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石英谱振式力传感器加载机构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以柔性较链为基础的加载机构的数学模型。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机构产生盘差的主要原因是较链处有微小的拉压形;在机构中和传感器接触的横梁上存在一个不受偏载影响的点,通过改变传感器在机构中的位置到达该点,可以消除盘差。石英谐振力传感器加载机构理论及实验@程卫东@董永贵@冯冠平  相似文献   

2.
并联机构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和高刚度等优点,被大量应用于工程领域,该文针对风洞天平校准台6-DOF(degree of freedom)并联复位机构进行精度分析。利用D-H(Denavit-Hartenberg)方法分析每条支链运动传递过程,建立包含铰链制造误差的RRRPRR支链运动学模型。利用Qusai-Newton法分析不同结构参数下铰链制造误差对加载中心精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载中心精度与铰链偏移误差处于同一数量级,且呈线性关系;为降低铰链偏移误差对加载中心精度的影响,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较小定平台和较大动平台、较小平台铰链夹角以及较大的平台间距离。该研究为高精度风洞天平并联复位机构提供了重要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铰链四杆变点机构的变点位置进行讨论,并对其变点位置进行运动分析,进而得出铰链四杆变点机构通过变点位置后可能产生的构形.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三维测头集成度和测量精度,设计了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整体式三维测头机构.通过分析柔性铰链机构和其力学特性,建立了柔性铰链机构转角与受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柔性铰链转角的基础上,给出了柔性铰链的弹性系数k的数学表达式.由理论分析可知,测头受力F和工作台位移δ呈线性关系,从理论上保证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单轴柔性铰链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针对微机电系统中常用单轴柔性铰链机构原始理论设计的复杂性 ,提出了简洁而准确的单轴柔性铰链设计计算方法。从基础理论出发推导出了柔性铰链刚度及转角设计公式 ,分析了柔性铰链设计中结构参数与性能的关系。通过一种压电驱动微动工作台设计实例分析了单轴柔性铰链机构在微机电系统中的应用。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的简便、可靠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铰链四杆直线机构在特殊位形下解析综合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在一种特殊位形情况下综合连杆曲线具有4点接触直线(Ball点)的铰链四杆机构的解析方法,用该方法综合铰链4杆机构可预先给定欲逼近直线上的点及2个固定铰链点的位置,推导出了综合公式并给出了综合示例,证明了综合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常用微驱动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压电式微驱动器,采用柔性铰链机构实现无机械摩擦、无间隙的高灵敏度微驱动,利用柔性铰链杠杆放大原理增加了叠层式压电陶瓷位移输出.满足了在激光测量系统中作为移相器的工作要求.文章对柔性铰链机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优化了机构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8.
某一特殊普通面对称Bricard机构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健  吴洪涛 《应用科技》2011,38(1):54-58
该文的研究对象是一种特殊的Bricard6R机构——普通面对称机构.在6根连杆等长,且铰链连接、偏置为零的情况下,分析了连杆的闭环方程,得到了输入输出角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得出该机构的彼此相间隔的三点构成的平面相互平行.然后,通过Adams仿真,验证了之前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发表的《柔性铰链微夹持机构的研究》一文中,对所设计的柔性铰链微夹持机构进行了研究,由于理论计算中将柔性铰链视为理想铰链,导致计算的位移放大倍数与实验数据存在很大的出入实际上只需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文献[1]给出的柔性铰链计算公式,即可准确地计算出该夹持机构的放大倍数,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具有5点接触直线的铰链四杆机构的解析综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在一种特殊位形情况下综合连杆曲线具有5点接触直线的铰链四杆机构的解析方法。用该方法综合铰链四杆机构可预先综合欲副近直线上的点,直线方向以及一个固定铰链的位置。推导出了综合公式并给出了综合示例,证明了综合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双孔平行梁作为弹性元件的称重传感器,分析应变计粘贴时的倾斜角度对称重传感器偏载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偏载误差与载荷作用点偏移距离成线性关系;一般情况下,纵向偏载误差小于横向偏载误差;减小因为应变片粘贴倾斜角引起的偏载误差的办法是,改进应变片粘贴工艺,使应变片倾斜角相等且尽量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现有线性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和分析了其负载误差较大的不足,提出了新结构线性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分析了它的输入输出特性,并进行了仿真.从仿真结果看,新结构线性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的负载误差得到大幅减小,线性度得到提高,有效地改善了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3.
