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尊严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尊严教育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尊严教育是培养学生尊严感的教育,它理应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法律意识的教育。从本质看,尊严教育是尊重生命和人格、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培养学生遵守规章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尊严教育的途径有:以"爱"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以"平等与民主"为基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教育、以"以身守法"的表率影响学生等。  相似文献   

2.
<环形废墟>是体现博尔赫斯"时间虚无"与"死亡意识"的一篇重要小说.博尔赫斯受到诺斯替主义和佛教轮回观的影响,在小说中建构了一种"分有"和"倒退追寻"的模式,表达时间的虚无以及在虚无中的荒诞性;在荒诞和虚无中,死亡给生命注入意义和尊严.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人本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将人作为教学主体,尊重人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事实;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人本教学技巧--赏识教育、爱之教育、兴趣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地位、价值和尊严。  相似文献   

4.
从所谓的第六代导演的出现,关于电影导演代际划分的争论就成为中国影坛令人注目的焦点.2006年,影片<疯狂的石头>的上映又把这场争论引上了一个新阶段,其导演宁浩被冠以"第七代导演"头衔.  相似文献   

5.
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描写了主人公伊凡在与死亡面对面的对话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开始了对生活的思索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在参透了“向死存在”的实存状态的真理以后,终于从“沉沦”中解脱出来,并在领悟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他人之爱的终极关怀中保持了生命的尊严,获得了精神的重生。  相似文献   

6.
<正>在代表着"我爱你"的"5·20"这一天,由阿里巴巴集团主办的首届"全球女性创业者大会"在杭州举行。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彭蕾,著名演员、导演赵薇,滴滴公司总裁柳青,美国赫芬顿邮报创始人阿里安娜·赫芬顿等优秀的女性与听众分享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蚂蚁金服CEO彭蕾作为阿里巴巴最具权势的女性,是如何在男性的世界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彭蕾认为自上任  相似文献   

7.
临终关怀是以因各类疾病或其他原因而进入人生旅途最后一站的人为服务对象。本文中介绍了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开展临终关怀的紧迫性,以及对临终病人的护理干预策略:缓解临终患者的生理痛苦;加强心理护理;开展死亡教育;重视社会支持系统;护士与家属共同配合,让临终患者舒适、尊严、安详地自然死亡。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学生的爱,当是人间大爱,为学生留有一块心灵的天空,为学生保留一份做人的尊严,关爱、宽容每一个学生,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本文对给学生一份尊严大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时下有种误解,好像“安乐死”是在鼓励放弃生命。安乐死一词源出希腊文Euthanasia,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组成,原意是指在人类主观外力的作用下安然告别人世。安乐死的对象应该是死亡已经开始的病人,其使命是完成一个没有或尽量减少痛苦的死亡形式并赋予终极的死亡以尊严和安详。这里,“死亡”被理解为逐渐从量变到质变的丧失蜕变过程。因此,安乐死是在痛苦的死亡已经发生、生命的价值基本丧失的情形下卫护生命的尊严而不是相反。哲人云:生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安乐死理论承认生命有灿烂、也有平实和衰败。死亡的尊严是生命尊严的有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虽然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我们社会的现实是:太注重"优生",而忽略"优死"。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之一就是"善终",即安详离世而且饰终以礼。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临终关怀及尊严死亡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也是家庭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  相似文献   

11.
大卫·林奇作为好莱坞体制内的鬼才导演,新世纪伊始拍摄了一部关于"梦"的电影——《穆赫兰道》。电影中碎片化的叙事顺序,错位的人物关系和富有深意的符号学指向共同建构出美国好莱坞之梦,表现出导演对精神分析学的深度理解与解构,并最终以影像语言投射出对社会忧思的集体焦虑。  相似文献   

12.
英国当代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杯酒留痕》通过一段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的旅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展现出对于人类生存状态与死亡的思考。本文以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的生命哲学理论为切入点,分别从死亡的超脱、死亡的主题、死亡的尊严等方面论述分析《杯酒留痕》中人物在各个不同的层面所体现的死亡感悟。挖掘出作品内涵:生命不应有权力的场域隔阂,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尊严。  相似文献   

13.
"边缘人"在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视野中,体现在两个维度之上:第一,导演自身作为体制边缘人的抒写;第二,导演呈现的表象群体。两个维度趋向于同一种生存状态:冷漠隔绝的悲剧冲突中追忆爱的信仰,走向生命救赎。  相似文献   

14.
《霍乱时期的爱情》写尽了人生,爱情,死亡和回忆。马尔克斯在这条漫长永恒的爱情通道上,道出了生命的尊严与哀伤,描绘了爱情中的执着,命运与坚守,展现了生与死,爱情与死亡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5.
李伦 《奇闻怪事》2007,(2):44-46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是描写一个孤儿出身,身材瘦小,但内心优美,思想深沉,性格坚强不屈的妇女的艺术形象。她追求平等和自由,但是又不惜一切代价保持自己的人格与尊严。重读《简·爱》,我们更能深刻地体会这部长篇小说展示女性意识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刘平 《世界博览》2011,(7):86-86
一口气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德国导演弗洛里安的《致命伴侣》,一部是中国导演张一白的《将爱》。两部电影的差距如此之大,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7.
通过身份与爱欲两个角度,对《悲痛的往事》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不同人物的形象意蕴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两种不同叙事法则:像达菲先生那样疏离身份,阉割爱欲,芳香的身体乃至死亡的强光也无法激活麻木的内心,称之为"虚无者叙事";像爱米丽小姐那样守护身份,捍卫爱欲,腐朽的死尸也抵挡不住她惊世骇俗的恒久激情,称之为"纪念碑叙事"。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成功地塑造了桑提亚哥的形象,小说表现了他对于真正人性的执著追求.在主人公桑提亚哥身上体现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子性格",无论在怎样危险困苦的逆境中,都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揭示了"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样一种崇高、伟大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对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颜色三部曲影片《三色》尝试新的解读。通过难以两全的爱与被爱的故事,来表现当代人的心灵困境,并传达出只有通过真诚的心灵交流才能相互拯救、才能突围这样一种观点和主题。  相似文献   

20.
弗洛姆认为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爱的本质是“给予”;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而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