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图瓦贝动物群的时代及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宝瑜 《科学通报》1990,35(18):1413-1413
一、图瓦贝动物群的分布 图瓦贝动物群分布相当广泛。主要见于苏联阿尔泰山契涅京组、萨彦-图瓦地区切尔加克组、阿穆尔河上游特奥穆宁组上亚组、津伊地区马梅恩组上亚组;蒙古西北部、湖区、东北部碳酸盐岩-陆源岩组;中国新疆阿尔泰山、东准噶尔南部红柳峡组、克拉麦里地区白山包组、富蕴-青河地区中志留统、内蒙古东部东乌珠穆沁旗中志留统及东北小兴安岭地区黄花沟  相似文献   

2.
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才能  陶士振 《科学通报》2007,52(A01):32-39
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相带类型多样、形成时间和埋深跨度大、成岩演化复杂、非均质性和孔洞缝发育的影响因素多,其沉积、成岩和成藏的复杂性造成碳酸盐岩油气田形成、分布和富集的特殊性.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并不严格受二级构造带的控制,多数是在一定的构造背景下主要受沉积成岩作用及其有利相带的控制,油气藏类型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通过国内外碳酸盐岩油气田形成的广泛调研,认为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受7个方面的主要因素控制.本研究对碳酸盐岩成藏规律的认识和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海洋中奇妙的微亮晶碳酸盐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葛铭  孟祥化 《自然杂志》2008,30(6):329-333
微亮晶(臼齿构造)碳酸盐岩是一种奇妙的岩石类型,在中-新元古代的古海洋碳酸盐岩沉积中占重要地位。广泛分布在中国、北美、澳大利亚、北欧、西伯利亚、西北非、印度等元古界地层中。近年, 前寒武纪研究有了可喜的进展,特别是全球事件、地层及古大陆再造研究的深入,使微亮晶碳酸盐岩(Molar Tooth Carbonates)” 成了研究中-新元古代的火力交叉点[1]。随着700Ma以前的Varanger/Marinoan全球冰期的到来,微亮晶碳酸盐岩则突然消失。其发育和衰退关系到地球生命起源和海洋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的突变,是解决前寒武纪生物学和地球化学事件的关键。 因此,微亮晶碳酸盐岩已经成为探索早期地球海洋环境和生命起源以及元古代国际地层对比的重大地质事件。联合国教科文/国际地科联的IGCP447项目[2]对元古代臼齿构造碳酸盐岩和地球演化进行了较详细地研究,特别是在其成因和用于全球古大陆地层对比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韩喜球  杨克红  黄永样 《科学通报》2013,(19):1865-1873
大陆边缘海底冷泉活动区往往赋存有大量的冷泉碳酸盐岩,冷泉碳酸盐岩的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过去海底富甲烷冷泉流体活动的状况.相对于在海水-沉积物界面上生长的化学礁灰岩和碳酸盐结壳等冷泉碳酸盐岩类型,形成于海底以下流体通道周围的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能更忠实地反映过去海底冷泉流体的信息.本文对采集自南海东沙东北的高镁方解石质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定量分析碳酸盐物相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结合产出环境特征和年龄对其形成温度进行约束,利用高镁方解石-水体系氧同位素分馏方程计算沉淀流体的氧同位素组成,研究古富甲烷冷泉流体的来源与性质,并探讨其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之间潜在的成因联系.研究认为,南海东沙东北陆坡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的碳源自生物成因甲烷,它的形成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的破坏密切相关.古冷泉流体的δ18O值为(1.9‰±0.3‰)0.6‰±0.3‰V-SMOW(Vienna standard mean ocean water)之间变化,平均1.4‰±0.3‰ V-SMOW.经估算,水合物分解释放出来的流体在冷泉流体中的贡献最高可达45.7%.分析认为,古海平面下降和陆缘海底峡谷的下切,以及海底滑坡等气候与环境变化因素是导致南海东北陆坡水合物藏曾经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区广泛分布的烟囱状冷泉碳酸盐岩指示水合物分解释放的甲烷在渗漏出海底之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被硫酸盐-甲烷转换带附近的微生物捕获和消耗转化,最终以冷泉碳酸盐岩形式实现了永久封存.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地质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地层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广泛发育以泥质岩为主的优质烃源岩,烃源岩的深埋藏决定了海相盆地以天然气为主,但不同盆地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的不同又导致油气相态的差异;富含蒸发盐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的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对原油裂解成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海相储层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TSR和断裂裂缝作用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由于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旋迥,导致了多套生储盖组合的发育,圈闭和油气藏类型也多种多样;油气藏普遍具有多期成藏、晚期为主或晚期定型的特点:古隆起对油气富集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三大盆地海相主力烃源层的不同,油气富集层位、油气藏的类型与分布、油气成藏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黏土型锂资源具有矿床规模大、分布稳定、开发利用成本低的特点,成为近年来全球寻找新类型锂资源的一个重要方向.