点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点荷载试验的方法和岩石在点荷载试验中的破坏机理,阐述了点荷载试验的适用性以及在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根据大量实测数据,用蒙特卡罗法得出了点荷载强度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更充分挖掘多元负荷序列间的有效信息,从而提高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集成贝叶斯超参数优化算法、注意力机制的长期和短期时间序列网络(long and short-term time-series network with attention,LSTNet-attention)以及误差修正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首先,构建基于贝叶斯优化的LSTNet-attention模型进行初步预测,利用贝叶斯算法优化模型多个结构参数,降低人工设置参数的随机性,并通过注意力机制合理分配特征权重;然后,通过基于贝叶斯参数优化的极端梯度提升算法(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误差修正模型来挖掘初步预测误差序列中潜在、未被利用的有效信息,进行误差预测和修正,进而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通过使用澳大利亚某地真实负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预测模型相较于其它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可为负荷预测等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岩石的弹性刚度与岩石力学特性的内在关系,该文在对380块岩石样本进行了点载荷的载荷与变形试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载荷与位移的基本关系,概化了其载荷位移的3种过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刚度和回归分析,得到了点载荷试验的刚度是一重要的岩石力学参数的结论。对进一步揭示点载荷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刚度分析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变死区动态补偿的电液比例高精度点位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针对以静扭矩为主的负载特性造成阀控马达特性的变死区特点,解决点位控制由于变死区引起的大定位误差问题。方法 选定一个死区补偿初值,以定位精度为目标,根据系统动态响应过程中的误差和误差变化特征信息,由死区补偿自学习算法寻求合适的死区补偿修正量。结果 在大范围内取不同负载扭矩值时,采用了变死区动态补偿算法均能得到高精度的定位控制。结论 采用变死区动态补偿方法,解决了电液比例阀控马达点位控制由于变死  相似文献   

17.
全尺寸飞机柔性起落架静力试验中,起落架受载变形引起加载力线改变,从而带来加载误差。为提高加载准确度,起落架随动加载技术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随动加载模型的分析,得出该加载技术试验过程中理论上依然存在加载误差。采用向量、矩阵运算结合力学平衡方程推导得到随动加载技术误差计算公式和载荷修正公式。选取某型飞机起落架静力试验典型工况(两点滑行刹车)进行载荷误差评估、修正与验证。结果表明:随动加载技术试验过程中航向和垂向最大加载误差小于工程允许的1%误差,侧向加载误差引起的最大约束反力误差小于工程允许的5kN;载荷修正后,最大约束反力误差小于2kN,加载准确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柔性起落架发生变形后载荷误差并进行修正,为起落架静强度试验过程中主动载荷和约束点载荷误差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软件定义网络将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进行分离,并提供开放的编程接口,实现网络的可编程化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管理的灵活性。在传统无线局域网中,终端通常依据信号强度选择接入点,这一机制往往会造成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及接入点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提出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无线局域网架构及一种负载均衡切换策略,利用控制器的全局视角与集中管控能力实现对接入点的实时监测,分析其状态信息并计算权值,由控制器根据负载情况向接入点下发流表,完成对网络的管理。硬件和计算机仿真平台实验表明,与传统的无线局域网架构相比,该方案有效提高了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平衡了接入点的负载,降低了数据在终端切换过程中的传输时延,提高了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两级星型五分支传动系统的均载问题,根据该系统构成功率流动闭环的特点,推导扭转角变形协调条件,结合力矩平衡条件,运用当量啮合误差理论,建立静态条件下的均载力学分析模型,求解得到均载系数,分析制造误差、安装误差、构件浮动对均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轮、内齿圈、星轮的误差单独影响均载特性时,内齿圈的误差影响最大,各构件制造误差影响的均载系数随时间做周期变化;太阳轮基于花键间隙浮动和内齿圈径向浮动,改善了均载特性,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国产化高精度商用电子秤传感器的设计计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力学模型的建立,力—应变分析,传感器结构参数设计,传感器受力点的变动与输出的关系亦即四角效应分析,激光散斑干涉法实验与理论分析计算的比较等一系列步骤,为获得高精度和长期稳定性保持在1/3000 F·S 的传感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文章还就传感器的零点不平衡、灵敏度温漂及蠕变等补偿技术提出了理论分析与实际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