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存在两个认知系统--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语言系统处理语言所传达的信息,非语言系统处理图形,知觉上的信息.教学材料中的信息如果同时通过言语和视觉两条通道输入大脑,记忆会变得容易而持久.因此,在大学英语综合课课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入图示教学法,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2.
诗歌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语篇形式,阅读诗歌涉及认知因素。诗人通过赋予普通自然事物或身体感受以深层的含义来传达感情,读者则通过诗歌的语言来激活大脑中原有的意象,以便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通过对认知理论基础的分析,运用认知文体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对李商隐《无题》进行剖析,以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并尝试拓宽该理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论新媒体艺术的视听传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传达视听信息的艺术功能形式不同,新媒体艺术借助更为现代的技术手段彰显其内在的文字性、文化性、互动性和遐想性功能.在传达与接收包括由物象、意象和形象组成的媒介心理的认知和表现中,文字和文化对受众的参与和想象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而研究受众对媒体艺术传达的物象、意象和形象的心理认同,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身势语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统计,两人说话时,只有35%的信息是由语言传递的,其它65%的信息则由非语言形式--身势语传递.作为一种用动作束传递信息的交流形式,身势语研宄与语言研究具有同等意义.真正掌握两门语言的人在换用另一种语言说话时也该换用另一种身势语,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既然外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语言的交际能力,身势语的教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探究了介词"在"多义性产生的动因和机制,并指出其是以空间处所义为原型而形成的一种呈放射状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6.
第一,人类的语言认知心理呈现为感性层面的语言表象加工,知性层面的语言概象加工和理性层面的语言意象加工等三大形式结构;第二,语言表象的表征内容是音素 - 音节 - 音位,语言概象的表征内容是字词法则 - 句法 - 语法(规则),语言意象的表征内容是符号世界的映射规律 - 客体世界的运动规律 - 主体世界的价值规律;第三,语言表象生成于历时空的经验 - 情感体验场,语言概象生成于共时空的想象 - 推理认知场,语言意象生成于超时空的理念 - 意识境义场.  相似文献   

7.
空间介词多义网络形成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多义性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下对空间介词多义网络形成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论证意象图式、隐喻、家族相似性以及原型在空间介词语义生成过程中的认知作用,以揭示人类认知过程的规律性,同时也为多义词范畴的扩展延伸提供一个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由于知识的认知心理过程的复杂性,造成了学习者重塑的意象和对应的语言表征不一致。为此,设计了一组心理测试,分析了语言和意象表征的偏差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概念的集合模型,发现了两个概念形成命题的条件是概念拥有完全相同的意象表征,从而揭示了陈述性知识建构模式和表征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由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的创造而转化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传递是指以意象为载体传达独特情感活动的过程。作为词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巅峰,宋词以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的明喻方法,赋予词极强的情感表现力和审美意义。柳永词将风、月、酒、泪、柳、云、黄昏等作为意象符号,在意象传递中注重情与景的融汇、虚与实的结合,注重对韵与味的追求,对整个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肖瑜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24-127
电影片名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为了使原文等效于译文,依据关联理论、认知与顺应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并通过两种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灵活处理文化意象,尽量保持源语中的文化意象,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空间隐喻作为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由空间隐喻构建的。IN和OUT均表现为一种空间意象图式,是以人体为容器原型的隐喻投射。容器的空间性状都被投射到了非空间事物或概念上,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感知。杂乱无章的语言现象归纳到了容器隐喻里,同时丰富了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2.
体态语言是一种非语言信息的特殊"语言".依据体态语言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和知识,采用文献资料综述和分析法,论述了体态语言的含义及田径教学中体态语言的作用、重要表达形式及运用.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本文将运用隐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隐喻现象,从而揭示人体词语符号中显现的人类思维共性和文化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心态组合与诗歌的文学特质存在着不可割脱的潜在因缘,本文拟从美学角度观照李诗.从心与物的关系窥探李诗的一种独特审美表征心态意象化与意象心态化。李诗以同化和假定的抒情方式对万物人生进行非理性的审美潜思(心态意象化),并外化为独具慧灵的表现形式(意象心态化).其内容蕴涵以心绪波动之自然形态为载体.形式呈现以心态意象为外在接续,内容突破主题的圈范沿心态构成的原生状态上下波动,从而凝结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因此,心、物关系的非逻辑化使李诗意象构造呈现出内容大于形式或溢出形式之美。  相似文献   

15.
双语语义表征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介了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有关双语语义表征的理论观点及其研究方法,重点总结了近几年来双语语义表征的脑功能成像研究结果,指出当前双语脑功能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 不同语言的语义表征是否具有完全一致的神经基础;2) 语言熟练程度和语言获得年龄对语义表征及其神经基础有什么影响;3) 两种语言的转换和翻译由哪些脑区负责,是否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肢体语言是非语言行为的一部分,它是由面部表情、头部动作、手臂动作、身体姿态等组成的传达信息的符号。改变传统以有声语言为主的教学方式,协调运用肢体语言,挖掘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所体现的游戏精神和启发诱思性,突出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引起教师的重视,并通过准确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肢体语言,以促进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大鼠对自然图像的认知效果以及在自然图像认知过程中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 SC)神经元的恐惧信息编码机制,采用条件性恐惧联结训练方法,设计了基于三种不同情感属性自然图像的实验方案(恐惧:"蛇"、中性:"树"、奖励:"鼠粮"),对大鼠进行了视觉认知训练。首先,从行为学分析了大鼠对具有不同情感意义自然图像的认知效果;其次,采用第一动作电位延时(first spike latency, FSL)以及Spike(峰电位)平均发放率两种编码方法,研究了大鼠上丘神经元在自然图像认知学习过程中的恐惧信息编码机制。结果表明,大鼠对奖励、恐惧、中性三种图像的抉择正确率分别在第6、22、26 d达到了75%基准线。训练后,在恐惧图像的刺激作用下,大鼠上丘神经元集群的平均FSL值显著低于训练前,且神经元集群的Spike发放率显著提高。这些结果揭示了恐惧信息能够激活大鼠上丘脑区,并通过SC脑区实现恐惧信息快速传递与表征。  相似文献   

18.
"山寨×"构式的衍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其实质是在身体体验现实表征的基础上,人类完形感知建构关联心理表征,并语符化认知完形的语言表征过程。该过程经历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体现了一个语言模因周期。在该过程中,以经验基础为前提的认知推理机制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琳琳 《科技信息》2009,(30):139-139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Gary B.Palmer)为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美国语言人类学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统,把它们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意象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中国的古典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本文试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以《登高》的两个英译本为例来探讨其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武术话语具有技术性、民族性和艺术性特征。武术口译应以话语成构的七条标准为原则构思译案,以求译文的准确度、整体性和动态美。译语文本构建的具体过程采取如下策略:"势名"采用意象法,异域概念与文化认知图式采用弥补手段,身势语等非语言形式信息采用同步解说法,会话交流采用话语层转换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