已报道的黏土型锂矿床成因上均与火山物质联系密切,本研究提出了成因机制与碳酸盐岩风化-沉积有关"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床"的成矿新类型.主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可归纳为:(1)成矿物质来自基底的不纯碳酸盐岩;(2)主要以吸附方式存在于蒙脱石相中;(3)沉积环境对锂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还原、低能、滞留、局限的古地理环境有利于Li富集;(4)除Li外,还可能有Ga和REE的富集.根据这一新的成矿模型,通过科研示范性勘查,在滇中地区获得34×10~4t氧化锂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验证了"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床"这一新类型资源的成矿潜力.由于我国具有这一有利成矿条件的地区众多,可以预期,碳酸盐黏土型锂资源将有望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的锂资源来源.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相储层分布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海相储层分布广泛,时代从前寒武系到中新生界,其中主要是古生界,特别是下古生界,主要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海滩前滨-临滨、潮汐砂坝、潮汐水道、砂坪、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浅海陆棚等环境;储层发育的沉积环境对储层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是减少孔隙的重要因素;低地温场地质背景、早期油气充注、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保存非常有利.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为礁-滩型储层、岩溶型储层、白云岩储层、裂缝型储层四类;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作用、构造破裂作用是控制碳酸盐岩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懋 《科学通报》1980,25(7):319-319
应用电子显微镜(以下简称电镜)研究沉积岩和化石的超微结构,如颗粒的大小与形状,颗粒之间的接触关系,孔隙度,超微裂隙的分布和类型以及所含微体化石,对解释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可提供有力的证据。近几年来,我们对我国一些地区的碳酸盐岩、硅质岩及粘土岩等进行了一些分析,其中发现了一些菌藻类化石(图1)和具有特征的超微结构。从而加深了对上  相似文献   

9.
太湖表层沉积物的空间分布与层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吉  袁和忠  刘恩峰  王建军  汪勇 《科学通报》2010,55(36):3516-3524
利用StrataBox浅水剖面测深系统对大型浅水湖泊-太湖沉积物进行了高密度走航式探测,采用SonarWiz.Map声学软件包对测量矢量图谱进行了解译,并就解译结果与太湖沉积岩芯及北部湖区姚湾地层剖面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太湖水-土界面以下10m内沉积地层层序较清晰,湖相沉积物(地层U1)直接堆覆于黄土层(地层U2)上,接触界面年代不整合.湖相沉积物(淤泥及淤泥质黏土)主要呈带状分布于太湖西部沿岸,并延伸至东南部的西山岛及西北部湖区,其余湖区大面积出露致密坚硬的黄土层.整套湖相沉积物在太湖的沉积厚度主要集中于1~2m,而与现代环境密切相关的淤泥层厚度主要集中于0.03~1.0m,入湖河流泥沙输移以及湖流等水动力作用是影响湖相沉积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曹建华  杨慧  康志强 《科学通报》2011,56(26):2181-2187
在长时间尺度上, 碳酸盐岩的形成对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 产生巨大的碳汇效应, 同时碳酸盐岩在全球分布面积的巨大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 使碳酸盐岩溶蚀、吸收大气/土壤CO2 的岩溶过程积极参与现代全球碳循环, 并发挥重要作用, 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一碳汇的通量约占全球“遗漏汇”的12.00%~35.29%. 以珠江流域为例, 在综合考虑影响岩溶作用及产生碳汇因子的基础上, 收集已有数据, 以典型地点的石灰岩溶蚀速率、年降水量、土壤呼吸速率和NPP 建立回归方程, 并以GIS 为研究平台, 结合研究区内碳酸盐岩类型的分布, 估算研究区内因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对大气CO2 汇的通量. 结果表明, 珠江流域年溶蚀量为1.54×107 t CaCO3/a, 折合碳为1.85×106 t C/a, 试图从原位典型点的监测数据, 探索区域尺度岩溶作用碳汇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天山东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隆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维  廖卓庭 《科学通报》1999,44(12):1335-1339
