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模糊、变形、重叠、反差弱等效果差的现场指纹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可以提高现场指纹的利用率。在对指纹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化指纹比对方法,实现了指纹比对的自动化、半自动化及远程化,并解决了一些疑难指纹的比对问题,大大提高了指纹比对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画报表面潜在指纹的光学显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犯罪嫌疑人经常会把指纹遗留在犯罪现场的不同客体上,指纹的光学显现和提取对侦查破案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光学无损方法提取光滑画报表面的各类潜在指纹,为潜在指纹提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全波段CCD照相系统,采用短波紫外反射照相方法对现场常见的光滑画报客体上的潜在指纹进行提取,研究这些客体上汗液指纹、分泌物指纹的提取条件。结果通过合理配光获得了最佳的提取结果。结论总结光滑画报表面上指纹的提取,为现场勘验时提取潜在指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纹识别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侦查工作中,要使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充分发挥它的破案效能,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要保证捺印指纹采集存储质量;2)现场指纹的编辑要科学正确;3)现场指纹要按不同区域划分发送比对查询;4)要充分发挥捺印指纹重新编辑发送比对倒查的作用;5)现场指纹编辑应注意指位、纹型、三角、中心适度放宽;6)通过科学的人工干预提高查准率.  相似文献   

4.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FIS)库容信息主要包括捺印指纹及现场指纹信息两大库容。随着二十年来的应用,库容量的急剧上升,信息采集及库容信息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从近两年工作实际中遇到的案例出发,全面阐述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捺印指纹及现场指纹采集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命案现场中拍照血迹和特殊条件下拍照指纹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命案现场勘查中,现场、尸体、相关客体都会遗留大量的血迹或指纹痕迹,通过对血迹的分布范围、形态、位置等的拍照记录和特殊条件下对指纹的拍照,可以对研究分析现场,判断分析案情提供一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公安刑侦工作中对指纹进行管理和鉴定的计算机系统。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案件侦破率。通过独立设课可加大对学生进行现场指纹和活体指纹的扫描、采集、输入、查询、分析比对实验教学,并通过仿真模拟试验让学生学习掌握指纹的远征比对、指纹大会战,网上追逃等现代公安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贴近实战的物证分析、识别鉴定能力。  相似文献   

7.
宋志刚  云小龙 《科技资讯》2013,(13):232-232
在指纹检验和指纹鉴定中,经常发现现场指纹与撩印指纹存有差异的现象,但指纹的特征总和与指纹的特定性没有发生变化,可认定同一。指纹终生不变是针对指纹特征总和而言,是指手指轧突线花纹类型,具体形态,各个细节特征的形状、数量、位置,和相互关秉所构成的特征综合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微距背投光源和微距全向光源照相系统拍照透明塑料表面遗留潜在汗液指纹,探究指纹检验效果和提取条件,为案件现场发现的该类痕迹提取提供参考条件。方法通过改变不同的曝光量,比较指纹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获得了透明塑料购物袋、透明塑料文件袋、透明塑料胶带粘面、香烟盒透明塑料包装膜表面遗留潜在汗液指纹提取的最佳条件。结论应用微距背投光源和微距全向光源照相系统,可以检验案件现场发现的透明塑料表面遗留的潜在汗液指纹。  相似文献   

