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1921——),本名张焕,生于上海。18岁入香港大学,后因战争返回上海,是四十年代崛起于上海文坛、具有鲜明的文化气质的著名女作家。 由于张爱玲52年离开大陆后,写过《秧歌》、《赤地之恋》等反共小说,长期以来,大陆的现代文学史从不提及其名。十多年前,谈到张爱玲,不要说一般文学爱好者觉得陌生,即便是现代文学研究者也知之不多。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政治喧嚣的平息,文学本体地位的恢复,张的作品才得以重新印行,国内的张爱玲研究也才再度开始。张  相似文献   

3.
魏加尧 《科技信息》2012,(32):211-212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往往超越了对女性形象的平面描写,她善于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环境的剖析,揭示女性如何质变成自私、冷酷、变态乃至异化的悲剧性格,展现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本文首先对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作归类研究,以此和传统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大背景、独特的个人经历、成长过程中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等多侧面揭示其创作成因。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异数",她笔下主要描写了在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交织下普通男女的情爱生活。张爱玲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以丑为美的审美风格刻画了许多行为诡异、心理变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人性深处最真实的一面。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男女主人公的际遇反映了张爱玲丑的审美艺术及其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在我国20世纪文学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角度对张爱玲的翻译小说进行重新审视,从关注女性、还原女性原作形象、增补和强化女性形象三个方面入手,探寻张爱玲自译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一回以宗教文化作为创作的辅助手段,构思小说开端,渲染社会背景,掩饰创作意图;交代主人公来历及其形象特征;暗示矛盾产生的根源、性质及基本主题,为小说内容描写作蓄势、埋伏笔,使作品有一个在思想上和写法上打破传统的绝好开端。  相似文献   

7.
挖掘人性的最深处──谈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中文系921班李学红一张爱玲的短篇小说,从《沉香屑·第一炉香》开始,先后有《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等10多篇问世,大致创作年代在1943年至1949年间。其短篇描写的多是“普通人的传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梅娘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沦陷区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紧紧围绕女性主题展开,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形态各异的男性形象,即父亲、丈夫、情人和包括婴孩、侏儒、好色成癖的男性等其他男性形象在内的四大系列六种类型。借助这些男性形象,梅娘巧妙地完成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与批判,实现了对女性主题全面而独到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可分为弱势男性群体、西方男性群体、特殊时期男性群体以及同性恋群体。这些男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非理想"。从时代环境角度以及女性个体心理角度来分析,产生这一类型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性别和异域文化的双重压迫中产生了必须将男性"弱化"的心理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与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红的女作家,两个惺惺相惜的女人有着很多相似的经历,也有着很多不同的生活体验。本文通过张爱玲与苏青的作品分析对比,试图探求她们生活环境影响下创作的心路历程,呈现四十年代沦陷区文坛女作家较为深入具体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小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改编也络绎不绝。早前,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和电影《倾城之恋》已为人们熟知。2009年《倾城之恋》再现新面孔,2万多字的小说被改编成36集电视剧搬上电视荧屏。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创造了巨大的文化市场价值,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特是一位不断超越自我的作家。她的最后一部小说《艾玛》建构了与其先前四部作品主人公形象完全不同的另类:一位妖女形象。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执著行恶的艾玛被三重心理动因驱动着:阴影原型的放纵与肆虐;潜意识中对厄勒克特拉情结的病态固恋;社会性格的扭曲与社会兴趣的缺失。《艾玛》代表了夏洛蒂晚期创作的新构念,更显露出女作家对人性复杂性的关注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著名女作家严歌苓2008年推出新作《小姨多鹤》,秉承其一贯厚重而轻盈、深沉而灵动的创作风格,又一次轰动了文坛。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朱小环、竹内多鹤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将读者的心智又拉入了那个硝烟弥漫的乱世,倾听着大时代下小女人生命的歌哭。作家与她笔下的人物一同吟唱着人性之美和普世之爱。  相似文献   

14.
1983年台湾女作家李昂发表中篇小说《杀夫》,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女性的杀夫行为,对“杀夫”现象做出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被迫杀夫。20世纪90年代以后,女性小说中不断出现与《杀夫》女主人公林市类似的以极端方式反抗男权的女性形象,构成不可忽视的“‘挥刀’的女人”的群像,对这些女性形象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孙悦 《科技信息》2011,(22):I0186-I0187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小说史上唯一一位以文学魅力和广泛吸引力而著称的女性小说家。她的绝大多数作品描写了她所熟知的奢华的美国上流社会生活景象。1921年出版的《纯真年代》获普利策最佳小说奖。该作品中华顿大量运用对比反差这一写作手法,生动演绎了美国社会中纽约人与非纽约人之间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本文试图以此为例,从布局场景、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等三方面分析女作家这一独特写作手法,进而为作品的理解提供一个新角度、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回族文学悄然勃兴,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坛现象。仅就长篇小说而言,由回族作家创作,描写回族生活而产生较大影响的就有三部:女作家霍达写的《穆斯林的葬礼》,,张承志的《心灵史》和这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十个女人的命运》,作者木斧。 木斧,本名杨莆,祖籍宁夏固原,后来成为四川成都的穆斯林。闻名于当代诗坛,四十年代的处女作却是小说(署名“默影”),现在又推出这样一部长篇,可见作为诗人的木斧一直怀有创作小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7.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群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亨利·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像按文化地域分,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可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18.
母女关系的描写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她一反传统母女关系那种"慈母爱女"形象,刻画了一种另类的残缺而畸形的母女关系.张爱玲对传统慈母形象的改写及母女矛盾的揭示主要原因是文化环境的影响:一方面父权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规范、文化习俗渗透到女性的文化心理中,使母亲成为父权制的"帮凶";另一方面父权社会对女性经济和欲望的剥夺压制,使母亲囿于金钱和情欲之中无法自拔,导致母女关系扭曲和变形.本文从这两方面对母女关系异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男权社会和封建文化对女性身心的摧残.  相似文献   

19.
任玲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134-134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是在现代第一代女作家创作进入沉闷期时出现于文坛的新秀。从梦珂、莎菲到丽嘉、美琳,丁零在早期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生动地展示了20 ̄30年代知识女性逐渐成长的历程。理想破灭——苦闷彷徨——矛盾反抗——向往革命。  相似文献   

20.
挪威女作家温赛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Kristin Lavransdatter》带有浓郁的中世纪风格,塑造了一个十分矛盾的女性形象。这一形象的形成与作家的信仰和自身经历、民族文化的影响、现代心理学的影响等有密切关系,在这一形象身上,可以看到作家对女性命运、人和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