?就技术与社会的发展而言 ,我们更匮乏的是什么?制约瓶颈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重塑了人类文明,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虚拟的网络社会时代。它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冲击,并由此产生了中外都有的网络社会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技术转移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一种具体表现手段,是构成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和社会经济进步的要求,是衡量现代高校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高校履行三大任务的重要良机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做好技术转移,必须首先认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于1964年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和财富,可以说没有信息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需求与中国消防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防技术与社会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而“技术决定论”的理念只强调单方向作用,在“消防技术的社会形成”(SST)的视野中,重新审视中国消防技术的现状及未来,是更多地关注与技术决定论相反的研究进路。消防技术的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纵向推动力,可以拉动消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技术的形成和发展除具有自身逻辑发展的动力为还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技术的社会需求只说明有这种发展的可能,真正实现某一技术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分析社会需求对消防技术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在谋求自身逻辑发展与社会需求拉动结合推动中国消防技术时,仍然是很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2.
技术社会控制的对象无疑就是技术,但这种把技术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概念来理解,不利于技术社会控制的实施。在思考技术的社会控制问题的基础上,就控制技术的那些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应该对技术对象进行划分,明确具体要控制技术的那些方面,从而避免在实践中的盲目性和无效性。技术社会控制的具体对象包括:工程控制理论中的控制对象;人文主义传统中技术客体的设计活动、技术发展的方向与速度技术的应用、技术应用的后果等等。  相似文献   

13.
纪占武 《科技信息》2011,(19):I0067-I0067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生命整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自然科学技术,在劳动分工中相应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形成了社会技术。社会技术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全新的发展观,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是高层建筑不断出现的一个时代,随着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在社会中越来越普通的被运用,传统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技术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了,例如在厦门建发国际大厦的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测量技术。总而言之发展钢结构的施工测量技术已经作为一个新课题摆在我们新时代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协调的量的概念---协调度为了造就一种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社会支持技术进步的格局 ,必须重视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和不协调表现出某种质的区分。表现不协调的往往并非一点协调的因素都没有。不协调与协调状况的质的区分可以像“质转化为量”的普遍性那样 ,转用量上的协调程度来区分、来把握。这样 ,协调性就成为衡量技术与社会相关性程度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05,(2):7-7
创新和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部分,是帮助我们获取资源有效性的工具。一个前进的社会需要各方积极参与、支持技术和创新,同时实现利弊平衡,保护、回报技术和创新,使技术和创新普及并得到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17.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降低能耗是一个重要方向。建筑能耗作为社会能耗的一个重要部分,急需通过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本文介绍了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阐述了推广建筑节能技术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推广建筑节能技术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智能技术创造未来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高技术核心的智能技术(如人工智能、知识工程、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等),其关键是人工智能。它们的相互作用会引发智能"核爆炸",把人工智力和人类智力的潜能爆发出来,导致智能革命;也会奇迹般地创造出一个智能社会。因此,工业社会之后不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无非是由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及Internet技术广泛应用,计算机在各个社会的领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医院扮演着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门,自然而然无法逃避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为了实现医院和医疗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建设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 ,社会形态是一个综合的复杂体 ,它是由全部社会要素所构成的统一完整的社会有机体 ,是由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各个部分组成。根据这些不同的组成部门我们可以相应地把社会形态划分为技术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文化社会形态。在此 ,笔科想专门谈谈技术社会形态。所谓技术社会形态 ,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根据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我们可以把整个人类历史按生产力水平高低依次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智能社会四个阶段。本文将就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