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乡村问题是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大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与国家文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对乡村文化秩序和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合理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布局,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入发展。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从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着手研究乡村振兴,围绕新时期农民群众的“三求”“六盼”,充分发挥好文化先行的优势,提出建设性路径,以此夯实中国乡村文化的根基,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2.
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基础上,从空间呈现、空间实践以及呈现性空间这三个维度来讨论海南冠南侨乡的公共文化空间变迁,并讨论其与侨乡范式的关联。研究指出,伴随着有关"侨"的一套知识体系、价值观念与社会关系趋于弱化,依靠海外华侨的文化馈赠来支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的"侨乡范式"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3.
乡村公共空间的萎缩和空心化是乡村衰败的重要原因,重构乡村公共空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文章以成都市明月村为案例,研究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从城市流入乡村的生活方式型移民的日常生活实践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影响。研究发现,明月村的移民通过乡村制度性公共空间的参与、非正式公共空间的重构、节庆事件空间的打造、商业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灵活转换等日常生活实践,重构了旅游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尤其是强化了乡村的社会关系和村民的地方认同。研究为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路径;同时也将以往对生活方式型移民日常生活实践的观察范畴从私人或家庭领域扩展到了社区公共领域,丰富了生活方式型移民对迁入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4.
汪铮  肖康 《工程与建设》2023,(5):1417-1420+149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本文以乡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立足建筑规划设计学科视角对其概念性质、空间时空类型和形态布局进行系统分述,就公共空间各历史阶段发展嬗变因素及进程、重构路径及策略进行深入剖析,结合量化与质性维度阐释相关研究方法与更新优化方略;通过对乡村公共空间研究阶段进展和空间现状的归纳总结,从静态空间尺度与动态时间维度探究了公共空间与乡村社会、人文、景观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全方位理解乡村公共空间的意义,并可为后续相关研究开展提供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从本质来看属于乡土社会,其社会文化以乡土文化为主,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型国家,将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村落的公共空间是承载传统文化和开展社会民俗活动的场所,在村落的生成与衍变过程中有形成公共舆论并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与教化的作用。伴随日益迅猛的现代化进程,中国城镇化已达到60%,进而诱发了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并最终导致了村落空间的凋敝。如何使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在留存乡土情怀与文化前提下,使传统村落注入新的活力,更新村落构筑模式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该文从人类行为学相关理论出发,以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聚落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人的行为与村落空间之间的相互影响,探讨广西少数民族聚落公共空间更新问题,为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治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建国后乡村治理模式变迁历程的梳理,笔者认为国家政权(主要是乡镇政府)、乡村精英和农民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乡村治理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文化变迁为研究视角,探析了当代社会文化变迁呈现的多元化、大众化和快速化的特征以及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共生"关系;通过对我国大学校园在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空间发展和演变过程的梳理,探讨了当代社会文化对当代大学校园生活空间、教学空间和交通空间的新要求,并据此提出了当代大学校园空间的相关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经济行为背后不仅蕴藏着人们的基本伦理道德的行为价值选择逻辑,也反映着丰富伦理价值规范的影响。伦理道德是一个社会最为重要的文化维度,是观察和分析一个社会体系最为重要的视角。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深刻地改变了传统乡村社会以"乡土"为特色的传统经济伦理体系。乡村经济伦理体系的变迁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乡村社会经济伦理观念和伦理体系,对国家乡村振兴治理产生了深远地影响与冲击。基于当代中国乡村经济伦理变迁这一基本事实,从共同体重建的维度力图探寻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乡村环境治理是政府在科学推进城镇化进行中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建设"美丽河南"重要内容。美好乡村环境治理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各级政府是否有所作为,更取决于政府是否能够调动乡村精英参与到乡村环境治理中。政府主导下乡村精英,在乡村环境治理进程中担任着宣传者、提供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多重角色。政府积极推动乡村精英队伍参与村级管理,构筑基层政府、社会组织、乡村精英和普通村民"多元互动"立体的乡村环境治理网络,实现城镇化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深入持续地进行,中国乡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甚至是根本性的社会变革。乡村社会在"城市化"面前,其发展的出路就是趋同城市化吗?在"现代化"面前,其发展有没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性空间?李庆真的《变迁中的乡村知识群体与乡村社会》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作者认为,中国乡村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应当互相配合,同时规定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然而,警检配合与侦查监督具有矛盾性:加强警检配合会削弱侦查监督;加强侦查监督则会使警检难以相互配合。我国应以提高对犯罪的有效追诉为目标构建相互配合与协作的警检关系。同时,应当完善侦查权制约机制以防止侦查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2.
“劫富济贫”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一直被梁山英雄挂在嘴边,在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好汉行为,是劳动人民无可非议的正当要求。但梁山英雄们实际上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而是把劫来的财富占为己有。《水浒传》"劫富济贫"思想对我们今天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我们应缩小贫富差距,消除仇富心理;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社会保障;调节利益关系,崇尚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终身教育思想产生、发展、确立的历史背景 ,论述了终身教育的意义和基本任务 ,并专门论述了终身教育与真善美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材料力学假设求出小曲率圆环挠曲线微分方程的通解,并以实例说明如何利用此通解计算圆环的位移及内力。最后将飞轮轮缘作为一个特殊圆环,建立轮缘位移及内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导出了在发射源静止系粒子的赝快度分布,分析了用快度变量来表示能量和纵向动量及在不同的参照系下快度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推导出快度变量与赝快度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试析人的年龄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及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年龄是一个公开显示的客观数据。在企业人事管理中,不仅要注意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与年龄的关系,还要考虑年龄对创造性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业绩。  相似文献   

17.
探索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压力及其对他们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了职业压力的来源及职业压力所导致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颜色与中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化渊远流长,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彼此存在着很大差异。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成为中西文化差异的一面镜子。本文从颜色词入手,探析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及原因,旨在为中西文化比较提供一些思路、实例,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理解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各国多元化的公共管理环境出发,探讨了越南、缅甸以及泰国的非政府组织及其与政府的关系,并对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Beardmore RE  Gudelj I  Lipson DA  Hurst LD 《Nature》2011,472(7343):342-346
How is diversity maintained?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is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yet diversity in seemingly homogeneous environments is nonetheless observed. This, it is assumed, must either be owing to weak selection, mutational input or a fitness advantage to genotypes when rare. Here we demonstrate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general mechanism of stable diversity maintenance, one that stems from metabolic and physiological trade-offs. The model requires that such trade-offs translate into a fitness landscape in which the most fit has unfit near-mutational neighbours, and a lower fitness peak also exists that is more mutationally robust. The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applies at low mutation rates, giving way to 'survival of the flattest' at high mutation rates. However, as a consequence of quasispecies-level negative frequency-dependent selection and differences in mutational robustness we observe a transition zone in which both fittest and flattest coexist. Although diversity maintenance is possible for simple organisms in simple environments, the more trade-offs there are, the wider the maintenance zone becomes. The principle may be applied to lineages within a species or species within a community, potentially explaining why competitive exclusion need not be observed in homogeneous environments. This principle predicts the enigmatic richness of metabolic strategies in clonal bacteria and questions the safety of lethal mutagenesis as an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