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以住房分化视角, 利用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与房价数据, 分析流动人口住房占有的特征与空间格局, 住房阶层的结构及影响因素与机制。结果表明: 我国流动人口住房占有形成非农户籍、高学历流动人口大量占有城镇住房的特征, 呈现沿胡焕庸线分异的空间格局; 我国流动人口形成“三阶五层”的住房阶层结构; 户籍与社会保障的结构性因素仍然阻碍流动人口实现住房阶层跃迁; 部分流动人口凭借个人社会经济条件与流动要素等非结构性因素的作用, 基本上实现住房资产积累; 制度变迁、城市规模与城乡差异共同作用, 加剧城市住房阶层分化, 导致下层住房阶层流动人口内卷与上层住房阶层优势积累。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对于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需求角度出发,借助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微观数据,检验城市融入程度对流动人口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及其稳健性。结果发现: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城市融入度高的占比三成左右,且城市融入度高对其家庭人均月消费支出具有显著效应。具体来看,城市融入度与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存在异质性效应,即城市融入度与流动人口家庭除住房外人均月消费支出具有正向作用,但其与流动人口家庭住房人均月消费支出成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文章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来测算和分析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及影响因素,以为城市群市民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珠三角城市群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总体较低,而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的综合市民化水平高于二线城市。在经济维度和身份维度,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高于二线城市;在家庭维度和社会维度,二线城市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高于一线城市。(2)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出生在1980年后、受过高等教育、来自广东省内、已婚的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高于相应对照组;男性的经济市民化水平高于女性,但家庭市民化水平低于女性;外出时间越长,流动人口的身份市民化水平越高,但社会、家庭市民化水平越低;拥有耕地和宅基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城市认同是城市外来人员社会融合的重要内容。从地域视角,聚焦安徽省省会合肥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城市认同的基本维度,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城市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合肥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认同由环境认同、身份认同、价值认同、群体认同四个维度构成,它们在年龄、婚姻、教育、与家人居住、户籍地、户籍、居住时长、住房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地域环境因素、结构因素、个体因素均会对城市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地域环境因素的作用力最强,其次是结构因素和个体因素。此外,各因素也对城市认同的不同维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提升人口密集区中心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地域环境的建设,对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认同,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导致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并对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1990年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数量为156465人,1998年达251458人,1999年达到264850人,到2000年达到295301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比例为100:16。笔在分析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和特点、在乌鲁木齐市范围内大量流动人口生产的原因、流动人口对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且提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319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全部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住房自有率以及其中无房户购房意愿率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住房自有率及无房户的购房意愿率分别为0~85.00%和0~75.00%,均值分别为30.45%和22.17%,二者总体...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的问题,从城市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城区内的硬件设施系统及软件设施系统3个维度分析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影响因素,构建涵盖5个潜在变量、 13个测量变量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结构方程模型,对城市公共安全子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城市公共安全承灾系统与城市公共安全抗灾系统之间的相关性最高(0.820);在城市公共安全背景系统中人文因素对其影响较大(0.611);在城市公共安全承灾系统中生命线工程建设情况对其具有显著性影响(0.415);在城市公共安全抗灾系统中技术保障能力对其影响较大(0.529).  相似文献   

8.
王万木 《科技信息》2011,(14):119-119,121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得到迅捷发展,从而导致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并对乌鲁木齐市带来了巨大影响。本文在分析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流动人口对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的影响并且提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流动和户籍人口双向融合过程的视角,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探究流动和户籍人口群际间居住融合对心理维度上社会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时,流动和户籍人口的居住融合对两群体心理融合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合状况优于户籍人口;自有住房以及增加群体间居住邻近性的居住融合策略能显著地提升流动人口心理融合水平,但对户籍人口无显著影响;群际间交往能进一步提升居住邻近性对两群体心理融合的促进作用,验证了“群际接触”理论。未来的融合政策应包括提升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自有住房产权,促进两群体的居住邻近性和群际交往,消除户籍人口对流动人口的偏见和排斥,使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有恒产者有恒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陕西省城市流动人口与各项经济社会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方法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方法。结果流动人口与总人口、市区人口等15个因素都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与市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市区职工工资之间呈现负相关;用两个主成分能够代表所有的变量,得到流动人口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回归方程。结论流动人口规模与各个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效果较好,可以用于预测;陕西省各个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苏黛瑞的《在中国城市中争取公民权:农民工、国家与市场逻辑》一书,以公民权为切入点,揭示了在国家计划体制、市场与农村流动人口三方动态博弈过程中,农民工的流动路径、其城市居留形态的塑造及城市生存策略。作为一本美籍学者对当代中国流动人口的研究论著,对国内学界而言,其价值在于不仅提供了农民工研究的新视角,而且更新了流动人口的研究范式,对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有相当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铁锋 《科技潮》2003,(12):8-12
一个城市是否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应急功能,不仅关系到城市本身的发展或城市化进程,更关系到广大市民甚至全社会的生命安全、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还将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城市具有人口高度密集、流动性强、人际交往频繁等特点。一旦发生城市灾害及重大公共危害事件,不仅会危及本市市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往往波及农村和其他城市,甚至影响社会全局。因此,城市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应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增强灾害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从而确保作为区域中心的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宜人化”生存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张梅是执于探询城市精神的两位作家。她们90年代以来创作的反映都市女性生存状态的小说,集中体现了其在这一领域的思考和努力。两人在创作主题、叙事方式和女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相通相异之处,分别体现了她们对现代都市与女性生存这一命题怕不同诠释、对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女性的物质及精神生存状态的精神关怀和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认同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重要路径。依托对合肥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田野调查资料,从社会文化、制度、个体三个方面分析制约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认同的因素,认为提高心理素质、完善社会保障、搭建社交平台、改革管理方式等有助于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  相似文献   

15.
赵峰 《科技信息》2012,(35):I0449-I0449,I0447
经济适用住房作为目前解决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我国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对保持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多年的实践也表明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过程中问题日益显现。本文从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角度对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完善经济适用住房法律法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是流动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根据实地调查,分析了济南市主要从事商业、建筑业已有子女的流动人口的现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探讨了其对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住房的供给与需求自从建国以来一直实行的是福利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城市住房的需求处于一种无序的、非理性的需求,住房供给也处于一种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资金单方面供给状态。这种制度所造成的基本经济问题就是形成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有大量的城市住房积压,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城市住房困难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的城市住房需求将发展成以经济因素为主要因素的理性需求,住房的供给也将发展成为以资金的合理循环为基础的、可以有产出的经济行为而不再是一种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8.
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流动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期,中国城市正处于从传统城市模式向现代城市模式转型的结构性转型期,这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城市、城市发展、城市流动人口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从城市的一些本质特征出发,剖析了当代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21世纪初期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地区间、城乡间的人口流动日趋频繁。流动人口的激增,补充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缩小了城乡差距。但与此同时,人口流动的频繁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消极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已成为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城市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原因及时策出发,探索一些有利于解决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以边境城市E市X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蒙古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现状和积极因素,认为蒙古族流动人口通过充分利用自身民族优势、积极构建生存空间并努力获得城市居民的主观接纳,从而在心理上初步建立了对城市的归属感.蒙古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实践的重要启示在于,让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不仅要充分挖掘流动人口的发展潜力,还需要积极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