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我科1989~1994年安置埋藏式程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不同时期发生5种并发症:囊袋瘀血、阈值升高、膈肌痉挛、心悸、起搏器发声。经适时处理均保持了正常起搏与感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当心脏的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发生严重病变,激动不能正常发出或传导受阻时.需靠人工心脏起搏刺激心脏收缩,以满足机体组织器官的供血,这就是七十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脏起搏技术。它的应用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是迄今为止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我们曾护理了23例安置永久式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49~73岁。病窦综合征1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三支阻滞伴阿斯综合征1例。起搏器的类型均为心…  相似文献   

3.
探讨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时,经右颈外静脉紧急床旁漂浮电极临时起搏方法的疗效。26例采用床旁非X线条件下,经右颈外静脉穿刺,在黑泥鳅导丝引导下到达深静脉,将球囊漂浮电极置入深静脉,使之随血流漂浮送至右心室,根据电极进入深度结合体表II导联心电图特征、心腔内心电图ST段抬高以及起搏的效果确定有效起搏部位,实施紧急心脏起搏。根据体表II导联起搏心电图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改善,判断心脏有效起搏和电极移位,各为25/26例(96.2%)和2/26例(7.6%)。并发局部出血1/26例(3.8%),无穿刺部不可控制出血。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起搏方法。尤其适用于不易搬动又急需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以及需要溶栓或抗凝治疗而禁忌深静脉穿刺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神经网络在人工心脏输出流量和压力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的输出流量和压力是血泵设计及运行的重要特性参数,其测量精度和方法直接关系到人工心脏在动物实验及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即用神经网络将叶轮式人工心脏电机驱动参数换算成血泵的流量和压力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采用本文方法可做到无创性,不会对血液造成破坏,同时减少了感染机会;结构简单,省去了流量计和压力计,便于人工心脏完全植入体内  相似文献   

5.
离心式血泵作为最新一代人工心脏,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生命支持系统,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心脏病患者的生命。该文对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简称能动系)团队在人工心脏领域的研发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提出了以最大标量剪切应力(maximum scalar shear stress, MSSS)代替标准溶血指数作为优化指标的优化方法,减少了计算量,提升了优化效率;提出了基于湍流黏性耗散应力(turbulent viscous shear stress, TVSS)的血细胞损伤模型,以便更为准确地预测血细胞的损伤等。在人工心脏样机方面,顺利完成了体外式轴承和植入式磁液混合悬浮两种样机的研制,并获得了相应水力性能数据,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误差为3.6%。为了进一步推进样机研发,本研究团队搭建了医用流体机械综合测试平台,可用于测试人工心脏的生理性能。上述研究成果体现了清华大学能动系在人工心脏自主研发技术上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6.
神经网络在人工心脏输流量和压力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的输出流量和压力是血泵设计及运行的重要特性参数,其测量精度和方法直接关系到人工心脏在动物实验及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即用神经网络将叶轮式人工心脏电机驱动参数换算成血泵的流量和压力。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采用本文方法可做到无创性,不会对血液造成破坏,同时减少了感染机会;结构简单,省去了流量和压力计,便于人工心脏完全植入体内。  相似文献   

