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研究气流槽聚型紧密纺纱系统前牵伸罗拉、前牵伸皮辊和槽型集聚罗拉对集聚区长度影响的同时,首次利用几何-概率方法表述握持须条钳口截面上一侧伸出的纤维丛长度分布,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到集聚区长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气流槽聚型紧密纺纱系统中,集聚区长度受前牵伸罗拉半径的影响最大,其随着前牵伸罗拉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同时,为保证正常纺纱,避免须条在集聚区断裂造成断头,集聚区长度范围应为伸出钳口纤维累计概率为75%~100%时所对应的长度,纺棉时集聚区长度应该在20.8~38mm之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电测方法在动态条件下对细纱机罗拉钳口下的压强分布进行了实测,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转换和处理,求出了空间压强分布方程。结果表明,空间压强分布可以用一个二维高斯概率函数的曲面方程来表达。本文还简要介绍了此曲面方程在研究作用在须条上的力与皮辊加压量之间的关系及摩擦力界分布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五种皮辊硬度、四种加压进行试验,以成纱乌斯特仪测定结果作为考核依据,重点测定了皮辊动态握持力、钳口变形量.对握持力作了理论推导,计算结果与测定值基本符合.对皮辊硬度、加压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作了理论探讨,发现软皮辊握持力不匀率小,最小握持力大,握持稳定性好;钳口变形量大,浮游区长度短,纤维变速点集中,移距偏差小;弹性变形大,对单纤维控制能力强,能掩盖皮辊的轻微中凹和结构、表面特性的不均匀性,故其成纱质量优于硬皮辊.成纱CV%值与皮辊硬度、皮辊握持力不匀率成高度线性相关.因此,文中指出测定皮辊动态握持力,一定程度上可估计皮辊的纺纱性能和工艺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皮辊特性与成纱质量的影响,认为皮辊的硬度与寿命、套差与结构、摩擦系数与缠绕性是综合反映皮辊特性而又较易测试的指标;并据此对国内外较优皮辊进行优选,又在不同牵伸型式细纱机上做对比试验。可为国内新型胶辊的研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纤维在梳理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本文提出了新的示踪纤维实验方法;用此方法实验观察研究了绢纺直型精梳制绵新工艺中罗拉梳理机自由梳理点处工作罗拉—锡林、工作罗拉—剥绵罗拉、剥绵罗拉—锡林各工作区纤维运动过程,得到了各工作区纤维运动形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罗拉扭振是严重影响纺纱质量的一个机械因素.本文建立了罗拉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振动分析,并通过在罗拉扭振测试台上的测定,阐明罗拉扭振的机理,为消除罗拉扭振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苎麻罗拉梳麻机上麻粒形成的原因,对纤维喂入负荷、牵伸倍数、锡林与工作罗拉的速比、隔差和麻拉数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和分析,提出了减少罗拉梳麻机麻粒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地毯簇绒机引纱过程中牵引罗拉与纱线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牵引罗拉的引纱机理相当于多个小直径罗拉的非挤压式引纱.然后通过理论推导和作图解析,分析了地毯簇绒机的牵引罗拉在引纱过程中对纱线张力的稳定机理,在纱线张力均值按eμΦ倍减小的同时,张力波动的方差以e2μΦ倍减小,从而使牵引罗拉输出端纱线张力的波动大幅度减小.并提出可以通过调整两罗拉间隙来改变纱线与罗拉的总包围角,从而调整纱线张力.  相似文献   

9.
与常规的挤压式、非挤压式罗拉纱线牵引装置作对比,介绍一种在地毯簇绒装备中使用的类齿轮特殊罗拉纱线牵引装置.进行这种特殊罗拉纱线牵引装置中的纱线力学理论研究,得出与实际情况吻合的罗拉纱线牵引性质:纱线所受张力与在罗拉啮合中所处位置的关系;两罗拉中心距变化与纱线所受张力的关系;罗拉齿外圆弧半径与纱线所受张力的关系;以及纱线所受摩擦力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三罗拉花色捻线机结构组成、部件中罗拉的转速运动要求和钢领板的运动规律;提出了用PC机、变频器和步进电机相结合来控制罗拉运动的方法;阐述了实现这一控制系统的软件要求及界面。  相似文献   

11.
牵伸力的大小及稳定是影响牵伸效果的重要因素,反映了牵伸过程的难易程度及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一个合理、准确的牵伸力测量装置是研究牵伸力的前提条件,针对现有并条机多带有上托式压力棒牵伸装置的结构特点,自行研制出一套在线测量牵伸力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称重传感器、数字显示仪、上托式压力棒和电脑终端等部分构成.经变换牵伸倍数的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的测试结果更为稳定、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2.
