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表面具有自我保护的锥形蛋白体。这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1200万人的死亡,超过3000万人受到感染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常常呈现树枝状。该病毒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致死率高达90%,目前尚未培育出对付这种病毒的有效疫苗  相似文献   

3.
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种类繁多,但并非所有病毒都对人致病,所以病毒分为致病性病毒和非致病性病毒: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改变,如今发现了许多新的对人致病的病毒,或者说,新的病毒找到了更为合适的人类宿主。  相似文献   

4.
丁明孝 《科学通报》1984,29(9):564-56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以下简称IBRV)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一层特化的细胞膜作为病毒的囊膜(enveldope)。囊膜与病毒的抗原性,病毒粒子的稳定性以及病毒吸附和侵入宿主细胞的能力都有密切的关系。病毒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早已表明,囊膜中含有病毒特异的糖蛋白,可能病毒所有的糖蛋白都存  相似文献   

5.
龚祖埙 《科学通报》1982,27(22):1393-1393
双联病毒是一种由两个小球状病毒质粒以成对形式存在,从而与已知的其他病毒的形态有异。它的基因不是一般的植物病毒的单链或双链RNA,也不是某些植物病毒的双链DNA,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携带单链DNA基因的植物病毒组。从最初报道甜菜卷顶病毒及玉米条斑病毒至今不到十年时间,在南美、非洲、地中海地区,北欧和日本陆续发现十余种双联病毒,1978年病毒分类学国际委员会列为一个独立的病毒组。我国还没有发现过双联病毒。  相似文献   

6.
正病毒,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名词,总是与疾病和死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几千年来,人类一直面临着各种病毒的侵袭。狂犬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新冠肺炎病毒……这些常常在新闻中出现的名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想象一下,没有病毒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结果没有你想象中那样一目了然。其实我们生活在病毒的世界里,病毒种类繁多,数不胜数。除了数量庞大,病毒还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7.
<正>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认识新冠病毒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然而西方一些政客热衷散布病毒阴谋论,把病毒标签化、溯源政治化和涉及地域污名化,他们诬蔑说"新冠病毒是武汉病毒所人工合成并泄漏的""中国输出新冠病毒"云云。甚至连比尔·盖茨都成为阴谋论者的攻击对象,不少美国人指责是他在秘密制造病毒,目的是用疫苗操  相似文献   

8.
与病毒共存     
<正>提起与病毒共存的观点,不少人都觉得不现实。病毒的存在就是为了繁衍和传播,而这一切都是要以破坏宿主细胞为基础的。对人类而言,病毒的流行不仅会导致个体的死亡,而且还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尽管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病毒的认知在不断深入。而医药卫生领域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遏制了病毒对人类的影响,但是,诸如艾滋病病毒、新冠病毒、狂犬病毒等病毒,仍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风险。而现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药物,我们仍无法在短期内战胜这些病毒。因此,与病毒共存的话题也在不断被热议。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10月16日宣布:沉寂数年的埃博拉病毒再次肆虐非洲,在乌干达北部古卢地区,已经有63人感染上了埃博拉病毒,其中43人已死亡,且死亡人数还可能进一步上升。自人类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793人死于埃博拉出血热。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1994年.美国作家普里斯顿以埃博拉病毒为题材写了一部名叫《热区》的畅销小说,此小说对埃博拉病毒做了可怕的描写,引起全球对这种神秘病毒的普遍关注。次…  相似文献   

10.
病毒侵害植物、动物和人。病毒之一——核糖核酸病毒能引起人从头到脚的疾病,如病毒性脑膜炎、甲型肝炎、流行性脊髓灰质炎和普通感冒。现在,感冒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三维原子结构已能确定,这两种动物病毒最近已搞清。《自然》、《科学》都在十天内宣布了这一发现,叙述了这一重要进展,即已具有预防这些和另一些能引起感染的病毒的认识,以及免疫系统怎样工作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1.
柯志梅 《科学之友》2010,(3):122-123
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因为它们没有一般的细胞结构,在病毒中没有合成蛋白质外壳所必需的核糖体,所以病毒只能寄生在动物、植物和细菌的细胞内繁殖,它能使宿主细胞的结构转而合成它自身新的病毒物质。在宿主细胞中病毒以复制进行繁殖,对病毒的复制过程的几个阶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病毒的复制     
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因为它们没有一般的细胞结构,在病毒中没有合成蛋白质外壳所必需的核糖体,所以病毒只能寄生在动物、植物和细菌的细胞内繁殖,它能使宿主细胞的结构转而合成它自身新的病毒物质.在宿主细胞中病毒以复制进行繁殖,对病毒的复制过程的几个阶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人类认识乳多空病毒已有近10年历史.Mathé教授认为这些病毒可通过性接触而引起疾病,但并非所有病毒均有危险.为此,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研制了一种鉴别方法.目前已知,乳多空病毒有30余种,其中某些病毒仅引起皮肤或粘  相似文献   

