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对侧挂式小型秸秆收割机具动力能源选择依据进行分析,对二冲程汽油机与四冲程汽油机使用性能进行比较,甄选市场通用的139F四冲程汽油机作为侧挂式小型秸秆收割机动力能源,并对其调整、使用、保养与维护注意事项阐述说明,以期为今后便携式收割机动力设备的改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履带式半喂入水稻收割机的液压转向和割台升降系统是由整体式电动控制阀、双联泵、双向制动缸和割台升降缸组成。双联泵用来提供动力,排量为3.6/2.6,其中排量大的,提供给割台升降系统,另一个给液压转向系统提供动力,两种液压缸为执行元件,采用柱塞式结构,分别推动割台的升降和行走部分的转向。整体式电动控制阀为集中控制元件,包括三个电磁控制阀、两个安全溢流阀、机动节流阀、液压锁、缓降装置等。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操作方便等特点。该系统经过多家收割机厂的选用,满意度较高,是半喂入式收割机首选的液压系统。  相似文献   

3.
该报告研究了丘陵山地姿态智能调控动力底盘的平衡摇臂悬架、H型传动、角平分变地隙机构和双轨变轮距机构;丘陵山地谷物收割机的扬谷-旋风-吸杂组合式的分离清选系统、短程高强度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和整机模块化设计技术;丘陵山地便携式插秧机分插机构和可调式后置随动辅助支撑机构等技术。研制了丘陵山地姿态智能调控动力底盘、丘陵山地谷物收割机、轻型人力插秧机、半机动插秧机和轻型动力插秧机5种样机。  相似文献   

4.
桩-土动力特性研究一直是桩基工程领域的重要问题,针对受纵向振动荷载下的横观各向同性土中大直径桩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横观各向同性材料本构方程,忽略土体径向位移建立轴对称条件下土体的动力平衡方程,结合边界条件求解方程,得到土体的位移和剪切力表达式。根据Rayleigh-Love杆模型建立大直径桩的纵向振动平衡方程,结合边界条件求解得到大直径桩在横观各向同性土中纵向振动的解析解,随后分析了桩土参数对土体、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将理论解进行退化分析以及将理论解与数值模拟解进行对比进而验证了该理论解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正>慕名而来的"洋粉丝",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雷沃TN3254动力换挡拖拉机,首次亮相的雷沃谷神G60t2大喂入量收割机、C04玉米机,科技感、国际化色彩浓厚的特装……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4G一2.5”收割机组的数学计算模型和激振法测定机组固有频率的方法。在对机组割麦工况和道路运输状态下的动态特性,收割机刀杆和机架动应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阐明拖拉机前、后轮,收割机拖板对机组振动响应的不同影响及机架、刀杆动应力的变化情况。初步探明该机组在割刀和发动机工作频段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响应,是造成机组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知识快餐店     
正开学啦!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要把握好时间,规划一个快乐又充实的新学期计划哦。嗯?怎么把握时间?当然是看表喽!钟表,这可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根据动力来源,现代钟表分为机槭钟表和电子钟表两大类,前者以重锤或者发条的能量为动力,后者则以电能为动力。通常,机心直径超过80毫米、厚度超过30毫米的大表称为钟:装在衣兜里的怀表的直径则为37~50毫米,厚度为4~6毫米:戴在手腕上的季表的直径通常在37毫米以下。  相似文献   

8.
梁伟  王斌武 《科技信息》2011,(36):31-31,33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甘蔗收割机的不同类型——切段式联合甘蔗收割机、整杆式甘蔗收割机的特点、生产及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两层流体中大直径圆柱体的水动作用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两层流体中大直径垂直圆柱体上的水动力特性.基于分离变量法,建立了绕射势和辐射势的解析解,导出了作用在大直径圆柱体上水动作用力的计算公式.与单层流体不同,对两层流体,作用在大直径圆柱体上的水动作用力,除了表面波模态的波浪力、附加质量和阻尼系数外,还有内波模态的波浪力、附加质量和阻尼系数.对所建立的求解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某个频率范围内,流体的分层效应对这些水动力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包含了下面三部分的内容: 1.对环锭细纱机纺纱动力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讨论。纺纱动力是由七部分的动力消耗所组成,其中钢丝圈的摩擦功率占有最大的比重。 2.提出了瞬时纺纱功率的测试方法,并利用该法在高速、纺中支纱的情况下,对纺纱动力进行了测定,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①在钢领板升降动程中,大直径纺纱功率大于小直径纺纱功率;②在一落纱中,纺纱功率的大小具有一定的分布。最大功率发生在成形结束大直径时,而最小功率发生在大纱小直径时;③在实际纺纱中,纺纱功率是气圈高度的指数函数,其指数的变化范围为:2.1—2.6。此外,对锭速与纺纱功率的关系,钢丝圈重量与纺纱功率的关系也作了测定与讨论。 3.讨论了减少纺纱动力消耗的途径:①通过设计新型钢领钢丝圈来减小一落纱的平均张力;②通过改变导纱钩的升降型式来降低一落纱的平均气圈高度。  相似文献   