随着桩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型钢管水泥桩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黄土地区对微型钢管水泥桩的研究相当匮乏。为了研究黄土地基中微型钢管水泥桩的承载特性、桩身轴力的传递特征、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对兰州地区3根微型钢管水泥桩进行现场单桩静载试验。在3根试验桩桩身埋设混凝土应变计,对试验桩进行内力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微型钢管水泥桩桩周土经水泥浆加固过后,单桩承载力提高较大,该类微型钢管水泥桩桩基设计时可适当提高侧阻取值。(2)微型钢管水泥桩桩端附近存在桩侧摩阻力的弱化效应。为了增大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可以考虑桩端做扩大头,进而增加桩基承载力。(3)当桩顶荷载与桩顶加载极限值比值小于等于0.615时,桩顶沉降主要为桩身压缩变形引起,规范简化法综合系数取值0.2可近似计算桩顶沉降,且误差较小。当桩顶荷载与桩顶加载极限值比值大于0.615时,计算桩顶沉降时还应考虑桩端土体的沉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细纱及后纺工程的工艺参数与精纺毛纱落水松弛缩率和缩率不匀率的关系。发现在细纱成纱前的工艺参数,特别是中皮辊滑溜槽深,严重影响着纱线松弛缩率,而细纱的加捻和细纱成纱后的工艺却影响不大。细纱缩率与股线缩率成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进一步研究黏性土地基上静压桩贯入及承载特性,通过在桩身安装光纤光栅(FBG)以及在桩顶安装温度自补偿传感器,对双壁开口模型管桩的沉桩和单桩承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桩端阻力为沉桩过程的主要阻力,沉桩结束时占比为66.7%。相比于外管,内管桩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均较小。荷载-位移曲线为陡降型,最大沉降为47.72 mm,极限荷载为6.3 kN,是沉桩终压力的2.48倍。试桩内管桩身轴力在土塞高度范围内以及外管桩身轴力在桩长范围内随着桩身埋深逐渐减小。内管桩侧摩阻力仅在土塞高度的范围内随着深度逐渐增加;外管桩侧摩阻力在荷载小于7.0 kN时,随着深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桩顶荷载达到7.0 kN时,随着深度逐渐增大。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占桩顶荷载的比例为53.6%~65.1%,表现出了较好的端承桩性状。研究结果对双壁开口管桩内外管贯入及承载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静载及循环荷载下砂土中复合桩基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桩基的广泛应用,对桩土间承载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多.根据桩土间接触作用,采用大比例桩土模型进行了室内试验.为更好地仿真桩土间的摩阻效果,试验过程中对桩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并开发了一套竖向静载及循环加载系统和测试装置.通过对砂土中复合桩基进行竖向静载和循环加载试验,基于模型桩基的桩顶沉降、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底反力等数据的分析,发现桩基承载性能随加载次数增加而增强:桩顶沉降提高了29.6%,桩身轴力提高了40.4%,桩侧摩阻力下降,桩底反力提高了50%,且桩基极限承载力提高了25%,为继续研究服役期桩基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桩-土作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子母叶片泵叶片顶端形状对叶片的受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子母叶片泵叶片形状对受力影响的问题,就无厚叶片、顶部为圆弧的单面后倾叶片和对中圆弧叶片3种情况对吸油区叶片受力过程进行了分析与建模,并仿真得到一系列母叶片所受接触反力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忽略叶片厚度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顶部有圆弧的叶片比单面后倾叶片受力状况要好.可以通过优化的方法,综合考虑叶片受力状况以及叶片的结构与运动等因素,来选取对中圆弧叶片顶部圆弧的半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基桩在高回填场地的应用不可或缺,考虑在其使用过程中高回填土的蠕变特性对基桩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并考虑时间效应,对填土厚度为10m,桩径为1m,嵌岩深度为3m的基桩进行桩顶荷载分别为0、0.5MPa、1Mpa、2Mpa、3Mpa和5Mpa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不同桩顶荷载作用下基桩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桩周填土沉降随时间呈现先加速增加后逐渐趋于平衡的趋势,不同桩顶荷载作用下桩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速率滞后于桩周填土的沉降变形速率;在桩周填土蠕变初期,桩身最大内力加速发展,而桩端阻力在此段时期的增长并没有出现加速增长;随着填土蠕变进入中后期,桩端阻力加速发展,桩侧摩阻力向桩端阻力转移;待桩周填土蠕变稳定后,桩身最大轴力与桩顶荷载呈现正相关,但是桩身轴力附加值随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减小;增加桩顶荷载桩,桩端阻力及其附加值也随之增大。该研究可为高填土场地桩基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鱼跃前滚翻动作,要求蹬、跃、撑、滚连贯,腾空高,滚翻圆滑.学生初学此动作时对身体由蹬跃高位向垫子低位俯冲快速前滚,产生本能的害怕心理.从助跳板的特性和人体在地面、助跳板上做起跳动作的受力及受力对比分析表明,利用助跳板进行鱼跃前滚翻教学.可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辅助完成动作和提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Two rollers contact each other under the normal load,and when the driving roller rotates,it drives the driven roller rotate by the tangential force on contact area.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are adopted to research the motion mechanism of two rollers which elasticity has big difference both on the condition of direct contact and indirect contact.From the analysis it is achieved that the relative sliding between the two rollers is due to the tangential force on the contact area and the radial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of the soft roller which has greater elasticity.For the condition of indirect contact in which a layer of inter-medium exists between the two rollers,the relative sliding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condition of direct contact,and the hardness of the intermedium layer affects the relative sliding between the two rollers.And for the condition of multiple rollers in the state of pressing contact,the number of contact areas on the soft roller also affects its motio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20.
黄土地区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承载力性状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旋挖钻孔灌注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是近年来黄土地基中广泛使用的桩基形式。本文通过黄土地基中旋挖钻孔灌注长桩和泥浆护壁钻孔灌注长桩静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的测试,分析了黄土地基中两种成孔工艺钻孔灌注长桩桩身轴力的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性状,探讨了两种成孔工艺对钻孔灌注长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