14.
病毒的复制     
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因为它们没有一般的细胞结构,在病毒中没有合成蛋白质外壳所必需的核糖体,所以病毒只能寄生在动物、植物和细菌的细胞内繁殖,它能使宿主细胞的结构转而合成它自身新的病毒物质。在宿主细胞中病毒以复制进行繁殖,对病毒的复制过程的几个阶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一项最新病毒学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或在40年至70年前从与之关系最紧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来,其意味着产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谱系,可能已经在蝙蝠中传播几十年了。蝙蝠病毒Ra TG13被鉴定为与新冠病毒关系最密切,同时提示新冠病毒爆发可能源于蝙蝠。但是,研究人员也在穿山甲体内发现了相似的冠状病毒,有观点认为,穿山甲可能是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6.
周泰冲 《科学通报》1955,(10):46-46
一前言过去我国预防牛瘟的方法,主要用免疫血清和臓器苗,但成本贵,免疫期短,收效不大。自1933年施特林在印度应用山羊化牛瘟病毒疫苗,1938年中村稕治在朝鲜培育兔化牛瘟病毒疫苗,1946年晓普在加拿大制出鸡胚化牛瘟病毒疫苗,相继提供了使用减弱牛瘟病毒疫苗以防治牛瘟的研究方向。我国自1941年开始,对减弱病毒进行了研究,证明山羊化牛瘟病毒毒力太强,鸡胚化牛瘟病毒毒力不易控制,均无法应用,只有兔化牛瘟病毒,对牛的感染性轻微,免疫力坚强,经全国  相似文献   

17.
爱滋病(AIDS)的全名是后天免疫性缺损综合症,它是1981年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中心(CDC)报告第一个病例时所命名的。这种病是一种新的人类传染病,是由一种单一的新近发现的独特的病毒传染的。这种病毒称为人类T细胞亲淋巴病毒Ⅲ型淋巴结病有关的病毒和AIDS有关的后病毒(retrovirus),简称为AIDS病毒。AIDS病毒是一种亚科Lentivirinae的后病毒由AIDS病毒引起的病谱很广。在感染后几个星期,病毒通常引起类似于腺热的短期急性病,继之以无症状的时期(可能持续几个月或几年),然后可能有持续减重,间歇发烧,慢性腹泻,全身性淋巴结病,进行性脑病,粟粒性结核病,疟疾,细菌性肺炎或革兰氏阻性菌败血症,更不用说CDC定义的AIDS的复杂机会致病菌感染。AIDS病毒持续感染周围血液、淋巴节和脾中少量成熟的T助手淋巴细胞,亦持续感染全部脑细胞。AIDS病毒对于极少数淋巴细胞来说是致细胞病变的(杀伤细胞),在那些淋巴细胞中AIDS病毒在几个月至几年内可以重现并引起轻度或深刻的免  相似文献   

18.
邱并生 《科学通报》1992,37(21):1997-1997
虎尾草条纹花叶病毒(CSMV)属于双生病毒,其基因组为单链环状DNA。但在被侵染的植物中可形成复制型的病毒双链DNA。寄主植物为单子叶植物的双生病毒有CSMV、玉米线条病毒(MSV)、玉米矮缩病毒(MDV)和马唐线条病毒(DSV)等。本研究的目的是企图用这类病毒对单子叶植物的侵染性构建禾谷类植物的基因转移载体。  相似文献   

19.
病毒微小RNA的发现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万忠  李志  伦照荣 《科学通报》2007,52(23):2705-2714
病毒微小RNA (microRNA, miRNA)是新发现的一类miRNA. 它通过诱导mRNA切割降解、翻译抑制或其他机制调节宿主细胞和/或病毒自身靶基因的表达, 改变宿主细胞的生命活动或病毒自身复制, 从而对抗和逃避宿主免疫监视, 达到保护病毒自身的目的. 寻找病毒miRNA分子、作用靶标基因, 以及鉴定其生物学功能已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本文回顾了病毒miRNA的研究历史, 分析了它在基因组中分布特点、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以及病毒miRNA与其他生物miRNA的异同点, 最后展望了病毒miRNA的研究方向和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病毒miRNA的鉴定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必将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尤其为病毒病的控制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自然界丰度最高的生命体,病毒活跃于海洋、土壤、冰川等各类生态系统.通过侵染细菌、古菌及真核微生物,病毒在调控微生物群落和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自然环境中,病毒与无机或有机颗粒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黏土矿物是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环境的无机颗粒,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黏土矿物可在大气、河流和冰川的作用下搬运至海洋,并在水体中沉降形成深海沉积物.黏土矿物对病毒具有高度亲和力,影响着环境中病毒的丰度、活性和感染能力.因此,黏土矿物对病毒介导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各类生境中病毒的生态功能、病毒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模型和黏土矿物对病毒的吸附作用3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讨论了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中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对病毒功能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潜在影响,提出黏土矿物是影响病毒驱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不可忽视的因素,未来应将黏土矿物作为评估病毒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