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请代我向我的父母和浙江的家乡父老问好,祝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北京时间今天凌晨4时05分,刚刚因成功培育出新型"万能细胞"的而引起世界轰动的诸暨籍女科学家俞君英,从美国发回电子邮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在德育工作方面进行了精心地研究与探索,认为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自始至终应该注重一个"实"字.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所以如何把课堂搞"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适当采用让学生主体参与和课堂互动、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可以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学会"创新"     
一次,我正在写一篇稿子,遇见一个不会写的字,仰头想了半天,了无结果,还是上铺的兄弟一言点醒了我:"你换个词吧,表达的意思一样就行了!"  相似文献   

5.
我所在的"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还有个名字叫"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培养电光源人才的系,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全面研究光源与照明的大学机构.所以我想首先介绍一下电光源这个行业.  相似文献   

6.
海子长诗的创作在核心意象上有一个从"水"到"太阳"的转变.背后是诗歌情调和诗歌境界的变化.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导致诗人旧我的灭亡,新我的重生.基于对生命的沉思,海子的长诗风格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他的诗学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现象对中国诗坛的启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1988年末,我在一个座谈会上提出"我对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人民日报>对这个座谈会作了报道,我的发言被摘录了一句:"希望在这新旧体制转换之际,学校还能保持道德学术的圣洁,成为一块不被污染的、能培育出中国的脊梁的净土."  相似文献   

8.
在萨特自由观中,"他人"的存在是主体自我存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主体自我的"存在遭遇"主要表现为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注视,这种注视把我和他人的自我性相互客体化,导致我和他人关系中的两种态度(比如爱与冷漠),最终也归于失败,即使我和他人的共在关系也不具备绝对的真实性。因此,他人是不可理解的,我与他人是无法通约的,我与他人只可能是交互的客体,不存在交互的主体,我与他人永远处于矛盾和冲突之中,我只是"一种无力护卫自由的存在"。他的理论明显带有非理性和唯我论色彩,不能建立自我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9.
正"咦?你的爸爸会‘变身’?我没看错吧!"你先别怀疑,听我娓娓道来。爸爸变成"隐形人"爸爸自从几年前进了扶贫办,每天早出晚归,不是四处走访,就是在单位整理资料,变成了我们家的"隐形人"。他经常晚饭还没吃完,就接到工作电话,然后出门忙到夜里才回来。有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准备去大周山游玩,可还没出发,爸爸的手机又响了,原来是同事通知他去参加会议。爸爸二话不说,拎起桌上的一包工作资料就走了。  相似文献   

10.
心中有"信"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铁民,这位中国安全生产界的"大腕"、大科学家给我讲了一个关于自己的小故事:北京的一个初冬,刘院长爬西山返回途中,来到一座古刹。时近傍晚,古柏映衬下的庙宇,庄严肃穆,寒风扫落的霜叶,"沙沙"地伴着飘雪在飞舞,斑驳的山门半掩,门廊匾额上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造出一个自主的"我",因"我"而使课堂生辉.  相似文献   

12.
一、以"扶"的方式帮助学生"上路" 初二学生刚学物理知识,对物理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喜欢动手做实验,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的实验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首先我在讲此实验前给大家介绍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自然界中引起某个事物变化的因素可能很多,我们想知道变化了事物与某个因素的关系,我们要把其它因素控制相同,只研究变化了的事物与某个单因素的关系这样把多因数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数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类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相似文献   

13.
一个作循环周期缓慢演变的含时Hamiltonian量子系统,在演变过程中波函数除了熟悉的动力学相因子外,还附加一个非动力学性质相因子exp{iγn(t)}.笔者从含时规范变换出发,对该量子系统出现的非动力学相作了深入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未完成一个周期的演变时,可以出现一个"不可积"的非动力学相;而只有当系统完成一个周期的演变,才可得到"可积"的相位-Berry相,这种相位具有"周期含时规范变换"不变性,因而存在物理观察效应.进而以核磁共振为例对Berry相的"拓扑性"作了完整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正我的家乡在湖北西部,夏季漫长而炎热。熬过了炎炎夏日,人们会遵循习俗"咬秋"。"咬秋",也被称为"啃秋",有迎秋之意。"咬秋"首选的食物是西瓜,人们相信在立秋日或夏末秋初吃西瓜可消除蓄积在体内的暑气,免患腹泻、疮疖。在我看来,入秋后天气逐渐凉爽,西瓜日趋减少,"咬秋"吃一点西瓜也有依依惜别夏天之意,算是告别夏天的一种仪式。家乡人很看重"咬秋"吃西瓜,即使在多年前物资匮乏的时代,大多数人不舍得买一个整瓜,会和别人凑钱买一个大瓜再切开分,至少让家里的老人、小孩"咬秋"吃西瓜应节令。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祭十二郎文》时,发现教材中对"然后惟其所原"中"其"的注解与教师教学用书中对"其"的注解不一致。教材第159页注解是:"指让奴婢们按他们的意愿,或去或留。"可见是把"其"解释为"他们的",指代奴婢,而且"惟"字没有解释,教师教学用书中解释为"这样办了,才了却我的心愿。"可见是把"其"解释为"我的"。那么这两种看法究竟孰是孰非呢?对此我想谈谈自己一点愚见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6.
对张爱玲作品作"现代性"的研究,为张爱玲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以这种理念对《十八春》作新的解读,《十八春》就不仅仅是普通的民间故事,而是一个特定意义的"新传奇"故事.在这个故事的建构过程中,张爱玲特有的叙述方式与风格,以及她对"老中国"现代性"的独特认识和把握光彩毕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18.
孙锦霞 《厦门科技》2001,(Z1):55-56
"菜篮子"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厦门市"菜篮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的单一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菜篮子"依然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产业,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挫折,况且我国加入WTO,"菜篮子"商品要与国际接轨,发展厦门市"菜篮子工程"面临机遇和挑战,需加倍努力.  相似文献   

19.
正和动作有些笨拙的老妈相比,老爸好像生就了一双巧手,什么东西坏了他都能使其"起死回生"。以前在领导岗位时,老爸动嘴的时候多,像作报告呀,参加各种应酬呀,作指示呀,令人应接不暇。到如今真正退下来了,老爸这才有充分的时间和那份闲情动手"修理"各种东西。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把一个日记本弄散架了,上面有她的几十篇周记,第二天又要交。怕老师批评,女儿竟然呜呜地哭起来。老爸笑着安慰她:"乖,莫哭啊!我给你修修,保证像新的一样。"老爸  相似文献   

20.
副词"再"和"又"的多角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汉语中的"再"和"又"都可以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们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互换使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副词"再"和"又"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