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整体呈现浅部资源较少,而深部储备量丰富的特征.深部煤层埋藏较深,埋深在1,000, m以下的储量约为2.95万亿吨,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矿井开采每年以8~12, m的速度向深部发展,东部矿井每年10~25, m,开采深度超过800, m已有200多处,超过1,000, m已有47处,仅山...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3):49-51
我国每年特厚煤层产煤近4亿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5%,是煤炭能源供给的重要部分.多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巷道掘进多采用掘进机与锚杆机的交叉换位施工工艺,存在煤炭行业亟待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 (1)煤岩支护能力不强、煤壁垮塌、顶板冒落事故多发、矿工伤亡风险大.  相似文献   

3.
华北型煤田是我国重要的聚煤区和产煤基地,煤质好,区位优势明显。但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多变,煤层开采受巨厚奥灰岩高承压岩溶裂隙水威胁,特别是岩溶陷落柱突水,由于其构造隐蔽、突水量大和水压高、来势猛,往往造成矿井淹没等特重大灾害。建国以来已发生9起陷落柱特重大突水淹井矿难,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瓦房店市袁家沟制碱石灰岩矿床,是辽宁省目前唯一一个以优质化工制碱和黑色冶金熔剂为勘查目的,并提交普查报告的特大型优质石灰岩矿床。该矿床的主要特征为矿床规模大、质量好,333+334类资源量4.20亿吨,其中仅制碱石灰岩矿资源量就达3.37亿吨,相当于6.6个大型优质制碱或冶金熔剂矿床;矿体厚度巨大、开采条件优越,该矿床为单一层状矿体,矿体平均厚度82.55m,是大型矿床15m标准厚度的5倍多;矿床自然地理和交通位置好、幅射面广、运输成本低,可为辽宁中部鞍山、营口、辽阳和辽宁南部大连地区以石灰岩为主要和辅助原料的化工制碱、建材水泥和冶金熔剂等工业企业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15-15,17
1 总体目标与任务 (1)初步查明东、西准噶尔、西昆仑和西天山地区重要斑岩铜(钼、金)成矿带的区域成矿背景、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2)建立斑岩型铜(钼、金)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等成矿预测体系;(3)建立高寒山区和干旱荒漠区等自然景观区的高精度、大测深物探、化探和遥感等勘查方法技术组合体系;(4)圈定大型斑岩铜(钼、金)矿集区1~2处;提交找矿靶区4~5处、大中型矿床勘查评价基地1~3处;提交资源量铜50万吨、金20吨;(5)培养研究生4~6名.  相似文献   

6.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由煤炭开采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急待解决的问题。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矿山最主要的污染源。煤矸石山对大气、附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一直是煤矿及周边居民的“心头之患”。一般而言,煤矸石占煤炭产量的10%~20%,据不完全统计,煤矸石年产量约达3.5~7亿吨。由于我国煤矸石的利用率还不到30%,大量矸石还要在地面堆积形成煤矸石山。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小麦的种植面积大约为22556万公顷,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库统计显示,1991~2001年世界小麦平均总产量为5.27亿吨,占谷物总量的28.48%,世界小麦主要集中在亚洲、俄罗斯、北美和欧洲;我国是世界上种植小麦面积大、产量高的国家,种植面积高达3000万公顷,占世界小麦种植面积的13.3%.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综合开发内在潜力大,发展的景十分广阔。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近1/4左右。2005年玉米播种面积273万公顷,总产1380万吨,约占全省粮豆总产量的40%以上,最高达46%,可见玉米生产在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玉米的作用举足轻重。