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对10个社区的出行者开展问卷调查,将转移行为划分为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与维持5个阶段.基于此,针对前后相邻的2个阶段,利用混合选择模型构建4个分阶段模型,刻画分阶段转移过程,研究个人特征、出行特征、客观环境、主观心理与小汽车限制措施对于推进不同阶段间转移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小汽车限制措施仅能促进行为意向的产生;主观心理与客观环境的影响阶段不同,说明柔性措施与硬性措施的作用阶段不同;感知环境障碍作用于每个阶段,而客观环境仅作用于2个阶段,说明客观环境改善后通过配合宣传推广让出行者感知到自行车出行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福州居民赴台旅游意向的预测模型,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分析了影响福州居民赴台旅游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主观规范是影响福州居民赴台旅游行为意向的首要因素,感知行为控制次之,态度的影响最小.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旅游目的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理学视角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聚焦于识别地理环境如城市建成环境、社区居住环境等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但往往忽略居民幸福感在微观个体、社区、街道等不同尺度上的系统性差异.同时,以往研究侧重从统计显著性视角识别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缺少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集相对贡献的量化研究.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主观幸福感的居民-社区-街道多尺度统计模型,同时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在微观个体、社区和街道尺度上的差异进行系统建模,并将基于博弈论的Shapley Values方法引入多尺度统计模型,以量化不同影响因素集对主观幸福感的相对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在微观个体、社区、街道尺度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主观幸福感的差异程度排序为个体尺度(约83.9%)>社区尺度(约12.1%)>街道尺度(约4%);居民对社区舒适性的感知作为影响居民主观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集,贡献了约39.7%的模型解释能力,约是个人家庭属性变量组解释能力的3倍.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省4个县级革命老区为研究对象,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构建了居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脱贫欲望直接影响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意向;(2)行为态度通过中介变量脱贫欲望间接影响行为意向;(3)行为意向影响参与行为;(4)感知行为控制和脱贫欲望是驱动行为意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耐受感知的角度,分别针对步行过程和等待过程中的空间要素、时间要素和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空间耐受性、等待耐受性和基于这两者相互叠加而形成的综合耐受性的概念.同时,通过耐受阈值的确定,界定了换乘过程中的耐受极限与实际采取的换乘决策的关系.在进行建模分析时,通过引入区间模糊数,实现了对耐受感知的模糊化处理,提高了参数的回归精度.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不同耐受性的参数估计,并绘制了耐受阈值关于要素叠加的等值面图.研究表明,在常规环境下,人们所能接受的步行距离阈值为381 m,步行等待时间阈值为7.1 min,候车等待时间阈值为12.9 min.同时,该模型可得到换乘者在换乘过程中不同时空要素以及环境要素叠加所引发的耐受感知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为例,根据2011-2013年美国南加州政府联盟提供的居民出行数据,应用逻辑回归模型寻找影响居民步行到快速公交站点的显著因子.结果表明:到达站点的距离和人行道的连续性、路灯密度、行道树密度、站点周边停车和土地混合度是显著影响的居民步行到站点的环境因子;而出行目的地、家庭收入、家庭拥有私家车数量,以及种族等其他因子也显著影响到居民是否步行到站点.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服务环境感知对顾客公民行为倾向的影响关系,以环境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选取饭店为研究背景,构建服务环境感知、消费情感、服务质量感知和顾客公民行为倾向之间的概念模型.利用结构方程进行模型和研究假设检验,研究发现:①服务环境通过顾客消费情感对顾客公民行为倾向产生影响;②顾客积极情感对顾客公民行为倾向的影响强于顾客消极情感对顾客公民行为倾向的影响;③饭店档次在服务环境对消费情感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该研究为企业调整服务环境因素,促进顾客公民行为产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CIF分辨率的视频序列分别经过AVS-P2与H.264-baseline profile编码后,各种视频编码损伤的感知程度.通过3组主观实验得出了结论:就主观感知的模糊程度、色彩失真程度和块效应程度而言,H.264与AVS在CIF视频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得出了各种编码损伤对主观图像质量影响的数学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线性,同时给出结论:在低分辨率条件下,模糊程度和色彩失真程度对主观图像质量的影响相近,而块效应程度对主观图像质量的影响低于模糊程度和色彩失真程度对主观图像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社交媒介作为一种新的"现实空间",回归了人际交流与传播的最初本源,这也导致了该场域中的科学传播样态回归到了以人为本的交流。社交用户成为科学传播的基本核心构成要素,其传播行为建构了传播运动的过程,同时也控制了科学交流与传播的结果。基于社交用户传播行为对科学传播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扎根理论结合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检验,针对影响社交用户科学传播行为生成的内驱外因进行了深层分析。研究表明,作为社交媒介场域的客观情境,关系强度对感知有用与感知愉悦构成正向影响;信任共享与技术涉入对感知易用与感知愉悦构成正向影响;信息质量对感知易用、感知有用与感知愉悦均构成正向影响。该研究能够对科学传播现有研究进行理论补充与实践检验,为后期社交媒介科学传播优化策略与建议的提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主观感知得分与客观音频特征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37种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音色的相似性.通过乐器的主观感知得分,提出1种可视化的主观音色描述方式,并计算音色感知向量之间的差异性得到主观音色的相似性矩阵,然后提取出表征音色的客观音频特征,并计算特征之间的差异性,得到客观音色特征的相似性矩阵.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音色的主观相似性与客观相似性之间的相关性.该研究有助于中国乐团的声学研究,也可为中国民族乐器的信息检索、音频检测等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 研究公众对大气污染健康风险的防护行为。在北京市开展问卷调查, 对海淀、朝阳、西城、丰台4个区进行配额抽样, 共获得有效样本993份。基于健康信念模型, 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防护行为强度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感知到的风险、感知到的行为障碍和感知到的行为有效性对大气污染健康防护行为的强度有显著影响, 该结论符合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解释健康防护行为的基本框架。