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提高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络合-白土脱氮工怪兰炼减四线去蜡油进行了精制,以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全性能。分别考察了白土精制和络合脱氮对兰炼减四线去蜡油氮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昌军  刘明军 《甘肃科技》2010,26(20):35-39,60
润滑油白土补充精制装置采用润滑油基础油脱氮-吸附精制工艺,将润滑油基础油液相络合脱氮工艺与低温吸附精制相结合,在此基础上,用微量的高效吸附剂代替活性白土(取消加热炉),使润滑油基础油精制所需的固体精制剂用量减少了90%,不仅提高了油品质量和收率,降低了能耗,并且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幅度地减少了固体精制剂的消耗量,极大地减少含油废白土和粉尘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化工     
提高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新工艺-络合脱氮法;IMC-石大1号高效缓蚀剂;重油催化裂化柴油非加氢精制新技术;重质原油降粘技术;油田油水管道常温除油化学清洗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国石油大庆化工研究中心为提高微晶蜡产品质量而开发的络合脱氮-加氢精制组合工艺技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络合脱氮-加氢精制组合工艺可有效改善微晶蜡产品的质量,具有操作条件缓和、投资小的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选用癸二酸二异辛酯(DIOS)航空润滑油基础油作为研究对象,借助高温氧化加速模拟装置,结合理化性能检测和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评定,重点考察了高温作用下油样性能及其氧化安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当作用温度在180~250℃范围,油样的运动黏度.ν40由10.99 mm2/s下降到10.59 mm2/s,衰减值为0.40mm2/s,而当作用温度超过250℃后,油样的黏度和酸值都急剧下降,至300℃时黏度值为8.78mm2/s,衰减幅度达到20.62%;酸值由250℃时的1.16mg KOH/g增大至300℃时的12.44mg KOH/g;说明高温,尤其是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热点温度是导致油品品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利用PDSC获取实验油样的起始氧化温度(IOT)和氧化诱导期(OIT),IOT和OIT的变化趋势进一步验证了温度越高,油样的氧化安定性越差;同时,利用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了油品氧化的反应活化能及动力参数,与IOT和OIT值评价油品氧化安定性的结果相符,表明从动力学角度评价油样的氧化安定性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大庆焦化柴油为原料,进行了焦化柴油络合脱氮剂的研究.考察了剂油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沉降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脱氮工艺条件.利用络合脱氮-加氢精制组合工艺,在温度360℃、压力6.0 MPa、空速1.5 h-1、氢油比800:1及相同的加氢精制催化剂的条件下,以焦化柴油及其脱氮油为原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以重质润滑油基础油为原料,采用活性白土和自制的脱酸吸附剂WK-Ⅱ,考察了重质润滑油基础油吸附脱酸后的脱酸效果和氧化安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对重质油650SN进行脱酸精制,活性白土用量需5%才能满足中和值要求,而WK-Ⅱ脱酸吸附剂仅需1.5%.中和值越小,其氧化安定性越好,当中和值为0.030mgKOH·g-1时,氧化安定性可达到180分钟.用WK-Ⅱ对重质基础油进行脱酸精制,平均每个百分点吸附剂可脱除基础油酸值0.04-0.05mgKOH·g-1,且中间基基础油比石蜡基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明显要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构筑湿地废水脱氮效率较低的问题,论文对构筑湿地传统硝化工艺作了改进以考察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的可行性.采用改进的非饱和与饱和层结合的垂直流湿地及水平流湿地组合工艺,与传统的垂直流湿地硝化与水平流湿地反硝化的脱氮工艺对比研究;并采用分子生物学荧光免疫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厌氧氨氧化细菌进行鉴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途径在构筑湿地中具有实现的可行性,脱氮效率高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9.
借助高温模拟氧化装置,考察了不同温度和金属催化作用对国产某型航空润滑油(X)的颜色、运动粘度和酸值的影响.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对该航空润滑油的高温氧化安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油样的起始氧化温度(IOT)和氧化诱导期(OIT).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X的颜色从浅黄色变为黄色、棕色直至黑色;航空润滑油的OIT值能灵敏地反映油样间氧化安定性的差异;温度对X的粘度、酸值和OIT的影响相对较小,而金属催化则使其粘度大幅降低,酸值明显增大,OIT值有所降低,导致X的氧化安定性明显下降;金属铁比金属铜对X的热氧化安定性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溶解度参数法筛选油品脱氮萃取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提高润滑油的质量,必须对其进行溶剂萃取脱氮精制处理。用改进的溶解度参数法在不同温度下定量估算萃取溶剂对溶质的溶解能力和选择性,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溶剂的溶解能力与选择性是互相矛盾的。其中溶解能力与选择性可用无限稀释活度系数表示,而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用Helpinstill-Van Winkle推算法计算。选择五种溶剂对减压侧线油进行萃取实验并测定溶剂对油品中碱氮化合物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理论估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基本吻合。兼顾溶剂对碱氮化合物的溶解能力与选择性,在五种溶剂中BMA是性能较优的油品脱碱氮溶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汽油机油基础油和添加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汽油机油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随着现代汽油机的设计和驾驶工况的变化以及环保节能的要求而不断发展 ,相应地对基础油和添加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球锈蚀试验 ( BRT)、氧化安定性试验 ( TFOUT)、程序 VE油泥生成和阀系磨损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考察了基础油和添加剂对现化汽油机油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协和作用。结果表明 ,为了满足现代汽油机油性能的要求 ,对基础油和添加剂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  相似文献   

12.