但由于旱灾发生频率高,受害面积广,减产幅度大,特别是春旱、春夏连旱严重,致使玉米产量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主要分布在中国近海从黄海南部至南海中部海域,是我国近海特产鱼类。目前养殖大黄鱼的年产量已达10万吨,其中福建省年产量8万多吨,占85%以上。每年直接产值数十亿元,加上相关产业,整个产业链创造的年产值达百亿元以上,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大黄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由于连续多代未加选育地人工繁殖、近亲交配,导致养殖大黄鱼种质发生明显退化,主要表现为生长变慢、成活率下降、抗逆性差、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大黄鱼养殖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深入开展大黄鱼遗传改良研究,培育高产优质抗逆良种,减少病害发生,提高生长速度和提升品质,是当前大黄鱼养殖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维护产业健康与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煤火力发电煤炭消耗占原煤产量一半以上。我国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同时由于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使得近年来进口煤采购数量加大,导致目前燃煤电站煤源复杂,90%以上的燃煤锅炉因煤源变化无法燃用设计煤种,严重影响锅炉效率,污染物排放升高。电站锅炉设计基本原则是“以煤定炉”,即以预先设定的煤种来设计锅炉本体等;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锅炉无法燃用设计煤种时是“以炉配煤”,即以确定的炉型混配煤种。针对来源几十种、多达上百种煤种,科学混煤燃烧是保证锅炉在复杂煤种条件下安全、经济、环保运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1996年审定公布的煤炭科技名词共2603条,涵盖了煤炭科技各主要领域所有的常用基本词,每一词条都给出了尽可能准确简明的定义。在煤炭行业,运用现代术语学的原则,系统、全面地整理行业名词这还是第一次。这一成果现在已在统一和规范煤炭科技用词方面发挥作用。古老而又年青的采矿业是综合了地质、土建、测量、机械、电工、化工等多种学科的技术或工艺。其主导学科——采矿学,因受自然因素的严重制约,存在着重应用、重方法、重生产而少理论、少学说、少实验的状况。人们至今仍不能完全避免瓦斯和围岩的重大事故,除了管理方面等人为因素之外,其更主要的原因是还没能完全掌握它们的内在运动规律,因而还不能对瓦斯和围岩的活动作出及时和准确的预报。采矿科技的上述特点反映在矿业术语上就是由其它学科或普通词语转用的术语较多。在审定时如果只定名,而不将名词所代表的概念明确界定出来,仍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或混乱。例如:“上(下)山”是指“位于开采水平以上(下),为本水平或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而不是一般意义的上山或下山活动。又如:“阶段”是指“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而不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一段时间或过程。我们在审定时定名和定义同时完成,这是很必要的。在审定中,根据现代术语学的原则,首先考虑的是定名和定义的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等原则,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习用性,也就是约定俗成的原则。经验说明,在两者发生矛盾时,如何把握或取舍是一个很难又很关键的问题。过严,会使审定的名词脱离实际,甚至造成新的混乱;过松,又违背了审定名词的宗旨。我们对不那么科学但已长期或广泛使用的名词,只要无碍大局,尽量用“又称××”的办法处理,留待日后逐渐统一。只有经研究认为必改的,才用“曾称××”处理。所作的取舍,是否最为理想,尚需时间证明。下面重点介绍若干名词的审定情况。一、瓦斯,沼气,煤层气与甲烷由于这四个词的概念相近,又长期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义,在煤炭行业使用混乱,造成信息交流不便。审定时经慎重研究,认为:1.甲烷(methane) 化学结构式为CH4。是单一气体化合物,在煤层及其围岩中有大量贮存,是构成瓦斯或煤层气的主要成分,对煤炭行业极为重要,但因这是一个重要的化学词,而未将其列入这次审定范围。