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许疃矿区内大量断层、褶皱的构造形迹和分布规律,系统的分析了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并从矿区所处聚煤盆地构造演化入手,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矿区内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构造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南北、向东倾斜的宽缓单斜构造,局部发育次级褶曲,并被一系列断层切割改造的复杂局面;矿区构造是经历了四期构造运动的结果,不同期次构造组合形成了矿井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燕山早期活动对总体构造轮廓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最终格局是在燕山期形迹基础上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阳泉矿区瓦斯突出危险性差异化分布特征及其内在控制机制,本研究以阳泉矿区发生的突出事故为背景,根据突出事故发生区域位置及规模,对分布差异化特征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另外,通过计算各突出事故的瓦斯膨胀能、煤体弹性潜能以及突出总激发能,对阳泉矿区总体突出能量的垂向和横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之后结合矿区区域地质史,获得了导致该能量差异化分布的地质原因。结果表明:就突出事故频次和规模而言,阳泉矿区的突出事故主要发生在矿区中部的东北区域;就突出能量分布而言,垂向上瓦斯膨胀能、煤体弹性潜能以及总激发能3种能量随埋深呈线性关系,横向上区域危险性整体上呈中部区域南部区域北部区域的分布规律。这种差异化的分布特征是由于阳泉矿区在印支期、燕山期以及喜马拉雅期受到的区域构造应力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楚雄盆地北部T3-J地层天然裂缝形成期次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雄盆地T3-J地层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运动,裂缝形成期次多、特征复杂.通过野外地面裂缝调查和样品的实验室分析测定,采用4种方法研究和确定了T3-J地层裂缝的形成期次.野外地面裂缝调查见4组裂缝发育;裂缝样品的声发射实验表明地层至少存在4个构造应力破裂期,应力作用历史复杂.燕山期构造应力场方向以NE向为主,喜马拉雅构造应力场变为SE向.晚期构造应力(喜马拉雅期)强度大,为主要的破裂期.ESR测试分析表明该层存在5个破裂期;碳氧同位素测定表明研究区地层天然裂缝存在3期以上成因序列;包裹体测定结果按均一温度大小分布可划分出5个破裂期.综合研究区天然裂缝特征、地质构造演化历史,确定出该区地层中天然裂缝为构造裂缝,且组系清楚.裂缝有5~6个破裂期,与构造活动期对应较好,主要破裂期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4.
北京西山北岭向斜发育同构造纤维状压力影。通过对压力影构造的分布、构造组成以及纤维束发育特征的研究,同时根据同构造压力影纤维晶体的油浸测量、计算机岩组分析、电子显微镜形态分析和递进应变分析,认为北岭向斜的压力影可分为印支期和燕山期,且均属平面应变、反向生长型。结合其他地质构造特征,从而得出北岭向斜的主体构造是形成于印支期近南北向水平挤压下的纵弯褶皱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陕西淳化口镇─圣人桥地区地层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区域构造与局部变形相结合的方法对口镇─圣人桥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并对断层系统进行区域追索调研。揭示出该地区的沉积盖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期挤压褶皱变形及喜山期的拉张断陷作用。着重论证了该区不整合于加里东构造层之上的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燕山期的构造特征、组合样式及其变形机制。厘定了作为鄂尔多斯地块南缘燕山期构造活动带与稳定地块分界的老龙山─圣人桥冲断带的存在及其区域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陈国达教授的地洼说成矿理论,来研究冀东北地区金矿床所具有的复生多期热液成矿特征。文中说明了该金矿产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金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还提出金矿质来源于前长城纪地槽及前地槽构造层的混合变质的基性火山岩和燕山期地洼花岗岩类。论证了复生多期热液成矿作用是由于大地构造多期演化的结果。最后提出,断裂构造、古矿源层、燕山期地洼花岗岩体共处的“复生带”,是寻找金矿盲矿体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7.
结合普光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探讨普光气藏的成藏史及演化史,得出了其三期成藏模式: 印支-燕山早期古原生岩性油藏阶、燕山中期构造-岩性复合古气藏阶段和燕山晚期~喜山期气藏调整改造定型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对矿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简要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对矿床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矿区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华力西晚期至燕山期侵入岩以及主要断裂构造与成矿作用关系,预测了区域内钨矿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了解许厂煤矿地质构造特征与断层、褶皱的关系,更好地为煤层开采服务,根据许厂矿区内大量断层、褶曲的构造形迹和分布规律,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内地质构造发育特征,从矿区所处聚煤盆地地质构造演化入手,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矿区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构造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许厂井田内发育一组走向北东、向南西倾伏的宽缓褶曲和一组北西向次级褶曲,断层以走向近南北的西倾高角度正断层和走向北西的南西倾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逆断层较少:表明井田内断层受区域性大断裂的显著控制作用。矿区构造是经历了三期构造运动的结果,不同期次构造组合形成了现今的地质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搜集肥城矿区勘探、生产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肥城煤田的地质构造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褶皱和断层的关系.结合肥城各矿的突水实例,分析了各种地质构造与底板突水的关系,发现构造条件影响甚至控制了矿区的开采地质条件,构造预测对矿井安全高效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