11.
列车振动荷载对古建筑的动力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建的北京地下直径线周边有3处需保护的古建筑文物(Ⅰ-明城墙、Ⅱ-老车站、Ⅲ-正阳门和箭楼),对其进行列车振动荷载下的动力影响研究十分必要.应用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计算得到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列车动荷载,并作为激励作用于动力有限元模型上,通过数值模拟计算,预测评估直径线与既有线列车荷载对周边古建筑文物的振动响应.结果表明,列车振动引起古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随水平距离和竖向距离改变呈规律变化,地下结构以竖直方向动力响应为主,建筑物超过一定高度后,地上结构以水平方向动力响应为主,且地上结构的动力响应高于地下结构;直径线与既有线的列车运营对古建筑产生的振动影响,未超过但接近控制标准,不需特殊减振,应采取适当减振以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留有余量.  相似文献   

12.
纳米颗粒悬浮液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讨论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稳定性问题,对不同颗粒、不同基液制备的悬浮液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颗粒与基液的密度、颗粒的等效直径、基液动力粘度等因素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等效直径与基液动力粘度对悬浮液的稳定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产收割机刀片寿命不高的问题,结合65Mn钢制收割机刀片,研究探讨了弹簧钢的深冷处理工艺及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深冷处理,明显改善了钢的多冲疲劳性能和耐磨性,其刀片的寿命是333.3hm2,高于德国的收割机刀片.  相似文献   

14.
基于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对饱和土中变截面大直径桩的纵向振动特性进行研究。首先根据饱和土动力控制方程,得出大直径桩侧土体复刚度,桩底采用黏弹性支承,再将桩身按变截面分段,采用能考虑横向惯性效应的Rayleigh-Love杆模型建立大直径桩的动力方程。结合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利用阻抗递推法求解变截面大直径桩-土动力方程耦合方程得出桩顶频域解析解,通过卷积定理和逆傅里叶变换得出桩顶速度时域半解析解。然后利用ANSYS/LS-DYNA建立有限元模型,将数值解和理论解在桩身存在软硬夹层、变截面以及变截面段桩的长度和位置变化等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数值计算解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英明指示,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所研制成“140—3型双圆盘收割机”通过几年时间的田间试验、改进,于去年11月通过基层鉴定。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经省、地、市有关部门研究决定,自今年起由温州收割机厂和温州拖拉机厂分别承担“140—3型双圆盘收割机”的底盘和割台的生产试制任务,现将此机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指出经验公式确定挖孔桩桩端阻力标准值的变异性是由经验公式本身的不确定性、桩端直径的不确定性和动探击数的不确定性组成.根据随机场理论和协方差传播律,推导出了考虑动探击数自相关性的经验公式变异性的计算公式和经验公式本身变异性的计算公式,给出了桩端直径的统计参数.通过实例进一步证明了对于砂类土和碎石类土地基,利用重型动力触探数据计算相关距离是合适的,而且重型动力触探击数之间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和计算,探讨了磨削 ZC 型、ZK 型圆柱蜗杆砂轮直径选择的计算方法,并以5—9级精度动力蜗杆为计算实例,给出磨削砂轮直径的范围,为磨削蜗杆加工工艺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多浮体系统动力性能与系泊缆直径的关系,利用频域势流理论对柔性多浮体系统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出浮体运动RAO(响应幅值算子),讨论了波向角为0°,45°和90°工况下系泊缆直径对浮体运动响应和缆索张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系泊缆直径从56mm渐增至114mm时,穿梭油轮的最大水平位移减小,最大横摇角增大,柔性装置的水平运动响应增强,浮体间最大系泊缆力的最大张力增大2~5倍;受柔性装置扭转效应的影响,最大系泊链力随直径渐增而迅速增大。分析表明,系泊缆直径是调节多浮体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整个系统的动力性能有显著影响,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纵向强迫振动多自由度结构和土体等代流变模型,对大直径圆筒振动下沉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确定在振动锤作用下大直径圆筒的动力响应、筒壁峰值应力和可沉入性,并通过工程试验结果验证模拟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为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嘉兴县农机修造厂革命职工和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的革命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发挥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于1970年11月设计、制造出一台100——3型稻麦收割机。稻麦两用收割机试制成功后,分别在嘉兴东栅公社和富阳东风农场连续收割了近50亩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