重要的是要正确使用这一科学名词。凡是能够确定是专指甲烷的场合,就不要用“瓦斯”或“沼气”。2.沼气(marsh gas) 这个词在农村能源和生物化工行业,以至日常用语中使用很广泛。根据众多权威的工具书,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化工辞典》、《现代科技词典》,美国的《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erms》(McGraw-Hill)等书,其定义是明确的、一致的。主要有三个要点:1)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但不超过70%,其它还有25%左右的二氧化碳和5%左右的微量气体。2) 产于沼泽底部。3) 成因于植物体在无氧条件下的腐败。可见沼气是一个专指性很强的名词,不能任意改变它的含义,或用它代替其它气体。甲烷来源于沼气。某些词书中把沼气和甲烷完全视为同义词,是不正确的,作为近义词是可以的。根据术语标准化“单义性”的原则,有了甲烷这个科学名词,就没必要再引入沼气一词来代替它,两者一指单一气体,一指混合气体,概念并不相同。沼气一词大量进入煤炭科技文献只是在50年代末农村大办沼气之后,此后时而用它来指甲烷,时而又指瓦斯。造成概念上的混乱。考虑到上述情况,这次审定时也没有将它列入。3.瓦斯(gas,firedamp) 瓦斯一词在煤炭行业中使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它来源于日本人用日文汉字瓦斯的发音来翻译很多西方文字中共有的gas一词。然而如今日文中已基本不使用瓦斯一词,而是和对待其它外来语一样用片假名书写,即写为ガス。gas一词是荷兰化学家J.B.Van Helmont(1577—1644年)根据希腊文χαοs 提出的。目前已为多数拉丁语系的文字采用。它普遍的含义是指任何呈气态的完全弹性的流体,简言之就是气体。它的另一个极普遍的含义是专指某些不寻常的气体,如可燃可爆气体(城市煤气、天然气、煤层气、石油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各种军用毒气、窒息性气体等),特殊用途气体(麻醉用笑气、气艇中的氦气等)。这种一词二义或一词多义的现象在语文中屡见不鲜。犹如中文“气味”一词,一般指任何可用鼻子闻到的感觉,另外特指难闻的感觉。gas译为瓦斯,恰恰代表了第二种含义。在我国各行各业仍有广泛的使用。如瓦斯炉、瓦斯罐、瓦斯枪、催泪瓦斯等等。在这里不能或不便用“气体”或“毒气”、“燃气”等代替。在审定煤炭科技术语时,有个别意见认为:gas的含义是气体,人所共知,瓦斯属于对gas的错译,而且只有煤炭系统还在使用,所以应予以废除。经研究认为这样做理论上并非没有可能,实行起来却会有极大困难,并且会引起混乱。原因是瓦斯一词使用广泛,历史悠久,其构词简单,易于派生新词,因此难以用其它词完全代替。假如我们不说“高瓦斯矿井”,用“高气体矿井”代替会使人不知所云;用“高甲烷矿井”或“高二氧化碳矿井”则既无此细分的必要也未见得切合该矿井的实际。说“高煤层气矿井”也不完全恰当,因为此处瓦斯指矿井瓦斯。“瓦斯”和“气体”同为gas的正确译名。这种译法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使“气体”具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另外,在英文中还有一个煤炭行业未有且常用的字firedamp,它指的就是煤体中存在可燃气体,最恰当的中文名词就是瓦斯。可见瓦斯一词有存在的必要,问题是瓦斯具体所指的气体在不同行业有所不同,其概念有不确定性,在不同的行业需要用各自的定义来界定。瓦斯的定义在中外矿业文献中不下十余种,主要分为三类:1) 指单一气体——甲烷。2) 指某一类或几类气体——如有害气体,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等。虽符合瓦斯一词普遍的本意,但过于笼统。使瓦斯成为一个外延很广而内涵狭窄的抽象概念,因此能正确使用的范围变小。3) 指某一种混合气体。其中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把瓦斯定义为甲烷与空气的混合物(见于美国文献),这种定义对于“瓦斯爆炸”等用法固然很恰当,但对“瓦斯突出”、“瓦斯抽放”、“瓦斯聚积”、“瓦斯储量”等常见用法就不确切了,因为突出,抽放和聚积的是没有和空气混合的煤层气。至于瓦斯储量更是不包括空气了。二是把瓦斯定义为:植物在成煤过程中生成的大量气体,又称煤层气(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这一定义相对来说更合理,因为a.煤层气是个具体概念,专指性强,不易混淆;b.煤层气是井下甲烷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确定矿井瓦斯等级的主要根据;c.煤层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约占90%)和二氧化碳(3%—5%)。