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近几年在谈到日本时,常常听到"安倍经济学"这个词,但实施了几年,日本经济并未因此而走出低谷,反而从近四年来安倍在日本国内执政中的表现看,其玩政治却显得很老到,故有人放出了这样的话:"安倍政治学"要比其自恋的"安倍经济学"有效得多。"安倍政治学"有大小两个范畴:大的指综合性的治国理政方略,实际上就是国家大政治即国家战略规划与设计,基本等同于"安倍路线";小的则是与流行语"安倍经济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体现了日本对华政策的明显调整。这一调整背后存在复杂的日本国内政治和外交战略动因,其未来发展前景仍有待观察。安倍调整对华政策这是2012年底安倍上台以来首次正式访华,距离上次日本首相访问已有七年。中日关系如此"相邻不相  相似文献   

3.
10月8日~9日,新当选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这是安倍9月26日当选首相以来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安倍的一名高级顾问表示,安倍希望通过访问首先能与中国确认相互信赖的关系,进而向友好关系共同努力。我们希望通过安倍访华,两国关系能有所改善,日本国内的“知华派”与“友华派”能在中日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时事概览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访华10月8日至9日,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安倍于9月20日当选日本自民党第21任总裁,26日在日本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第90任日本首相。安倍29日表示,日本加强与中国和韩国的信赖关系对亚  相似文献   

5.
<正>外交篇外交是政治的延续。安倍的外交政策与日本国内政治大环境密切关联。如果给安倍外交打分,可能会略高于内政。这是因为,相对而言,民众对内政是有实感证明的,而外交在很多方面更有形式性,甚至可以被外交机构和政府所渲染,安倍就特别擅长制造"剧场效应"。安倍提出"俯瞰地球仪"外交,也有形式和内容两层含义,七年下来,成果逐渐显现,但也在"露怯",民众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相似文献   

6.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说过:‘与国人交,止于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贵国人们也常说:‘无信不立’。我希望安倍首相能以中日关系大局为重……”——温家宝总理访日前夕在接受日本闻媒体联合采访中用“信”字来劝戒日本首相安倍不要再参拜靖国神社,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是日本战后新宪法生效70周年。近年来,随着日本国内政治的日益保守化和右倾化,尤其是2012年12月新一届安倍内阁上台之后,日本国内关于修宪的声音和动作又开始多了起来。对于这一现象,不但日本国内反响强烈、引发争论,在中国也引起极大关注,因为这一问题有可能对日本未来的政治外交走向以及中日关系带来直接的影响。然而,要真正了解日本社会的这一政治现象,还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理性地加以  相似文献   

8.
目前安倍晋三在政治右倾化道路上越行越远,他为获得高支持率而刺激国内经济,为修改和平宪法寻开脱而否认历史、淡化侵略罪行,给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找借口而反复挑起“钓鱼岛争端”,并且升格扩军,试图让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为寻求国际支持,牵制正在崛起的中国,安倍还不惜做美国走卒、实行“地球仪外交”。安倍的种种右倾化行径充分暴露了他的真实图谋:妄图让日本再次站在世界一线舞台上主宰亚洲,继而称霸世界。安倍内阁的右倾化政策正逐渐使日本走上一条逆时代潮流、远离和平的危险道路。全世界广大和平爱好者应高度警惕,严防日本再次发动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9.
何晓松 《世界知识》2014,(17):72-72
最近中日关系似乎有些转暖的意味,两国事务层面的互动有所增加。8月9日,在缅甸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中日两国外长实现“非正式接触”。两国在此时缓和关系,其时机选择耐人寻味。安倍主动向中国示好,是战术调整还是战略调整,日本国内哪些因素在进行推动,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安倍实现了两大政治目标首先,安倍选择在7月份向中国表达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是因为其在7月1日解禁集体自卫权后,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安倍政府在去年曾提出建设"一亿总活跃社会"的口号。甫一提出,即遭到国内外的批评与指责,称该口号"像战前的口号一般"、"是国家强制的"等。安倍则解释说,"一亿总活跃社会"是出于去除阻碍个人希望的制约性因素这一想法而提出的;对它批评是因为理解错误。舆论对这一解释接受与否目前尚未可知。不过,产生这样的联想,究竟是因为别人过于敏感,还是由于安倍本人的历史意识过于淡薄呢?对此有必要厘清日本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安倍晋三在政治右倾化道路上越行越远,他为获得高支持率而刺激国内经济,为修改和平宪法寻开脱而否认历史、淡化侵略罪行,给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找借口而反复挑起“钓鱼岛争端”,并且升格扩军,试图让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为寻求国际支持,牵制正在崛起的中国,安倍还不惜做美国走卒、实行“地球仪外交”.安倍的种种右倾化行径充分暴露了他的真实图谋:妄图让日本再次站在世界一线舞台上主宰亚洲,继而称霸世界.安倍内阁的右倾化政策正逐渐使日本走上一条逆时代潮流、远离和平的危险道路.全世界广大和平爱好者应高度警惕,严防日本再次发动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2月1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北京冬奥会前夕,日本众议院通过了诋毁中国人权问题的"涉华决议案",足见反华势力的嚣张气焰与弥漫在日本社会上的政治阴霾何等严重。——高洪伴随日本政治右倾化,"理想现实主义"或"和平现实主义"政策思想开始被所谓"军事现实主义""右翼现实主义"所取代。岸田提出"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建立长期政权而迎合安倍等右翼保守势力。  相似文献   