7.
张盼  马娜 《甘肃科技》2021,37(20):160-163,103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改变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为非生理性起搏,而希氏束起搏、右室间隔起搏、右室流出道起搏等部位起搏均符合正常心脏激动与传导顺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就不同部位起搏的特点及对心功能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搏螺旋电极永久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了右室流出道螺旋电极永久性起搏器安装手术。结果所有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右室流出道起搏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急性和慢性起搏参数均良好,起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针对全人工心脏的测试需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弹性腔模型的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体特性集中参数模型.该模型有以下一些特点:将血液循环系统作为一个闭合体系,强调其内部各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循环系统与外部作用的整体性反应,在各组成部分的特性描述上则进行较多的简化;参数少、生理意义明确、计算容易且便于制作物理模型;该模型直接对血液流路器件进行模拟,更能逼近测试系统实物的真实情况.使用本系统对配套的全人工心脏进行的测试实验表明,建模结果与实物系统的测试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搏螺旋电极永久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6例患者进行了右室流出道螺旋电极永久性起搏器安装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右室流出道起搏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急性和慢性起搏参数均良好,起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以狗为实验动物得出的起搏脉冲宽度与起搏阈值的关系,并用据此设计的非侵入式起搏器作了80余例临床验证,其中30例是同丹麦生产DMS750型体外心脏起搏器对比的临床实验。文中还提出了用起搏心电图和脉波同时记录来判定起搏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以狗为实验动物得出的起搏脉冲宽度与起搏阈值的关系,并用据此设计的非侵入式起搏器作了80余例临床验证,其中30例是同丹麦生产DMS750型体外心脏起搏器对比的临床实验。文中还提出了用起搏心电图和脉波同时记录来判定起搏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对植入式起搏方式与临时性非侵入式起搏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非侵入式起搏器的技术要求和六点特殊问题,给出了实现方案和恒流脉冲输出式起搏器输出阻抗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VVI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研究植入VVI起搏器患者112例,按起搏部位随机分为右室间隔部(RVS)起搏组54例,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58例,观察两组间LVESV,LVEDV、LVEF、SV等指标变化。结果54例RVS组患者中14例LVEDV和(或)LVESV术后有增加趁势,RVA起搏组58例中18例LVEDV和(或)LVESV术后有增加趋势,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相比也无显著差异性;RVS起搏组54例心功能无明显变化,RVA起搏组58例LVEF和SV较术前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RVS起搏较RVA起搏更有利于保证双心室电激动同步性,且对患者心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将体重为 2 4— 2 6kg的成年五指山小型猪 ,用于颈外静脉放置心脏起搏器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单 ,起搏效果好 ,为建立理想的心衰模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为小型猪的心衰模型系列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对于轻度心功能受损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明确右室起搏的最优化位置,同时明确哪一类患者能够从最优化的右心窜起搏中获益。创新要点:首次明确相比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中位间隔部起搏明显改善轻度心功能受损,尤其是左室射血分数在35%-40%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预后。研究方法:随机分配进入中位间隔部起搏或心尖部起搏的患者,在基线状态下记录N-末端脑钠肽前体、六分钟步行试验以及心超结果;随访18个月后观察上述结果变化。同时,根据射血分数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重要结论:相比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中位间隔部起搏能够改善轻度心功能受损的高度房窒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预后,尤其对于左窀射血分数在35%-40%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对策.方法 58例进行了经左锁骨下静脉的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结果 58例中有1例发生术后感染,4例发生起搏器综合征,5例发生心房纤颤,无1例发生电极脱位和静脉血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24%.结论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包括:预防切口感染、渗血;防止电极移位;严密心电监护;加强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最近,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多项2001年度的最佳发明,这些发明将对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本刊在此特简介最受欢迎的一部分,以飨读者。 AbioCor人工心脏《时代》周刊推出的本年度最佳发明。与第一代人工心脏不同,除了挂在腰间的一个无线电池组,大小如垒球,  相似文献   

19.
郑江红  胡冬青  安光玉 《甘肃科技》2009,25(11):133-134
研究不同起搏模式患者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入选90例接受VVI型起搏器和DDD型起搏器、从I型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术后随访时通过程控仪获取起搏器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生活质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随访4~6年(平均4.2±1.7年),WI起搏组与DDD起搏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AAI起搏组较VVI起搏组及DDD起搏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低,生活质量总评分高(P〈0.05);心室起搏所占比例越高,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有限。AAI型起搏器较VVI型起搏器及DDD型起搏器能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心脏研究、应用的发展 ,装置的可携带性、受者的舒适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工心脏除了装置本体的体积需要更加紧凑 ,其附属装置 ,比如电池、控制系统的体积也要减小 ,同时须保证整个系统的易用性、可靠性 为配合我所最新研制的滚动轴承和洗刷系统的叶轮血泵及永磁磁浮叶轮血泵的驱动和控制 ,使血泵能够输出符合生理要求的搏动血流量和压力 ,以及装置的微型化需要 ,笔者参考无刷电机驱动控制芯片ML4 42 8的资料 ,并根据笔者以往的控制系统研制经验 ,对人工心脏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优化 ,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的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