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洋暖池特征变化和成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COADS资料研究了大洋暖池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特征及成因,暖池面积和中心的季节变化与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有关,而面积的年际变化最高值在ElNino年,选取海域越小且越靠近暖池中心,海温季节变化越小,暖池温度年际变化与面积年际变化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太阳辐射和风场是形成大洋暖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热带下平流层重力波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位于热带太平洋中的Truk岛(7.4°N,151.8°E)长达7年的(1998—2004年)高垂直分辨率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热带地区下平流层(18—25km)重力波活动的气候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在该高度范围内,重力波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总能量在一月份达到最大,6月份最小;这种变化与北半球西风带向南扩张从而加强当地对流活动的气候特征是一致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重力波活动还有显著的与赤道QBO周期一致的年际变化.赤道QBO的东风位相向西风位相转变的时段,重力波能量总是达到异常的最大,此地区重力波活动的年际变化与QBO密切相关.此外还介绍了重力波的其他参数,如固有频率,垂直波长和传播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1961-2005年烟台地区十一个观测站的雷暴观测资料,总结了烟台地区雷暴发生的时间规律和地理变化规律。并且初步分析了这些规律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研究南海暖水的意义,综述了关于南海暖水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南海暖水季节和年际变化方面应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全球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是当今各国政府和科学界乃至普通民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利用吐鲁番市1953~2009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拟合法、偏值方法、阶段分析法,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57 a来吐鲁番市气温在波动中呈现出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35℃.(10 a)-1,尤其80年代后这种上升趋势更明显;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现出稍微降低趋势,下降幅度为0.56 mm.(10 a)-1;日照时数和蒸发量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降低幅度分别为55.5 h.(10 a)-1,234 mm.(10 a)-1,下降幅度都比较急剧.  相似文献   

6.
东亚地区汛期OLR季节内振荡型的年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9—2005年5—8月东亚地区向外长波辐射(OLR)主要的空间模态和季节内振荡(ISO)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并研究了各个模态主要ISO型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5—8月东亚地区OLR存在3种主要的空间模态:西太平洋偶极型(WPD),西太平洋经向型(MWP)和东亚中纬太平洋波列(MEAP),其时间变化表现为10~20,20~30和30~70d的周期振荡,其强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年际变化,由东亚夏季风区加热强迫和大气内部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WPD的主要ISO型之间相互独立,MWP和MEAP的不同ISO型之间存在强的相互作用。深入研究这3个模态的20~30和10~20d振荡变化特征,对于东亚地区夏季10~30d延伸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立人 《甘肃科技》2001,17(5):41-41
定西地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的主要分布地。该区地势沿青藏高原东北侧呈西南高东北低走向,西南端的岷县海拔最高为2300m,东北部定西、陇西、通渭一带2000—1700m,降水随地势由南向北减少,年降水量岷县600mm,北部定西最少为410mm。本文以1961—2000年40年平均标准降水资料,主要分析其时间变化特征。 1 年变化 该地年降水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风雨特征,冬半年(11月至次年3月)降水很少,仅占年降水的6%,夏半年降水集中在雨季。全年降水分布呈单峰雨型,不同时段降水变化的差异很大。 1.1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 降水量最少是冬季12月份…  相似文献   

8.
海温季节和年际变化对东亚区域气候变率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P-σ区域气候模式通过数值试验分析和探讨了海温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对东亚地区气候变率模拟的影响.数值分析试验结果发现,实际海温强迫下模拟的500hPa高度场年际变率较有或没有海温季节变化强迫模拟的结果在冬夏两季基本上是增强的,海温的年际变化对模拟500hPa高度场年际变率是尤为重要的.海温的季节变化强迫使得模拟的500hPa高度场在冬季增强,夏季减弱,且在高纬度地区变化幅度较大.海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使得东亚地区的500hPa温度在冬季升高,而夏季在低纬度地区的温度降低,其中在华南沿海、南海北部和盂加拉湾地区降低最甚,高纬地区变化不明显.此外,海温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强迫对华南地区降水率差值的影响远比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植物群落中选取6个平行样方,连续3年调查植物数量、盖度和物种数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气候对植物群落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植物群落物种数量和植株数量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季节变化引起的,而多年生灌木盖度的季节变化是植物群落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植物群落物种数量、植株数量和盖度的年际变化主要源于一年生草本植物物种数量、植株数量和盖度的变化。植物群落物种数量、植株数量和盖度的季节变化与降雨量和气温的变化正相关,而年际变化与降雨量和气温的变化关系不大。因此,降雨和气温仅影响荒漠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而对年际变化影响不大。在气候条件变化较小的范围内,荒漠植物群落结构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四季降水量变化空间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观测资料和史料所重建的中国东部(110°E以东)71站1880—2004年的四季降水量序列,通过EOF分析得到了各个季节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形态,并且按其特点分为两类,冬春秋季为一类,夏季为一类。利用重建的1880—1950年和观测的1951—2004年的500hPa高度场资料,分析了大气环流对各季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季的降水异常分布形态与高空环流形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且近百年来这种对应关系比较稳定。最后研究了各季降水量空间结构的周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各个季节降水量空间分布形态都存在高频的年际变化和低频的年代际变化。