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科学家中,现年84岁的阿诺·莫图尔斯基(Arno Motulsky)有“药物基因组学之父”之称。1957年,莫图尔斯基博士(当时他是华盛顿大学的医生兼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报道了两个药物与某些人类基因产生的酶有负的相互作用,他同时也很想知道这种现象是否在其他药物中也存在。结果,这一问题引发了一场学术革命(莫图尔斯基是犹太人,在纳粹德国长大,二战时离开了欧洲来到美国)。  相似文献   

2.
沃尔特·科恩(Walter Kohn)与他人分享了199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然而,在他86年的生涯中,从未学过大学化学课程。他认为,这是二次大战的缘故。 忘记战争的蛮行,品尝科学的美妙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家──约翰·巴丁李文清译巴丁是第一位在同一领域(凝聚态物理学)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式人物。当他第二次被授予诺日尔物理学奖时,L·卡达诺夫(Kadanoff)打电话祝贺他:“继续努力,再得一次,你就成为冠军了广1956年,巴丁与W·布拉顿(B...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奖:预测和发现希格斯粒子 他是否会获奖?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准备宣布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前,任何对此事稍有兴趣的人心中都在揣测.结果是,他真的获得了这一奖项.在预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格斯粒子存在的半个世纪之后,爱丁堡大学的彼得·希格斯(PeterHiggs)终于获得了这项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另一个更大的谜是谁会与他一起分享这一殊荣?在两次推迟宣布后(对于一向守时的瑞典人来说,这一情况是非常罕见的),这位共享者的身份终于揭晓,他就是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  相似文献   

5.
科幻将成为现实 正如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Wells)在他的科幻小说中大量描述过的(他是激光枪的发明人),火星人手里握着一种让世人难以捉摸的武器,——如非洲人难以捉摸英国军人手中的马克西姆枪。尽管科幻故事情节千变万化.激光枪却是永恒不变的武器,  相似文献   

6.
亨利·W·肯德尔(HempW.Kendall)的成就和业余爱好,如同一位有充沛精力和多才多艺的胜利女神的回忆录。他是物理学中最基本发现的一位关键人物,年轻时他是一位世界级的登山运动员,他又是一位专业水平的摄影师和潜水员。在带领科学家们讨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关注美国的政治体制方面,他也是一位富有灵感的领导人。肯德尔1926年出生于波士顿,按照他本人的说法:“我出生后与成长过程中,一直对力学、化学、电学等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在A叫出团学院取得数学学位后,于195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ff)取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  相似文献   

7.
克雷格·文特(Craig Venter,下图)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另一个知名领袖,他领导的私营企业赛莱拉基因组学公司不仅加快了整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程,而且创建了有效推进生命大科学项目的新模式。他在这篇文章中称,基因组数据很快将成为一种商品,下一个挑战——把人类的遗传变异与生理学和疾病联系起来——将和十年前基因组科学家面临的挑战一样伟大。  相似文献   

8.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温柔的嗓音让我昏昏欲睡。而此时此刻,他并不在我的房间里,我是在电视机中收看了当地电视台对他的一个采访,当然他说的是德语。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教育与科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红专 《科学》2006,58(4):37-40
罗马作家西塞罗(M.T.Cicero)说过:“一个人不/了解他出生之前的事情,那他始终只是一个孩子。”哲学家培根(F.Bacon)也说过:“读史可以明智。”近年来,国际科学教育界已认识到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大力提倡把科学史纳入到科学课程中。中国科学教育界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把科学史纳入内容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史教育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10.
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现年58岁的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A.Wilczek)和蔼、幽默,被认为是最具智慧的物理学家之一。由于在量子色动力学上的贡献,他和戴维·格罗斯(David J.Gross)、戴维·普利策(H.David Politzer)一并分享了200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那项工作是维尔切克在他21岁时和普林斯顿的格罗斯一起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宗教之间向来紧张的关系最近似乎变得更加对立了。以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和史蒂芬·平科尔(Steven Pinker)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宗教只是迷信的一种残留形式,应该被人们所摒弃;而宗教信徒们则认为:科学是虚无的,不足以使人们理解存在的奇迹。弗朗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则站在这两派中间,他试图以自己为例证明科学和宗教是可以调和的。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带头人,柯林斯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他领导的是一个耗资几十亿美元、旨在理解人类本质并且攻克遗传疾病的重大科研项目。然而在他的畅销书《上帝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God)中,柯林斯则着重描写了自己如何在1978年接受了基督教,并从此以后成为虔诚教徒的故事。“圣经中的上帝也就是基因组的上帝,”他写道。“他能在教堂里同时也能在实验室接受人们的膜拜。”以下是柯林斯与科学作家约翰·霍根(John Horgan,其代表作为《科学的终结》)关于信仰的一番对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数论与几何学家安德烈·维尔(AndreWeil)于1998年8月6日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他的寓所辞世。他1906年出生于巴黎,幼年早慧,对数学和哲学早就显示了浓厚兴趣;他和他妹妹西蒙妮·维尔(哲学家)的天赋得到了严厉的母亲的关注与培植,他在最好的巴黎公立中学求学几年,并得到名师辅导,16岁就进入高等师范学院深造。维尔五短身材,体格瘦弱、深度近视,直到晚年他仍保持着直言不讳、争强好胜的性格,自视甚高,对同事有点傲慢,但他风度翩翩、温文尔雅,追求知识的热情从不衰退,因此颇具魅力。在高等师范学院上学时,他获准参加大数学…  相似文献   