天山东部石炭纪地层出露广泛,并发育规模不等。类型不同的碳酸盐岩隆。经研究确认,该地碳酸盐岩隆主要为生物丘,它们的形成与生物及古环境格局相关,已在岩隆内发现钙藻类,凝块石,苔藓虫,棘皮类,有孔虫,海绵动物等众多生物。生物类型,生物组合特征及生物数量可作为确定天山东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隆的基本依据。碳酸盐岩隆同欧洲瓦尔索担的岩隆特征相似,具有一定的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与人》2012,(2):64-64
知道童话故事《彼得兔的故事》(以下简称《彼得免》)的人,一定听说过温德米尔湖区。湖区位于英格兰西部,所在的国家公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共有16个,温德米尔湖只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震旦纪藻碳酸盐岩的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天福 《科学通报》1980,25(18):853-853
藻碳酸盐沉积物是探讨沉积环境的重要手段.其地质记录对环境的变迁、沉积相的划分、沉积相与生物相的关系、地层成因,以及油气、磷块岩、盐岩等矿产的普查勘探均可提供重要线索.在我国南方上震旦统中以灯影组的藻碳酸盐岩最为发育,主要属隐藻白云岩类型.本文仅根据川、黔、皖、苏、浙等省的部分资料,阐述隐藻碳酸盐岩的特征、类型及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亚热带的温湿季风气候,为红粘土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文章结合工程实际描述了贵州红粘土的工程特性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志存 《科学通报》1988,33(9):718-718
海南岛的二叠系主要分布在该岛西部东方县的昌化江流域。 根据昌化江西岸二叠系剖面(竹蜓)类化石群的研究(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海南地质大队,1987),岛内二叠系研究获得以下进展: 1.以碳酸盐岩类为主的鹅顶组,除含有极为丰富的以短筒形-厚纺锤形壳体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贵州红粘土的工程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亚热带的温湿季风气候,为红粘土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文章结合工程实际描述了贵州红粘土的工程特性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用最新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系统(LFM)有效地观测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高成熟碳酸盐岩生烃、含烃和烃类运移的重要现象.在鄂尔多斯盆地等效镜质体反射率达1.6%~1.7%残余有机碳含量为0.14%~0.35%的下奥陶统条纹状碳酸盐岩样品中发现广泛分布有强荧光的G.Presea粘球形藻、层状藻、结构藻和藻屑等有利于生烃的原始显微有机组分及矿物晶间荧光沥青,并在白云岩孔洞中发现他形充填状和球粒状高演化储层沥青.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和寒武系高成熟碳酸盐岩及钙质、砂质页岩中见有多种类型的荧光有机包裹体和沥青,为探讨大中型气田有效烃源和优质烃源岩的判识与评价提供了直观依据.高功率的激光诱导荧光的观测还充分揭示了碳酸盐岩地层生烃、排烃运移的网络与微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华北北部晚寒武世碳酸盐岩等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生 《科学通报》1992,37(12):1118-1118
在详细的室内外地层学、岩石学及沉积学研究基础上,作者将本区晚寒武世广泛发育的类型丰富的碳酸盐岩地层划分为五个三级旋回,通过分析对比及对这些沉积旋回主要控制因素的讨论,认为这些对应沉积旋回分别具有等时性意义,通过对对应沉积旋回及其中广泛分布的风暴岩分析对比,认为对应旋回及半旋回沉积及其中的风暴沉积可以作为等时性标志层,并利用旋回Ⅲ下半旋回沉积及其中的一期风暴岩作了高精度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19.
广西桂林泥盆纪礁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昌民 《科学通报》1995,40(6):542-542
桂林地区中泥盆世吉维期牙形刺varcus带之下以滨岸碎屑岩沉积为主,varcus带开始记录碳酸盐岩沉积,持续到早石炭世;由生物礁和藻碳酸盐岩构成重要的岩性段.有关礁组合的一般沉积特征见1991年的野外参观手册.文中提到的研究点见图1.1 礁组合亚相类型、特征及发育桂林泥盆纪礁组合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与澳大利亚坎宁盆地的泥盆纪礁组合具有一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储层特征与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成因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通过大量的研究, 认为塔里木盆地的储层发育无论从层系和区域分布上都具有广泛性, 整个盆地不乏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集层的存在, 但存在严重的差异性和非均质性; 并对不同层系储层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储集性能进行了研究, 认为古生代碳酸盐岩虽然埋藏深度大、时间长, 但在礁、滩分布区和经长期暴露风化淋滤的风化壳古潜山带和白云岩化区以及受后期烃类成熟释放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溶蚀的地区, 储层物性好, 孔隙度达5%~8%, 最高为12%, 渗透率为(10~100)×10-3 µm2, 最高达近1000×10-3 µm2. 最后, 深入地探讨了深埋条件下(埋藏深度大于3500 m)高孔高渗储层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