煤矿中的主要危害——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都是煤层气造成的。是井下最主要的有害气体来源。煤矿中次要的有害气体来源是:炸药爆炸产生的气体、机电设备挥发的气体、采空区有机物的腐败产生的气体。它们和煤层气共同构成“矿井瓦斯”。综上所述,在审定的煤炭科技名词中仍保留瓦斯词条,但没有直接给瓦斯下定义,只是指出瓦斯“在煤炭界习惯上指煤层气或矿井瓦斯”。4.煤层气(coalbed gas,coalbed methane)煤层气是有机质在古代成煤过程中生成的天然气,以吸附、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及其围岩中。作为一种较洁净能源今后将会加大开发力度,这一名词使用已日益广泛。二、地下开采(underground mining)对于由人进入地下进行采矿作业的方式有“井工开采”或“地下开采”两个名词,而以前者使用比较普遍,这次定名为“地下开采”。原因是①“井工”不能完全表达“地下”的含义。有很多矿,特别是中小型矿不靠立井或斜井,而靠“平硐”进入地下。②和国际通用术语一致。英文的underground mining和俄文подземная разраδотка都是“地下开采”的含义。③可以和“露天开采(surface mining)”相对应,体现了系统性原则。同样道理推荐使用“地下矿”代替“井工矿”。三、顶板垮落(roof caving)过去对顶板岩石的下落有许多叫法:“顶板冒落”、“顶板塌落”、“顶板崩落”、“顶板陷落”等。这次审定凡发生在采空区,人为的、预期的顶板岩石坠落称为“顶板垮落”,这是“放顶”后的产生的现象。而“顶板冒落”(roof fall),或称“冒顶”是指发生在工作区,事故性的、未预期的岩石坠落。其他叫法都不再推荐使用。四、采出率(recovery ratio)采出率是指采出煤量占动用储量的百分率。在煤矿生产管理上是一项重要指标,往往称为“回采率”。然而采出的煤量不仅包括回采煤量,也包括掘进煤量和其他回收煤量,在生产统计时很难将这些煤量分开,故称“采出率”比较确切。真正的回采率英文为extraction ratio,指“已采面积占设计开采总面积的百分率”,是靠图纸计算或估算得出的。五、煤-岩巷(coal-rock drift)对于巷道断面中既有煤炭也有岩石的巷道原来多称为“半煤岩巷”,这种叫法不太恰当,因为按照定义凡在巷道中煤(或岩石)的断面积占巷道总断面积的百分率在20%到80%之间的都属于“半煤岩巷”。这个半字既欠准确,也属多余。称为“煤-岩巷”比较恰当,而且和英文完全对应。六、煤层产出能力(coal seam productive capacity)定义为煤层单位面积内的煤炭储量。原来一律称为“煤层生产能力”,其科学性较差,因为生产是人的社会活动。生产能力只有生产者或他们操作的生产工具才能具有,而被生产或加工的对象,如原料、土地或煤层是不具备生产能力的。我们可以说“某厂生产汽车”,但不能说“长白山生产人参”,只能说“长白山出产人参”。现在定为“煤层产出能力”,没有了上述毛病,缺点是名词太长,过于直白,有人提议改为“煤层丰度”,概念不变,比较简练,更像个科学名词,缺点是不易理解,而且“丰度”与“风度”谐音,易生误解,最终没有采纳。七、切口(stable,niche)在机械化采煤的长壁工作面中,为了机采工艺的需要,在工作面两端或中间用人工超前开出的空间称为“缺口”,也有称“机窝”、“壁龛”、“切口”的,最终决定称“切口”。因为“缺口”是一个用处广泛的普通词汇,“机窝”属俗语,且没有表达实质内涵,“壁龛”虽然比较形象,但用字太冷僻,不易理解,而“切口”较好地表达了它是“采煤机切入煤壁之口”的意思,比较贴切。八、基本顶(main roof)又称“老顶”。老顶在采煤界是个几乎人人皆知,历史悠久的名词。然而和“老塘”、“老空”、“老窑”等名词一样明显来源于俗语、口语。这倒无关紧要,问题是老顶表达了错误信息,它和它下面的“直接顶”和“伪顶”相比,从生成年代来讲非但不老,恰恰是比较年青的。“老顶”的英文为main roof;俄文为оснавная кровля;德文为Haupthangendes都是“基本的顶板”或“主要的顶板”的意思。所谓“基本”或“主要”不仅表示在矿压显现中起主要作用,也表示其厚度占上覆岩层的基本部分,比较确切。但考虑到老顶已约定俗成,作“又称”处理。九、挖底(floor dinting)在巷道中挖去部分底板岩石的作业过去多称为“卧底”。也有称“起底”的。根据各种语文词典,卧字作为动词只有躺、睡等意思,而没有下挖含义。而“卧底”属于方言,含义与这里相去甚远,显然不适于用作科技名词。在煤炭行业所以出现“卧底”一词可能是“挖”与“卧”读音很相近,错写的缘故。十、洁净煤技术(clean coal technology)这是近年来使用日益增多的名词。指的是在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技术。所说的洁净是针对煤炭从生产直至利用的整个过程,决不仅只是针对煤炭本身的品质而言的。因此这种洁煤技术范围很广,已超出了煤炭工业本身。由这个词近来引伸出一个新词——洁净煤,并已逐渐扩大了使用范围。然而,洁净煤的定义是什么?有没有技术指标?