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红丹 《科技信息》2011,(27):122-122,110
极简主义原指美国20世纪60年代新画派画家用简单几何线条消泯画面深层含义的绘画尝试。广泛运用到文学界是在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创作的短篇小说大受欢迎之后。作为卡佛同时代的作家,托拜厄斯.沃尔夫(Tobias Wolff)在其作品中也经常运用此手法。本文通过对短篇小说《说是》中极简主义的分析,指出小说的主题是看似美满幸福的婚姻实际暗藏着危机,缺乏了解对婚姻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并呼吁人们去真正了解自己的爱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解读三个文本《施瓦茨小姐》、《玫瑰门》和《雨中的猫》来分析女性与猫的对话,讨论猫这一符号的所指意义.透过猫的隐喻及其象征意义,本文分析了女主人公生存选择的动因,并探讨女性在“罗各斯中心主义”语境中作为"他者"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3.
《黄色墙纸》(1892)是美国女性作家吉尔曼的代表作。作品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位患产后抑郁症的美国妻子在一座乡间别墅里逐步走向癫狂的经历。本论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等人的空间隐喻理论,对《黄色墙纸》中的空间隐喻进行释读,进而解读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詹妮特·温特森的小说《守望灯塔》是一部糅和了魔幻现实主义、抒情诗和寓言等多种风格的作品.小说的多重隐喻性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小说内容的隐喻性;小说意象的隐喻性;小说语言的隐喻性;小说主题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其南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塑造了一个饱受南方传统习俗和父权主义摧残的典型南方受害妇女形象。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可以探究女主人公爱米丽人性扭曲、心理畸形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的视角,对《诗经》中的《黍离》一诗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认为诗的三章反复抒写的都是作者对生命本体存在的追问,表达的不是过去历史学家所认为的西周大臣经过宗周宗庙宫室时的感时伤事、忧国怀家的情感,或者是一般文学史上已成定论的亡国之痛的内容,而是作者借禾黍的生长状况托物起兴,在中国诗歌中首次提出“我是谁”这一哲学命题,在历史的、文学的解读之外,为此诗提供了新的解读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审视分析了《野性的呼唤》的文本意义,揭示其背后的隐喻机制,并对这一文本生发的诸多侧面.作了理性的读解。  相似文献   

8.
毕肖普是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现代女诗人之一,本论文试图通过解读毕肖普的诗歌《渔房》的主题、结构和技巧来探究她的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这一探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其诗歌特点。  相似文献   

9.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讲述女主人公卡拉离家出走又中途折返的故事。与此同时,卡拉的宠物山羊弗洛拉也神秘失踪并离奇回归。运用隐喻理论分析卡拉与弗洛拉的关系,通过追溯二者的迷失、逃离与回归的历程,探索隐喻叙事发生的起因和建构,由此揭示卡拉与弗洛拉的本喻体关系,以展现门罗独具匠心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0.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讲述女主人公卡拉离家出走又中途折返的故事.与此同时,卡拉的宠物山羊弗洛拉也神秘失踪并离奇回归.运用隐喻理论分析卡拉与弗洛拉的关系,通过追溯二者的迷失、逃离与回归的历程,探索隐喻叙事发生的起因和建构,由此揭示卡拉与弗洛拉的本喻体关系,以展现门罗独具匠心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1.
蒋媛媛 《科技信息》2010,(31):I0202-I0202,I0415
英国女作家简·里斯的经典作品《藻海无边》在各个时期都受到评论家们的关注。本文简要的概述了国内外对该经典作品的研究评论,指出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对该作品的不同理解,为读者更好的理解《藻海无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分属两个不同范畴或语义域之间的单项映射,通过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投射,完成语符表层到抽象实质的深层次转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来被称赞为咏月佳作,无数人为其思乡怀人的真挚情感所动容。除此之外,该篇字里行间也饱含苏轼对人生、世界等的哲思,概念隐喻理论将全面还原苏轼创作的原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中世纪的波斯人对爱的看法以及波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苏菲派对于真爱的定义以及寻找真爱的途径。由于苏菲思想对整个波斯文学的影响非常巨大,中世纪波斯大诗人的诗歌中或多或少都带有苏菲神秘主义思想。在苏菲思想的背景下,本文将分析苏菲派大诗人萨纳依(Sanā’ī)的作品片段《关于爱》。1了解苏菲派关于爱的定义及理解将有助于对该类文学作品的赏析。  相似文献   

14.
赵凤霞 《科技信息》2009,(10):111-111
海明威对于世界文学的主要贡献之一,是他的"冰山原则",即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本文从人物对话,主题隐藏,零度结尾三方面来分析"冰山原则"在其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常规关系理论对《警察与赞美诗》进行分析后发现:(1)《警察与赞美诗》的故事情节安排是基于常规关系的,人物各自常规关系的个体性差异是导致小说情节令人啼笑皆非的重要原因之一;(2)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依赖于常规关系。读者除了利用自身已有背景知识中的常规关系理解作品之外,还会与作家互动,并临时建立一些常规关系帮助解读作品,这就解释了该小说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欧·亨利式结尾”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美学符号、身份的确认中体现的符号象征意义及微笑背后的符号象征意义等方面分析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蒙娜.丽莎》中体现的能指与所指概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独坐敬亭山》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着重阐释语言和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它主张从人的认知角度去研究语言。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图形—背景、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三个视角对诗仙李白的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的认知文体分析实例证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文本具有解释力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中,空间叙事对于情节的建构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本文对《沉寂》进行文本细读,采用空间叙事理论,分析艾丽丝·门罗利用空间叙事来书写时间、刻画人物、点明主题。  相似文献   

19.
朱霞 《科技信息》2007,(22):108
《人面桃花》是格非小说创作的又一次超越。小说中的空缺叙事和对填补的追逐是其基本组织结构,但这结构又常常是隐蔽的。同时小说中大量的零散的隐喻的运用在全局笼罩上实现了对现实的因果关系的颠覆和消解。叙述技巧上的空缺和修辞手法上的隐喻的无所不在形成了《人面桃花》独特、完美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以地域书写为特点的小说家之一,贾平凹的空间书写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不论是《浮躁》《极花》中的“商州世界”,还是《废都》《暂坐》中的“西京世界”,他的作品总是体现了截然不同的城乡世界,这种独特现象不仅源于贾平凹的商州血缘身份,也来自于他数十年的西安城市生活经历。在其2016年发表的《极花》中仍然延续了一贯的城乡空间书写模式,但同时又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空间特质,这是作为一个有时代敏锐性的作家对城乡关系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