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以成都洛带古镇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动机推一拉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洛带古镇游客的旅游动机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2.
社区参与与洛带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建立社区居民对洛带古镇可持续旅游发展态度尺度并对古镇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是可接受的,证实了量表的实用性,且居民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给个人和古镇带来的经济利益、古镇长远的规划以及游客满意度4方面的感知比较强烈.最后,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成都黄龙溪古镇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因为其旅游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等旅游吸引力,历来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但是,其旅游发展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分析黄龙溪古镇旅游资源及其特点着手,结合现今古镇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其旅游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了黄龙溪古镇发展旅游的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4.
古镇旅游热近年来持续发酵,全国古城镇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学术界研究古城镇旅游开发的成果颇多,但对龙潭古镇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并结合龙潭古镇的历史概况,着重分析了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同时秉承古镇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互通发展的目标,对龙潭古镇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龙潭古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走其他衰亡古镇的老路。  相似文献   

5.
古镇旅游在全国已经得到了普遍发展,尤其是四川成都周边地区,本文以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古镇为例,对古镇资源以及目前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为更好的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旅游多样化发展,传统古镇旅游资源已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者需求,模仿式古镇旅游随之出现,如彝人古镇的模仿式古镇旅游随之出现。目前国内外对旅游古镇的研究,内容及视角等都具有多样性,但从文化真实性视角对新出现的模仿式古镇进行利弊分析的研究却知之甚少。彝人古镇是模仿式的,它没有原生文化系统却以彝族文化为依托,不是真实的传统古镇却能给游客真实的旅游体验。所以,遵循文化本质的模仿式古镇开发是值得倡导的,只是要把握好原则,不要使文化因旅游而变迁或遗失。  相似文献   

7.
针对古镇旅游资源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区域共生思想﹐探讨古镇旅游如何通过与区域关联要素的协同发展以突破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按照古镇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把古镇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偏远乡村型3种类型﹐进而根据各类型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及驱动力等方面的差异﹐提炼出3种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旅游发展驱动模式﹐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驱动下的"古镇—城市"共生模式、旅游热点(线)带动下的"古镇(村)—景区"共生模式和旅游良性竞合下的"古镇(村)—古镇(村)"共生模式,然后探究各类型古镇与区域的共生特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和驱动策略。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区域特征、区域格局分析,分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等3种空间类型,从区域共生视角分别深入探讨了各类古镇旅游驱动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古镇旅游要突破自身局限性﹐必须根据区域内城市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品位及与其它古镇关系等关联条件﹐选择适宜的依附式和差异性发展方式﹐促使其有机地融入区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寻求古镇与城市、知名景区、其它古镇之间的联动互促,以谋求借势发展和区域旅游格局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8.
周挺  郭亚珊  张颖 《科技信息》2010,(32):35-36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选取成都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镇、保存较为完整的黄龙溪古镇火龙灯舞;洛带古镇威风锣鼓、刘家龙、鸡公车大赛;平乐古镇放孔明灯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川西民间节庆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调查研究,进而探讨古镇民间节庆体育文化活动有效保护与发展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余福莉  杨霞 《科技资讯》2010,(19):213-214
本文从柳江古镇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入手,对其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建设城市休闲度假带的发展思路和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域旅游"下旅游类型的不断丰富,古镇旅游成为对外展示城镇特色的一支新生力量。近年来,古镇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但不可避免的旅游空间竞争性制约了毗邻旅游地的市场影响力。文章以凤凰古城与镇远古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基于两地资源禀赋条件分析和古镇旅游空间竞争力指标体系建构,围绕空间认识的相似性、目标市场的趋同性、交通的可进入性及城市辐射和产业效应的有限性探究古镇旅游发展空间竞争关系及其作用下的镇远古镇旅游发展困境,并据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创新发展策略。文章旨在顺应全域旅游发展的潮流下,寻求弱势古镇旅游地规避空间替代性风险的新路径及其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姚是广西一个保留了古老建筑风貌、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特征的村镇。最早的居民是壮族和瑶族。宋代以后,大量汉民南迁,黄姚的汉族大姓则主要是清代以来从广东辗转而来。古镇建筑呈现出东南汉族风格,尤为讲究“风水”。古镇地处偏僻,但居民多以经商为生,在保障生活较邻区富裕的同时,在外界文化不断的冲击中,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风习。  相似文献   

12.
宁波古村镇的存亡令人担忧。目前作为保护古村镇最有效的法律保障手段实施范围非常有限,力度极其薄弱,故亟需在国家文物保护法的整体框架之下,立足宁波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在古村镇法制化道路上的经验得失.积极推进宁波古村镇地方立法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多年的积淀,我国古村镇旅游研究已呈现出较为清晰的逻辑演进轨迹:从最早将古村镇视作旅游资源研究其开发价值和方向,逐步转向关注旅游开发的内容、模式、影响及其效果评估,最终回归到对利益主体--人的研究上来.并沿着人本主义的路线,将对人的考察从外在的经济利益关系深入到内在的态度、心理和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三峡沿江地域大量的传统民居,是峡区古代文明信息的物化载体,其聚居群落、建筑形态等包含了十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通过对三峡地区主要以古场镇为特征的聚居形态、以吊脚楼式、南方天井式为主要建构方式的民居类型以及与之相关的材料、装饰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三峡传统民居在峡区特定的山江环境中所形成的地域性特征及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究其与自然互为依存的艺术成就,汲取其设计精华,为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5.
七里古镇拥有丰富的古窑文化、古建筑文化、民间宗教文化、客家民俗文化、船工文化、商贸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促进古镇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将积极推动赣州的旅游及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重庆传统民间建筑传承、保护与开发虽然得到政府的一些支持,但具体措施往往滞后,从而导致很多明清时期的院落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合理的规划和健康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川东地区农耕文化精髓和底蕴的一处活化载体——望水古镇的调研和考察,在借鉴国内外古镇保护成功案例和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古镇的整体保护和开发,实现乡镇民居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17.
新石器时代的世界各地氏族先民,在交通、信息十分不畅的情况下,在不同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地区的河流或山川谷地内,顽强生息、劳动,创造了既有人类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物质与精神化。中国地域内的各氏族公社或部落,虽然互相有一定影响,但在发展中也呈现“多元”趋势,新石器早期化遗址在江南、江北均有发现,前仰韶化时代亦然。中国古代社会明因素在这个时期虽然已有,但较稀少。仰韶化时期的母系氏族化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黄河流域进步干长江流域的趋势。至龙山化时代,父系氏族古化、古城、古国等社会明迹象,仍是江北多于江南,因而古代社会明之源均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国已有上-F6000年的社会明史。  相似文献   

18.
江南周庄与云南和顺:古镇旅游的比较视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和云南是我国古镇旅游的两大代表性区域。二者凭借丰富的古镇资源、较早的开发意识和显赫的旅游成效使旗下的周庄、和顺成为当今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代名词,同时成就的"周庄模式"与"和顺模式"也为进行旅游开发的各地古镇争相借鉴和效仿。但由于二者在区域经济、地域文化、空间组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其旅游开发模式也有较大区别。就古镇旅游区域经济背景、空间模式、产业模式等方面对周庄、和顺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区域间古镇旅游开发存在的差异,旨在对我国古镇旅游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