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近商事仲裁实践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肯定了仲裁协议的第三人应受仲裁协议的约束的主张,并允许第三人参与仲裁。我国现行《仲裁法》中没有第三人制度的规定,但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第三人问题已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2.
作为仲裁中的两种制度,临时措施与中间裁决因其名称上相近,往往容易混淆,事实上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文章将从目的、性质、范围、前提条件、实施权限以及形式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国际商事仲裁的历史起源入手,分析了国际商事仲裁的性质、优势和局限、得到普遍认可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以期对国际商事仲裁问题形成一个清晰、明确、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我国<仲裁法>、<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着重探讨了人民法院在审理涉仲裁案件中的具体操作流程及司法文书的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5.
1995仲裁法的颁布,对于规范和统一中国的仲裁制度,促进我国仲裁制度与国际上通行的仲裁制度的接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中国的仲裁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但几年来的实践也暴露出它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迅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商事争议可仲裁事项的不断扩大。但同时争议事项的可否仲裁问题是国际商事仲裁实践所涉及的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如果仲裁协议项下的争议不能通过仲裁解决,各国均可以此为由,认定仲裁协议无效或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的仲裁裁决。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商事争议的日益增多,各国对仲裁关注的力度也在增加,因此,重新审视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进一步推进该制度在我国的应用成为我国目前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回顾仲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阶段我国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中存在立法缺陷,笔者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高效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程序性质的定位错误及其导致的程序设置的非理性,中国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出现立法缺失和司法混乱的局面,难以实现程序正义的立法理想,无法有效保障程序主体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在对程序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构建,以期实现程序设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越来越多。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依据法律的基本精神,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开展调解和仲裁,对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对国际商事仲裁与诉讼的概念以及主要特征予以说明的基础上,对于两者在概念、范围上的异同进行比较,进而得出两者专业性、保密性等层次的优劣性,为恰当使用两者进而全面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提供考量。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庭和法院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问题进行审查时,通常适用仲裁地法或法院地法.其实,各国关于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立法意在划分本国法院和仲裁庭之间对特定争议的管辖权,立法规定不可仲裁的事项是各国立法为本国法院保留的一块自留地.只有当法院对争议的专属管辖权受到威胁时,才有适用仲裁地法或法院地法的必要.从支持仲裁的角度出发,仲裁庭和法院应适用使争议事项具有可仲裁性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际商事仲裁的一种非典型方式,友好仲裁已经得到了法国、德国、英国等大多数国家的接受,相关国际条约和规则也都予以明确承认,我国的天津市也在进行与之相类似的实践。作为对依法仲裁缺陷的弥补,友好仲裁既是国际商事仲裁实践的需要,也是意思自治原则的必然要求,更是仲裁制度自身完善的内在需求。本文旨在对国际商事友好仲裁进行介绍,并就国际商事友好仲裁的法律适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商事交往的日益频繁,国际商事仲裁开始变得全球化。和国际仲裁相比,我国仲裁业因仲裁立法的禁锢而缺乏仲裁第三人方面的立法,导致仲裁效率低下、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难以充分实现。本文围绕仲裁第三人制度改革的法律事实,结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仲裁第三人基本概念的理解、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必要性分析、针对我国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建议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仲裁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际商事仲裁的性质,目前存在司法权论、契约论、混合论及自治论等四种理论。至今,这四种理论还未形成统一认识。对国际商事仲裁性质的正确认识必须基于以下几点法理考量:意思自治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基石;意思自治的法律效力源于法律的确认和规范,而立法不能无视国际商事实践对其作出任意性限制;尊重意思自治是司法介入仲裁的前提和基础;司法介入仲裁的目的是保护商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当今国际商事交往中解决纠纷的重要发展新趋势。作为当今国际商事交往中解决纠纷的两种重要的非诉讼方式的仲裁和调解,随着国际商事交易的不断深入,都面临着各自的缺陷和困境。而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发展出来的仲裁和调解两种纠纷解决方式的结合,正作为一种新型的争议解决方式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仲裁管辖权的分析,争议的管辖权主要由有效的仲裁协议、争议的可仲裁性决定,满足这些条件仲裁机关才对争议具有管辖权。对于管辖权的异议,是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但也要防止通过提出管辖权异议来达到拖延仲裁程序的目的,因此要充分认识管辖权异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仲裁方式的特征,仲裁中实体法的适用具有一些独特的法律规则。本文论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未作选择时实体法的确定规则、国际法规则的适用、合同条款和商事惯例的适用以及公平善良原则的适用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我国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的适用,以有限制的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为主,但不得违背我国强行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之间相互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区际司法协助问题历来是两岸四地研究区际法律冲突、区际司法协助的学者们关注讨论的问题。尤其是为解决中国目前两岸四地的区际仲裁裁决司法协助,内地和港澳地区签订了《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两个"安排"之后,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差异更是引发学者们讨论的兴趣。安排中各地区对管辖法院、区际裁决的认定、公共秩序的适用等问题尚存差异,从两岸四地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实践看,其问题逐渐显露。这些问题在实现统一区际司法协助立法中值得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要,知识产权纠纷也越来越常见,怎样高效率地解决此类纠纷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知识产权仲裁是一个个刚刚被提出,正待成长与成熟的概念。本文从知识产权纠纷的种类及产生原因分析了仲裁方式的合理性,并提出了仲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