功率谱和子波分析表明,高频集中于2~4年、5~8年,而低频则集中在15年、20~25年、60年,共同代表了中国季节降水异常变化的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研究其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对于防治旱涝灾害、保障粮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河南省112个气象站1960—2018年降水量资料,利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站点及分区降水变化趋势、突变点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降水重心分...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2005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对山东省2004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为1.969 8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07 5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462 3 hm2.与2001年相比,人均生态足迹高 0.131 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低0.033 8 hm2,生态赤字是2001年的1.13倍,表明该地区生态足迹超过了当地生态承载能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本文通过计算与分析指出了山东省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尹琦明 《中国西部科技》2013,12(7):70-71,1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发突出。以南宁市为例总结近十年来的空气质量状况,并对其趋势作出了分析,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谭羲  李万隆  黄月华  韩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2):14014-14021
中原城市群重点城市是我国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利用2017年河南省各地市环保局国控站点和地面监测站提供的首要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24h连续监测数据,分析得到2017年首要污染物占比和首要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得到各首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及气象因子对首要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中原城市群重点城市首要污染物主要由PM2.5、PM10和O3组成;一天中,PM2.5呈双峰变化,主峰值出现在8:00-9:00,次峰值出现在22:00,谷值出现在下午16:00;PM10小时浓度呈三峰变化,主峰值出现在9:00,次峰值出现在1:00和21:00左右,主谷值出现在15:00,次谷值出现在0:00和5:00;O3小时浓度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15:00,谷值出现在7:00左右;PM2.5在低温、高压、中等偏高的湿度、较弱风的条件下利于积累,PM10在低温、高压、中等偏高的湿度、较弱风的条件下易于积累,O3在高温、低压、中等偏低的湿度、强风的条件下易于生成与积累;对PM2.5、PM10浓度影响最大的两个气象因子是气温和气压,对O3浓度影响最大的两个气象因子是风速和气温。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0年11月5日至12(污染个案期)在南宁市区振宁花园、市监测点、区农职院、大自然花园4个有代表性的国控环境空气监测点观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颗粒污染物PM10和PM2.5的浓度变化及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浓度,再利用广西气象服务中心观测的天气数据分析污染个案期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长时间空气污染重,南宁市大气中的颗粒物出现显著升高,颗粒物为此次诱发长时间空气污染物的首要污染因子,颗粒物中的组分以有机质OM和硫酸盐为主;观测时段内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存在重要影响,来自湖南方向的污染气团对南宁市的长时间轻微污染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2000—2004年期刊发表的茶叶专业文献的总量变化趋势、核心作者群、期刊载文分布和基金文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2000—2004年茶叶专业文献数量按年变化趋势并不明显,期刊刊载文献集中与分散的特点相当突出,作者发表文献也有集中与分散的特点,但没有期刊刊载文献那么显著;茶叶专业高产作者少有基金项目文献;茶叶专业高产作者与高质量作者之间关联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地区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陕北地区(延安市、榆林市)SO_2、NO_2、PM_(10)、PM_(2.5)、O_3、CO逐小时监测数据,研究陕北地区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水平及污染特征,并为陕北地区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提出建议.结果显示,2016年陕北地区冬季大气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_(10)和PM_(2.5),大气污染类型为颗粒物污染型;通过月变化趋势分析和Pearson相关系数验证,各项大气污染物间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O_3与其他5项污染物均为负相关,其他5项污染物两两互为正相关;经日变化趋势分析,SO_2、NO_2、PM_(10)、PM_(2.5)、CO污染物浓度日变化趋势均为"双峰双谷"型,且时间变化上保持一致,O3为"单峰"型;"周末效应"分析发现,SO_2、NO_2、PM_(10)、PM_(2.5)周末浓度均大于工作日浓度,CO周末浓度与工作日浓度变化不显著,日平均偏差为6.24%,O_3工作日浓度普遍高于周末浓度.建议陕北地区加强对冬季颗粒型污染物的抑制,加大城市绿化建设投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绿色出行,市民在周末尽量减少出行.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4~2011年广西14个设区市及部分县的降水监测数据,对降水pH值进行统计和空间插值,分析广西酸雨特征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状况,并探讨影响广西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4~2011年,广西降水pH值年均值均小于5.6,酸雨城市比例自2007年起逐年下降;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比例自2006年起逐年下降;2004~2007年,广西酸雨区域分布格局变化不大,自2008年起,广西酸雨区域面积呈现较大幅度的减少。广西的酸雨污染有所减轻,这与广西近年来对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严格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情况,利用"十二五"期间广西全区14个市的大气降水监测数据,通过pH值、酸雨频率、降水离子组分3方面数据统计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十二五"期间广西酸雨污染主要为弱酸性酸雨,其次为酸性酸雨,重酸性酸雨污染占比不足20%,较少有严重酸性酸雨;降水酸度总体呈减弱趋势,酸雨频率呈波动下降趋势,5年期间城市酸雨污染整体呈减轻趋势;酸雨区域主要集中在桂北、桂西部地区,东南部由酸雨区域变为非酸雨区域,酸雨区域面积有所减少;降水中SO24-离子当量浓度逐年下降,NO3-离子当量浓度呈上升趋势,SO24-/NO3-的比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广西酸雨污染特征由硫酸型向硫酸与硝酸混合型酸雨过渡。广西的酸雨污染略有减轻趋势,这与广西近年来的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