对此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英文的clean coal中文一向称为“精煤”,泛指经过分选获得的高质量产品。在硫分,灰分等方面有一定的质量标准,但不可能低到无硫、无灰。因此不译为“净煤”而译为“精煤”是有道理的。即使能达到无硫、无灰、无杂质,作为化石燃料的煤,在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虽然,洁净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也需有一个公认的客观标准。基于上述考虑,“洁净煤”没有列为主词条。留待以后补充。笔者认为clean coal technology中的clean似应视为动词,译为“洁煤技术”,不但更切合原意,而且既简单明了,又不会产生上述问题。十一、统一了某些混乱的名词将露天开采的“边坡”、“帮坡”统一为“边帮”;将“阶段”、“梯段”统一为“台阶”;将选煤的“回收率”、“出率”、“出量”统一为“产率”;将“实收率”、“抽出率”、“采收率”统一为“回收率”;将“废石”、“矸子”、“碴石”、“洗矸”统一为“矸石”;将地下开采的“小阶段”、“亚阶段”、“分阶段”统一为“分段”;将提升机械的“滚筒”、“绳筒”、“绞筒”统一为“卷筒”;将运输机械的“皮带运输机”、“皮带输送机”统一为“带式输送机”等。审定中还校正了外国科学家的译名,统一了计量单位,规范了数理化等方面的基本词汇,审查了技术数据和代表符号。某些一时不能统一的名词用“又称××”处理,如“煤阶”又称“煤级”。留待日后解决。 * 殷永龄高级工程师是煤炭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7,(9):30-31
航空与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是俄罗斯。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国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千米(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其欧洲领土的大  相似文献   

13.
温室气体在石油开采中资源化利用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工业和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日益增加,由此导致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正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温室气体中CO2气体占65%以上,控制CO2排放已经成为国际行动。实行CO2高效利用与地质埋存相结合的技术思路是缓解环境污染压力、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在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化利用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原油粘度和含蜡量高、原油与CO2的混相压力高等对CO2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挑战性的理论和技术难点,提出了温室气体在石油开采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中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1)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CO2埋存及利用评价体系问题;(2)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CO2埋存的基本地质理论问题;(3)注CO2混相采油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理论问题;(4)注CO2驱动过程中的渗流力学问题;(5)CO2分离、运输与防腐的相关科学问题。本文对每个问题所包含的内容作了分析,并指出了在研究问题过程中需遵循的思路、对策与途径,为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一体化技术思路体系的研究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07,(13):53-53
目前全国20万口油井中,有杆泵采油井数约占人工举升采油总井数的70%左右,即14万余口。有杆泵采油设备主要包括地面抽油机、井下抽油杆串(由抽油光杆、抽油杆和接箍构成)及抽油泵三部分。其中,抽油光杆是有杆泵采油的关键部件之一,是抽油杆串中从上至下第一根抽油杆,用于连接驴头辫子与井下抽油杆串,并将地面往复动力传递给井下抽油杆串;此外,  相似文献   

15.
