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90年,日本封建领主首领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就处心积虑地要以武力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帝国。他狂妄地提出,先攻占朝鲜,然后进攻平津一带,再占领整个华北,最后在东亚这片土地上建立一大帝国。这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科技成果》2004,(4):34-35
概述:日本认为在重视知识产权方面,它比美国落后了20年,特别是由于知识经济的落后造成经济长期低迷,致使日本政府不得不认真考虑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求经济复苏.2002年6月,日本知识产权战略会议制定了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大纲立足于实现知识产权立国,在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应用及人才培养四个领域,推进相应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有这样的谚语:"睁开眼睛的一杯茶是添福的",所以茶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180公顷茶园的朝宫,并不算是日本最大的茶叶产地,却是日本重要的高级茶产区。据说朝宫所在的滋贺县,是日本茶的发源之地,当时是遣唐使最澄法师将天台山带回日本的茶籽,种植在滋贺县大津市的日吉神社附近。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个奉行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国度。所以女性是否能够成为天皇的问题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然而在日本由古至今持续了126代的天皇中,出现过10代女天皇。从公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东瀛的国土上出现了8代6位女天皇,总计在位时间近90年,形成了日本历史上特有的女帝时代。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就说过,日本没有大政治家。从今天日本对中国采取的进攻性对抗政策来看,其现代政治家们仍然战略近视。一些与二战历史相悖的言论就是最好的注脚。日本要走出日中关系困境,还需从中日两千年交往历史中汲取政治智慧。如果从16世纪后半期丰臣秀吉制定征服朝鲜、占领中国、夺取印度的计划算起,将倭寇骚扰看作对中国的窥探,而将1874年入侵台湾并吞琉球开始至1945年视作连续的军事进攻阶段,则日本从谋华到侵华,从蚕食鲸吞到大举征服历时300余年。日本一直在进攻,只有战术性停歇,并无战略性中断。在不断地夺占领土直至半个中国后,却以投降告终。  相似文献   

6.
<正>冈田斗司夫在《作为日本文化的动画》中这样论述,"宫崎骏不仅提升了日本动画电影在电影艺术和大众文化领域中的地位,也开启了日本动漫产品获得世界性评价与消费关注的新时代。""如果再结合到《宠物精灵皮卡丘》等作品在北美的风靡,可以说日本动漫借助这些优秀的作品同时在极大化的商业动画制作和极小化的艺术创作领域于海外获得了成功。"日漫的全球渗透宫崎骏作为世界级动画大师声名的开端,似乎要追溯到1993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哲学的学科建设尚在起步、创设,但历史先于历史学,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哲学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科学文化哲学的重要基础工作就是追溯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哲学的历史根源及其演变,厘清科学文化的哲学思想脉络,坚实科学文化哲学的历史根基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登封观星台的历史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对登封观星台的历史演变及相关背景资料的分析,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登封观星台的历史文化价值,指出:登封观星台是中国传统地中概念的实物见证,是影响中国天文学史发展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是元代中国天文学高度发达的实物见证,并在中外天文学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10.
在日本的秋叶原,你会不时遇到向路人发放"女仆咖啡馆"传单的女孩.她们大多身穿黑色迷你裙、头戴白色花边发夹,向路人甜笑.顺着广告上标明的地图,七拐八拐找到了"女仆咖啡馆",一进门,就可以听见一声温柔的招呼:"您回来了,我的主人."两个女孩面带微笑地把顾客引入大厅.大厅看上去和普通咖啡厅并无两样,里面已经有了七八位客人.拐角处还有一个少女,边喝咖啡边悠闲地看书.店里有很多个可爱的"女仆",每次上点心和咖啡,她们都是用轻柔的敬语加45度的鞠躬.如果你此时打趣"女仆"说,"你一天要鞠多少个躬",你可能得到的回答是一句很有分寸的"没有数",接着又是一个鞠躬.  相似文献   