13.
正与其内政类似,安倍在外交方面同样拥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自我彰显特性。他以"战略性姿态"主动出击,试图提升战略自主,拓展国际空间,引导构建有利于日本的国际战略格局。安倍外交对日本外交产生了一定的刺激、提升效应,但仍未能解决其深层次或结构性问题。安倍外交的总体历程与背景2012年再度执政以来,安倍以积极姿态开展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来,日本安倍内阁和自民党丑闻不断。森友学园、加计学园事件相继卷入多位政府高官和党内要人,甚至直指安倍本人。这在日本媒体和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各方谴责不断,安倍内阁支持率跌至近年最低点。但是,安倍本人却毫无手忙脚乱、左支右绌之状,只是淡然否认所有指控。自民党内也没有出现派阀相互攻讦、借机拉安倍下马的动向,而是保持"一致对外"的立场。这与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是日本宪法颁布70周年,在安倍内阁推动之下,日本启动实质性修宪日渐带有现实含义,并将对内对外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于2016年11月5日在北京举办"宪法问题与日本政治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宪法出台的历史经纬""围绕护宪与修宪的政治博弈过程评估""美国因素与日本宪法""当前日本修宪的动向及特  相似文献   

16.
日本首相安倍2013年以每月至少出访一次的频率访问25个国家、“华丽”地启动了“地球仪外交”后,在2014年第一个月份进一步扩展其“地球仪外交”射程、全力开展“全方位”首脑外交。当我们转动地球仪“俯瞰”安倍倾力推进的“地球仪外交”时,发现安倍“地球仪外交”“忽略”了日本的近邻——中国,且安倍足迹遍布中国周边和中国的重要朋友——非洲,这不能不令人忧虑安倍大力推行“地球仪外交”的战略意图以及未来中日关系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7.
杨伯江 《世界知识》2020,(24):17-19
2020年日本经历了“三重变奏”。一是新冠疫情暴发,对日本经济、社会、政治和对外关系全面构成剧烈冲击。二是疫情背景下安倍政府的执政颓势和困境进一步加深,直至酿成政权更迭。三是外部环境剧烈震荡,特别是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对日本内政外交、对华政策造成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后,推出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摆脱通缩为重点目标的"安倍经济学",此后"安倍经济学"不断扩展,至2020年8月安倍宣布辞任,历时近八年。在此期间日本出现持续71个月的战后第二长经济复苏期,其经济政策对日本股价、汇率、就业、对外经贸关系等也产生一定积极效果,但同时遗留下诸多问题。在日本新冠疫情和东京奥运会延期的背景下,首相辞任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多方面冲击,"后安倍时代"日本经济何去何从,亦成为日本国内关注的焦点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首相安倍2013年以每月至少出访一次的频率访问25个国家、"华丽"地启动了"地球仪外交"后,在2014年第一个月份进一步扩展其"地球仪外交"射程、全力开展"全方位"首脑外交。当我们转动地球仪"俯瞰"安倍倾力推进的"地球仪外交"时,发现安倍"地球仪外交""忽略"了日本的近邻——中国,且安倍足迹遍布中国周边和中国的重要朋友——非洲,这  相似文献   

20.
正近一段时间以来,中日两国的外交互动相当频密。9月12日,这种互动达到了高潮: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李克强总理则在北京会见了日本经济界代表团一行。也是在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已向安倍首相发出访华邀请。日本媒体放风说,安倍有意借今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40周年之际,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如果安倍届时实现访华,将是他于2012年底再次担任首相后首次正式访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