13.
冼鼎昌 《自然杂志》2006,28(1):58-62
学生时代 爱因斯坦的祖先定居于德国西南部与法国的阿尔萨斯比邻的斯瓦比亚(Swabia)地区,原来姓Ainstein,后来把“A”改为“E”,成为Einstein。爱因斯坦父亲赫尔曼(Hermann)是一位家境不错的商人,在1870年把家迁往乌尔姆(Ulm)。据说赫尔曼有很好的数学才能,不过没有上过大学。只念到职业高中。倒是他的弟弟雅可布(Jakob)在工学院受完高等教育,成为一名工程师,他对侄子后来的成长起过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的母亲保丽尼(Pauline)来自殷厚的商人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学有很丰富的知识,钢琴弹得很好。这个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相似文献   

14.
绵绵细雨中,《纽约时报》记者迈克尔·鲍威尔(Michael Powel1)走进牛津大学理查德.尊金斯(Richard Dawkins)教授的家中,鲍威尔想知道这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进化生物学家的大部分时间是否是在这里进行他的研究,还是在野外进行现场观察?道金斯对此笑曰:他的工作不是在尘土飞扬的天气里在页岩中寻找古老的三叶虫化石,也不是漫游在非洲的菇树丛中观察羚羊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15.
歌德反对牛顿(派)的光和颜色理论,试图用自己的理论取而代之。首先,他认为牛顿(派)解释自然的方式是内在封闭及贵族精英式的,方法论是人工的而非自然的;其次,牛顿(派)靠社会力量而非学术因素建立了自己在光学领域里的权威地位,他们采取专横的方式对待不同意见;第三,牛顿著名的光谱实验,只是他的颜色游戏当中的一个变种,因而不具有普遍真理。与他所认为的牛顿(派)的贵族专横做法相反,歌德试图在光学领域里发动一场路德式的“革命”,推翻牛顿(派)独揽光学解释大权的局面,建立颜色研究领域的“共和国”。本文最后对这桩公案作了简短的评论。  相似文献   

16.
33年来,彼得·A·罗纳(Peter A.Rona)一直在寻找一种难以捕捉的古老生物。并一次次潜入距北大西洋海底两英里多的深海中寻找这种生物。就像亚哈船长(美国作家麦尔维尔长篇小说《白鲸》中的悲剧性主人公,最后船覆人亡——译者注)一样,他一次次的失败。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险设备,他却总是空手而归,这种生物一再逃出他的手心。  相似文献   

17.
潘笃武 《自然杂志》2008,30(2):122-124
1929年,王福山到德国哥廷根大学物理系学习时海森伯已不在哥廷根。王福山在大学一年级时听坡耳(Robert W.Pohl)的物理课,选修夫兰克(James Franck)主持的初学者实验。坡耳是哥廷根大学的实验物理教授,他的物理课因丰富而生动的演示实验而闻名。夫兰克当时已经与赫兹(Gustav Hertz)因发现电子和原子碰撞的定律同获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8.
冯诗齐 《世界科学》2009,(11):48-48
子承父业 在丹麦,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尼尔斯·玻尔(NielsBohr)的大名,因为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相比之下.知道他儿子奥格·玻尔(下称小波尔)的人就要少一些。小玻尔也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尽管他不得不生活在他父亲的巨大阴影下.但他同样表现出具有为自己赢得不朽声名的实力。  相似文献   

19.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曾说过:“我认为万物皆有其规律,而事物发展的偶然性是由其细节决定的,不论该细节好与坏”。毫无疑问,今时今日达尔文已经无法站出来反驳那些打着宗教旗号谴责他的人,但从他的著述及书信中可以推测,如果今天遇到这些问题,他将做出怎样的回答。以下是《科学》新闻主笔汤姆·西格弗里德(Tom Siegfried)提出了一些有关达尔文宗教信仰和宗教观点的问题,并用达尔文的原话作假想作答。  相似文献   

20.
刘禹锡,乃非等闲之辈,他在我国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的。 据《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说这个刘禹锡是唐代(中唐时期)文学家、哲学家。他宇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治河北定县)。他曾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