研究结果可为借鉴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知识进行环境领域的政策设计、解决环境风险问题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节庆旅游反映举办城市的文化底蕴与质素,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决定其发展好坏的利益相关者除游客外,还有地方居民.他们对节庆地方带来的影响与支持决定了节庆旅游的吸引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居民的地方意象是能较好预测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的前因潜变量,但多为借代概念,缺乏本体理论支持.本研究基于节庆旅游、影响感知与支持度相关理论,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探索性地将源自旅游目的地意象的维度架构应用于居民的地方意象之中,并以节庆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检验了它们与节庆影响感知及支持行为间的行为逻辑结构关系.研究发现:(1)源于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居民地方意象能够在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模型得到验证,它包括认知意象、情感意象与整体意象;(2)居民地方意象的认知意象与情感意象均对节庆影响感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整体意象对节庆影响感知的效应不显著;(3)节庆影响感知对支持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节庆满意度能成功地中介节庆影响感知与支持行为间关系,助推了节庆支持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以福州市为典型研究区,利用563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高温热浪对城市居民健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高温热浪的健身影响感知存在明显差异,且绝大多数均能感知到高温热浪对其健身行为的影响;其感知差异不仅反映了是否经常健身的影响结果,同时反映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对感知差异具有重要影响.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高温热浪对城市居民健身行为的影响,为其合理调整健身行为、保护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影响机理入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构建居民低碳出行意向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在通勤时使用低碳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天津居民进行252个有效样本的抽样调查,利用SPSS 19.0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层次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行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后果意识以及个人规范对天津市民低碳出行意向有正向影响,而低碳意识对居民的低碳出行意向无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人们的低碳意识,提高公众参与低碳出行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医疗APP的特点加入信息质量、主观规范和感知风险3个因素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影响移动医疗APP用户接受行为的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信息质量、主观规范和感知风险影响了用户对移动医疗APP的接受行为。其中,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与用户的接受行为呈现正相关,信息质量与主观规范正向影响用户的接受行为,而感知风险对用户的接受行为产生负向影响。另外,主观规范并不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产生作用。建议通过社交网络推广移动医疗APP,加强政府监管以降低用户感知风险,提高健康信息的质量,提升医疗APP的易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量化分析公共汽车运行过程中行驶平顺性以及车体振动状态对乘车舒适性的影响.以智能手机作为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对速度、经纬度数据的统计分析构建表征平顺性的多维变量,并以主成分分析法降维获得平顺舒适性指标;另一方面,通过对高频采集的加速度数据进行傅氏变换构建振动舒适性指标.该研究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忽略车辆运行状态对舒适性影响的不足.通过多项Logit回归法分析调查数据表明,该研究基于智能手机采集数据所构建的舒适性测度指标值能客观反映乘客对公交运行状态的舒适性主观感知.  相似文献   

17.
员工绿色行为被证明对组织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成功实施存在重要意义,但有关员工绿色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还不充分.除了个体对环境问题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的行为控制等因素外,领导者等组织因素同样影响了员工绿色行为的意向.本研究从组织文化的视角构建了环境领导力对员工绿色行为的内在影响机制模型,考察组织前因如何与个体情境相联系.本研究对来自石油行业的247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环境领导力正向影响了员工的绿色行为;(2)组织绿色文化正向影响了员工绿色行为;(3)组织绿色文化在环境领导力和员工绿色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乘客的问询调查,从乘客感知角度出发,对各单个设施因素和进站总体服务水平进行评价,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进站总体服务水平与各单个设施因素服务水平之间的数学关系,明确主要影响设施及其影响程度;而对莘庄轨道车站进站客流的问卷数据分析表明:换乘衔接设施、站外步行环境、轨道站台、验票匝机和总步行距离为对该车站进站服务水平显著影响的5个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0.205,0.196,0.196,0.140,0.126,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且模型可操作性强,为轨道车站服务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噪声污染问题是众多城市环境问题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研究低频环境噪声对人的影响程度,从两方面来进行研究:低频环境噪声对人的主观方面的影响和客观方面的影响.主观影响方面的研究方法是使用成对比较法,客观影响方面使用的是调查问卷法,研究对其心情、学习、睡眠、行为等的干扰程度.结果低频环境噪声对人的影响确实是存在的.人们对低频环境噪声不喜欢;低频环境噪声对人的心情影响为生气或者不开心;低频环境噪声对人的学习干扰程度为有压力但能集中注意力;低频环境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程度为有影响但是能睡着;低频环境噪声对人某些个别行为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世界文化遗产地“马降龙村落”为案例地,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同一遗产地内,处于不同空间区域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差异进行了深入地剖析. 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遗产地内部,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在:核心区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各项公因子综合得分要明显高于缓冲区居民;影响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最重要因素是体现“空间”差异性的“核心区/缓冲区”变量;旅游业对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促进是影响居民旅游发展支持态度和社区满意度的主要因子. 旅游业参与制度的不公平性和村庄发展的不平衡则是造成马降龙村落遗产地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