11.
opium一词受到不同的历史文化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翻译并解读opium对于全面正确理解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opium"这一论述,对于中国崛起背景下,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1945年耳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失败时,日本经济已处于全面崩溃的境地。全大中城市除北京都和奈良两座古城外,几乎全部毁于战火。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名词对中华文化起着传承和丰富的作用。许多科学名词的定名都折射出一段可歌可叹的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我国史籍积淀源远流长,早在30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记载,这“谷”与“陵”即表达了亘古不变的地学概念,世人至今仍为先人的智慧和文化所折服。汉初的《尔雅》中科学名词收录过半,俨成体系,展示了中华古代科技发展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名词对中华文化起着传承和丰富的作用。许多科学名词的定名都折射出一段可歌可叹的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我国史籍积淀源远流长,早在30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记载,这“谷”与“陵”即表达了亘古不变的地学概念,世人至今仍为先人的智慧和文化所折服。汉初的《尔雅》中科学名词收录过半,俨成体系,展示了中华古代科技发展的风貌。经过了1000多年的辉煌后,进入16世纪的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中华民族的先哲们在探索富国强民之路的漫漫历程中,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一进程中,大量新概念、新名词滚滚涌入。如何消化这些名词,给出恰当的中文定名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此,先哲们坚持不懈,为科技概念的厘清和科技名词的厘定,埋首进行了艰难探索。比如,为引入“逻辑”之学说,我国学人历时300年,研其所云,明其精义,曾创造出“名学”、“辩学”、“论理学”等译名50余种,最后“逻辑”一词方得独占鳌头,可见学问艰深,定名之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举步维艰,大批先辈科学家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责任,化解万难,在引进消化西方先进技术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创制了一大批具有中华文化品位和特点的名词,如“物理”(physics)、“阻尼”(damping)等,从而为我国近代科技跟上世界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中华民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全国科技名词委应运而生。在其20年的历程中,已审定公布了67种科技名词,展示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体现着专家、学者们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学风。不是吗,ergonomics一词仅英文的同义词就有6个之多,其汉语译名在15部词典里就有21个!该词有着全新的科技概念,如何汉化、吸收,为我所用,科学家们殚精竭虑,从分析此学科的全貌和精髓入手,在众多的译名中择其优者“工效学”,定名准确、科学、客观,令人赞叹!由此而及近年,名词委联合国家语言检测中心、北京语言大学每年公布十大科技名词,哪一个名词的诞生不铭刻着时代的印记?2005年,“航天工程”一词伴随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永远载入史册,永远闪烁着时代的光辉。我国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时刻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脚步吻合着。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5.
两种文化问题的历史考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分化和整合问题,已开始引起我国学术界的浓厚兴趣。不过,国内文献上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斯诺(C.P.Snow)首先提出了科学文化同人文文化的概念,对于科学文化同人文文化相互不理解、相互对立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还没有谁比科学家兼文学家斯诺更早提出‘两种文化’的概念,这两种文化分别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按照这种说法,“两种文化”不过是1957年斯诺偶然提出的一个新命题,而与前此西方社会的整个社会思潮的发展绝无干系。这当然是不正确的。在我们看来,两种文化问题从一个角度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误区,透露了当代社会进步内在动机的某种深层的消  相似文献   

16.
自然对科学的场域开放指向科学之于研究对象的不变性反思,形成对物的实在性表征所关照的科学哲学的自然进路。于此,人性缺场,语意失范,科学被推向纯粹的自然秩序而获得背向自身存在的表观确定性。理论实体的意义消解和SSK的人类学转向超越“自然-社会”非对称性解释循环。科学转化为地方性语境中的实践要素集合,其结构序列和逻辑秩序朝向人与物和合的文化场域延展。至此,科学复归地方文化语境实现科学文化的一般性建构。文化之于“人”的本质规定折射出科学文化“求真”“崇善”“臻美”的价值诉求,人之为“人”的存在意义在科学文化中被重新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怀中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93-96,F0004
科技文化作为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理性结晶,既提升了文化的科学技术含量,又增强了科学技术的文化气息,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式,科技文化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水平,是国家文化力构成中的核心要素,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和先导,在全社会弘扬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企业所面对的环境,最显著的特点是随着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知识经济迅速增长,以信息技术为主,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技术革命,正在催化着企业战略、管理体制和文化的深刻变革.知识型企业将以自身崭新的制度特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领导着企业变革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史、科技战略和创新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是一项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并体现国家最高水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只有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审视中国科学技术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变,才能真正体会创新工程的深刻意义与丰富内涵。历史感是一种高级的思想体验,只有具备历史感的战略家才是伟大的战略家,只有具备历史感的科技决策者才是合格的科技决策者。中国科学从传统向近代的演变可以早溯到明末耶稣会士的来华和清末洋务派人士发起的自强运动,1928年中央研究院的建立是中国科技事业开始建制化的标志,但真正全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是一项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并体现国家最高水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只有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审视中国科学技术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