煤热解过程的模型研究受限于集总方法和经验参数,不能在做出具有一定精度预测的同时辅助对热解过程的机理进行研究。BMCP (boltzmann-monte-carlo-percolation)模型从组成煤的共价键出发,通过对热解过程共价键"解离-生成"机制的描述并结合渗透理论,给出不同条件下不同媒热解过程的共价键变化以及产物分布信息,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不超过20%;通过对"解离-生成"机制的不同假设,BMCP模型判断出热解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共价键断裂步骤。此外,通过引入其他方法得到的原理性假设或经验参数,BMCP模型的预测结果还可得到进一步扩展。BMCP模型的建立和发展可为复杂化学反应体系的模型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减少和供需矛盾的日益增加,利用天然气合成化学品以减少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石油资源的局面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课题。乙炔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平衡我国庞大的氯碱工业生产的需要,又是以乙炔为原料进行聚氯乙烯(PVC)、醋酸乙烯、丙烯酸、1,4-丁二醇等大宗化学品合成的工业生产体系。仅以PVC为例,目前我国PVC产能为400万吨/年,需求量为600万吨/年,其中70%以上是采用乙炔为原料生产的。长期以来,国内基本上都是采用电石法生产乙炔。但电石法生产乙炔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难以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冰川退缩和变薄。分析表明,我国的多数冰川(占44.6%)在后退和变薄,雪线在上升。冰川后退的平均速度为每年10~20米,其中后退速度最快的是昆仑山,超过了100米,后退量最大的是天山和祁连山。沙漠化土地明显扩展。沙漠化是在干旱多风和砂质地表条件下,人为活动导致脆弱生态平衡的破坏,地表出现风沙活动,使非沙漠地区出现了沙漠化的环境退化过程。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沙漠化进程加快,近年来我国的沙漠化以每年210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扩展。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下沉和沿海地带海水入侵。由于干旱造成过量开采地下水,现在全国已有20多个…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我国第二大蔗糖生产基地,全国“双高甘蔗”优势产区,甘蔗产业是国家和云南省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十一五”以来,云南甘蔗种植面积达450万亩以上,蔗糖产量突破200万吨,工农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由于云南光热资源丰富,除甘蔗外,香料烟、马铃薯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水稻、蔬菜和水果等传统作物也有较强的可比效益,迫使甘蔗的种植区域不断向旱地和坡地转移,旱地甘蔗所占比例达到80%。云南也是全国乃至全球极干旱的主产蔗区,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十年九旱,干旱年年有,大小程度各不同”,且随着气候变暖,干旱发生的频率、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给云南蔗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原料及蔗糖产量大幅波动,十分不利于蔗糖产业的平稳发展。如2009年入秋以来,云南甘蔗生产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因抗旱品种缺乏,甘蔗原料产量因旱减产400万吨,食糖减产46万吨,全行业损失超过40亿元。为此,大力开展抗旱甘蔗品种选育,加速抗旱品种的推广应用,采取科技措施增强蔗糖产业抗击干旱的能力,是保证云南蔗糖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性病主要引起以泌尿生殖道为主的感染,盆腔炎是妇女下生殖道性传播疾病(STD)感染的最常见并发症,约占妇女所有盆腔炎病因的60%~70%,性病性宫颈炎如不治疗发生盆腔炎的可能性为10%~20%,沙眼衣原体发生盆腔炎的可能为8%~10%,而不孕症是盆腔炎的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1,(9):52-54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黄淮海地区是夏玉米集中产区,常年种植面积1.5亿亩以上,产量约占全国玉米总产的35%,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夏玉米生长季高温、干旱、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严重制约了该区玉米生产发展.品种是玉米生产的核心.为了解决该地区玉米高产与抗逆的矛盾,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课题)的资助下,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充分发挥自身玉米科研优势,与其它单位协作,以求实现黄淮海地区玉米高产抗逆育种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