对高、低温费托合成联产中烯烃的加工方案及关键工艺进行了分析综述。优选了以润滑油、C4—C8直链α-烯烃、聚丙烯为烯烃下游产品的方案。分析了烯烃及后续产品加工方案中的两个关键技术工艺,即直链α-烯烃和聚α-烯烃PAO(poly alpha-olefin)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工艺;认为IFP公司的Alphaselect工艺是与高、低温费托合成联产匹配度最佳的乙烯齐聚制直链α-烯烃工艺,以C8—C12的直链α-烯烃为原料来生产PAO基础油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用环境友好润滑剂低温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论述了环境友好润滑剂的研究意义及植物油作为润滑油基础油的可生物降解性 ,重点分析了润滑油的低温成胶理论及动力学 ,揭示了凝胶化过程的动力学规律 ,并根据流体活化能理论分析了影响润滑油低温性能的因素 ,从而为研究改善润滑油低温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废油再生的方法可分为两类。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硫酸/白土法,蒸馏/加氢法,萃取/加氢法和絮凝分离法。絮凝分离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条件容易掌握、无酸渣污染、可使废油中的各种成分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适合于当前我国国情,应该得到扶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TEA络合铁法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发了以TEA为Fe^3+的络合剂和脱硫吸收剂,以柠檬酸作为Fe^2+的络合剂的二元络合体系,研究了脱硫剂的选定,模拟试验,副反应和对有机硫的吸收及腐蚀挂片试验等,研究证明,脱硫剂具有脱硫效率好,硫容量高,副反应小,溶液稳定,成本低,腐蚀性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于油基钻井液,加重剂颗粒的表面多数为亲水性,如何使其在油包水乳状液中均匀分散不沉降将直接影响钻井液的静态密度;同时,地层中的亲水粘土颗粒侵入油基钻井液时会趋向于与水结合发生颗粒聚集,从而影响钻井液的流变性。为解决以上问题,针对亲水性重晶石、粘土在油基钻井液中聚集导致钻井液稳定性变差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开展了防止聚集的润湿性添加剂选择评价方法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重晶石粉末在不同润湿剂的油溶液中最终的沉降稳定体积不同。该体积的大小受限于沉降体内毛细孔道的润湿性质,润湿性越强,束缚在重晶石沉降体积中的液相就会越少,使得重晶石的沉降稳定体积就小;反之,重晶石的沉降稳定体积就越大。据此现象归纳出评价润湿剂的一种简单易行的实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菜籽油应用于润滑油基础油抗氧化性能比较差的缺点 ,合理地选用在矿物基润滑油中作用性能良好的抗氧剂 ,考察其对菜籽油抗氧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 ,DNA和 Tp 两种添加剂能显著提高菜籽油的抗氧化性能 ;T2 0 2、Cu DTP等在矿物基润滑油中起着优良抗氧化性能的添加剂在菜籽油中作用效果不显著 ;在矿物油中兼起抗氧作用的 T70 6在以菜籽油为主的基础油中抗氧抗腐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改性ZSM-5分子筛作为催化剂,对加氢尾油催化裂解脱蜡生产润滑油基础油。文中考察水蒸气和磷改性催化剂的积炭,并建立了催化剂积炭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水热处理磷改性ZSM-5分子筛的积炭量较小,低于未改性和单纯磷改性或水热处理的,并获得了合理的结焦动力学方程,可预测催化剂上的积炭含量。  相似文献   

19.
硅烷偶联剂对粘土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硅烷偶联剂对粘土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可改善填料与橡胶基体界面的物化性质,提高补强度。本文应用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硅烷偶联剂对高岭土、伊利石等粘土矿粉的表面改性作用。指出这些粘土矿粉经偶联剂处理后的红外吸收光谱,在铝羟基振动频带的吸收峰发生明显变化,偶联剂分子的水解基团与粘土表面的活性基团发生键合,使粘土表面有效改性。这种改性的粘土填料对橡胶有较好的补强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油液分析的船舶尾轴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监测船舶尾轴承状态,以受控船舶尾轴管装置(尾轴及轴承)为监控对象,综合运用油液监测分析技术对尾轴承润滑油进行定期取样监测,获取相应检测数据,通过对每个取样周期检测参数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和科学分析,判定尾轴承的技术状态,给出故障诊断意见,提出检修建议,并在实际抽轴检验中验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油液监测分析技术在尾轴承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