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清照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作家,挣脱了当时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上的重重束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文绩,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例。李清照的出现,与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她是齐鲁民风、帝京风雨与中国传统文化熔铸而成的女性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对女性词的开拓和提高不仅体现在她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艺术技巧上,更在于她开始以女性笔廓抒写女性实感、塑造了一系列真实可感的自我形象。而李清照女性作者的身份使得真情和深挚成为其女性词最为显著的特征和最为感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囿于特定生存环境和传统写作规范的影响,张爱玲经历了作为作家与作为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张爱玲通过日常生活和女性生存的书写建构女性身份。她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重视,使日常生活重返写作场域;她从女性视角书写女性,让我们看到女性作家如何做到忠于其生活、历史文化现实及其自身的性别特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社会环境、政治背景 ,李清照个人遭遇、才情 ,和对她的诗、词、文论作品的具体分析以及各种评论对李清照的看法等等角度 ,充分展示了李清照既有女性柔婉的闺阁幽情 ,又有丈夫的倜傥豪迈之气以及慷慨激昂的家国情思的多重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具有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来传达自己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和对新女性的赞扬。本文从杜穆里埃生活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及其个性特质入手,指出其童年的生活体验,少女时代的幻想与尝试,社会环境、文化生活的熏陶,以及写作生涯中对女性写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其女权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在城市建成区与郊区的文化环境特质的现状调查基础上,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Surfer8.0绘制甘井子区文化环境特质现状等值线图.从区域差异及人群差异角度,研究城市建成区与郊区存在明显的文化环境空间分异,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郊区人员文化环境偏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郊区对个人精神文化环境关注较少,更重视公共空间文化环境;对制度文化环境关注较少,更重视与生活相关的物质文化环境和行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谚语常被称为“日常经验的女儿”。它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反映女性生活的汉英谚语展示了各种女性形象,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女性形象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以超凡的思力与才华超越了男性强加于女性的性别意识,在词学理论上有睥睨前辈、独树一帜的胆魄,在生活和文学创作中也表现出神骏自傲的人生意气,但这种跨越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坚守自己的性别经验,这种对女性经验的坚守,开掘了被男性文化遮蔽的女性文学、文化的幽深内涵,建构属于女性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文学谱系,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男性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也如她的词一样截然不同。本文从李清照的酒词入手,以她在不同时期的饮酒作词初探其南渡前后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在多元混杂、异质共存的美国,犹太裔女性剧作家通过恢复本族文化的"本真性"并且在舞台上彰显出杂糅性的当代少数族裔女性生活,塑造出了具有浓烈民族特质的犹太裔女性戏剧,为犹太族裔戏剧建构其文化身份贡献了不可小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词人,其特有的纤细、敏感、细腻的女性心理在其诗词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诗词作品无处不充满着崇高的情爱意识、时间意识、爱国意识和一生颠簸不幸的人生经验,这些构成了她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宋代杰出的女诗人,李清照的诗歌通过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强烈的政治批判、对现实无奈的忧患三个方面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一位忧国忧民、关心政治、有着极强的独立意识的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被后人誉为词中皇后。李清照词是从其切身的生活感受出发,进行艰苦的艺术构思,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融合是李清照词用以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由此可以感悟作者的心与志。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一生爱花惜花,不但写了不少咏花词,而且在笔下的其他词作中也往往营造出花意象。由于李清照一生的经历颇为坎坷,故其笔下的花意象也呈现出前后不同的特点。分析李清照不同时期作品中花意象的情感内涵,不但可以认清李清照的女性意识和自我形象,还可以了解其人生境遇和心态变化。可以说,如果我们想了解李清照坎坷一生中的心路历程,那么其笔下的花意象就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5.
陈虹 《科技信息》2011,(7):207-208
中国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浪漫主义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BROWNING)虽出生在不同的时代、国度,有着不同的背景,人生经历,但都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在不同的人生境故中对生活,感情的感受与理解。本文试图从她们不同的人生经历阶段所作诗歌为例探讨其诗歌表达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朱淑真虽然是公认的仅次于李清照的宋代女诗人女词人,但是她的诗歌并没有受到很多人的理解和重视,大多数研究是对其生平经历以及词作的分析。文章从朱淑真的《断肠诗集》与杜诗的联系方面着手,分析了朱淑真对杜诗学习和模仿的内容、特色,并试着分析其中的缘由,以找出她学习杜甫诗的不同于他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吴江沈宜修母女作为晚明词坛极富代表性的女性创作群体,其词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李清照的影响。她们仿效了李清照的语言风格,在词作中大量引用、化用其词语和句式、沿袭了易安体“酒入愁肠”的创作经验和“林下风致”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的词中蕴涵着她独特的生命经历和独特的生命体验,在不断探求生命本质和不懈追求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她超越了传统文化和传统礼教的束缚。用她独有的艺术才情和精妙表述,展现其敏锐的审美感受和匠心独运的审美视角。用真性情吟唱出一曲女性心底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的诗词,部分是以观照自我为主,但大部分是把个人的哀伤融入到一个民族的哀伤之中,读她诗词,无不流露出浓郁的人生悲凉感和历史的悲凉感。而这种创作特色,又与她所处的社会土壤紧密相关。是这样的时代创造了李清照这一个伟大的诗人、词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文学史上曾出现过一些优秀的女性作家,比如汉魏六朝的诸位女诗人和宋代的李清照,她们以女性独特的视角透视着整个社会生活,并将它们绘制在文学创作中,或欢快地恋爱,或悲吟着思念,或感喟现实离乱,或抒女子情怀,或豪气万千,或才华横溢,从而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