9.
指纹鉴定是一个认知过程,是指纹鉴定人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指纹鉴定理论,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现场指纹进行检验的过程。通过指纹鉴定人员的3次点取特征,对指纹鉴定人员在分析阶段、比对阶段点取特征的方法、数量、准确性以及稳定性进行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点取特征的数量与现场指纹的质量和指纹鉴定人员的认知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分类标记特征点方法使得初次接触指纹鉴定的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点总数量增多,而对于非初次接触指纹鉴定的鉴定人员影响较小,但是该方法有助于提高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点的正确性;短期培训有助于提高初次接触指纹的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点的稳定性,而重复的指纹鉴定相关理论的培训对于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点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算法,通过指纹检验鉴定的理论和工作经验,对现场指纹与指纹库中指纹逐一进行比对鉴别,提供候选名单,从而快速的进行筛选确认。虽然计算机可以自动的进行比对,但是,指纹特征标注的是否准确往往直接影响自动比对的结果,人工认定的过程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该文从标记特征点、发送指纹查询、人工认定嫌疑人等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使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1.
获得准确的方向图是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预处理的重要一步。基于梯度的方向图估计算法的是常用的一种有效算法,针对其不足之处,对其进行了改进。首先采用4个方向的梯度分量来计算每点的梯度和方向;采用自适应的平滑模板来适应不同质量指纹的方向图平滑需要;综合不同平滑程度的方向图增强去噪能力;同时对中心点(corepoint)、三角点(deltapoint)附近采用不同的平滑方法,使这些区域纹线变化细节得到保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方向图,去噪能力增强,可以适应不同质量的指纹图像。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的指纹匹配算法.在配准阶段,引入局部方向场匹配,并结合局部细节点拓扑结构匹配以进行指纹对齐;在对齐后的匹配中,首先在两个指纹的细节点集之间进行弹性匹配,得到一个由匹配的细节点对组成的相似集,然后以相似集中的细节点做顶点,以各顶点之间的连线为边,为输入指纹和模板指纹组成对应的拓扑图进行图匹配;还引入了全局方向场匹配,并与细节点集匹配进行融合,以提高算法的精度.采用FVC2002公布的指纹库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光电混合功率谱分析系统和统计模式识别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两类指纹的特征识别,获得了快速,准确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指纹图像的噪声类型及传统指纹图像处理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去噪和图像质量评估相结合的指纹图像预处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去除指纹中的随机噪声,降低干湿指纹和不完整指纹对指纹识别率的影响,且算法简单,处理速度快,能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指纹特征匹配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指纹自动识别的概念及过程。重点研讨指纹特征匹配原理,提出一种指纹特征匹配方法,给出了实验数据,证明匹配速度快,匹配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种基于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的不同产地金线莲快速鉴别技术。采用PTR-TOF-MS对不同产地(福建、广西、台湾)的66个金线莲样本进行指纹图谱采集。将检测到的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开发一种可以应用于不同产地金线莲快速准确鉴定的新技术。实验结果表明,PCA提取主成份数为4,判别分析方法为FDA时建立的数学分类识别模型性能最好,识别准确率达到97.0%,可以实现不同产地金线莲的有效判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杂交玉米种胚为材料,研究制作了八个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原种的种胚酯酶电泳指纹,其具有稳定、清晰、特异性强等特点.用其中的丹玉13(Mo17Ht×E28)杂交组合,比较了用电泳指纹法与田间种植鉴定法.经检验人为掺混种子批中母本自交粒比率中的准确度,结果表明:指纹法与实际掺混水平更为接近,比田间种植鉴定的成熟期鉴定结果还要准确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指纹图像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屋脊边缘检测的指纹图像预处理方法,利用屋脊边缘沿最大主曲率方向的最大主曲率局部极值直接得到指纹的骨架,用最小主曲率的方向得到指纹的方向流结构。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不同质量的指纹图像都妈得了较理想的结果,而且可用于其他方波型屋脊边缘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中药血竭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10种中药血竭样品的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graphy)指纹图谱,并把HPLC指纹图谱信息进行数据化及数据标准化处理;用重叠率与相关系数两个参数,从两个方面定量地对这10种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定性地对这10种样品进行了分类和鉴别.从而建立了一种相对完善的中药血竭的化学模式识别技术,为中药血竭的质量评价和分类鉴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分别基于Poincare指数和梯度场零点检测的分级算法来提取奇异点(核心点,三角点).该算法分为两级:首先是粗定位,根据指纹块方向场的Pioncare指数确定奇异点所在的分块和该奇异点所属的类型,同时得到核心点的方向;然后精定位,用梯度场零点检测的方法在该块中精确确定奇异点的位置(精确到像素级);最后利用奇异点的位置和方向信息对指纹做粗匹配,尽可能地排除明显不可能的候选待匹配指纹.实验证明,提取奇异点的算法快速、准确并且有很强的鲁棒性,而且与全图平方方向场滤波算法相比节省27%的计算时间.后阶段粗匹配的算法则能够拒绝30%的候选指纹系统的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