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兰院士人才基金(以下简称“树兰基金”)成立于2012年,由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发起捐赠,旨在推动我国医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育。树兰基金的发起者郑树森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肝脏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李兰娟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感染病学专家、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
2004年度诺贝尔科学奖已相继揭晓,本年度诺贝尔医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奖分别由美国、以色列、挪威科学家获得,文学奖由奥地利女作家获得,和平奖由肯尼亚环境和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获得。10月4日,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决定,把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认为:他们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认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  相似文献   

3.
核心提示在诺贝尔奖奖项纷纷出炉之际,一年一度的“搞笑诺贝尔奖”也于当地时间10月5日晚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揭晓。“搞笑诺贝尔奖”于1991年在美国创立,由剑桥市幽默科学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提供赞助,宗旨是“表彰那些不能也不应该被重复的科学研究”,让人们“先是大笑,然后开始思考”。◆医学奖按摩直肠止打嗝2006年“搞笑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田纳州杰克逊维尔市大学医院的弗兰西斯克·菲斯米尔医生和以色列海法市锡安医学中心的马杰德·欧戴医生,因为他们发明了一种匪夷所思的“按摩直肠止嗝法”。菲斯米尔医生和…  相似文献   

4.
“从来没有想到要获得诺贝尔奖,也从来没有料到自己会帮助亿万患者。”当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6日宣布曼斯菲尔德和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共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这位英国科学家表现出这样的实在和平静。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堆满资料的一间办公室内,从事了一辈子物理研究的曼斯菲尔德表现出自己的坦然。“每天我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仅仅就是工作”。这位70岁的老人语速缓慢地说。2003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曼斯菲尔德和劳特布尔,是因为他们在如何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关键性…  相似文献   

5.
埃利希(1854-1915),科学史上罕见的奇才,他不可能只属于某一学科,他是有机化学家、组织学家、免疫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在组织和细胞的化学染色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是白喉抗毒素标准化的权威,提出了抗体形成的“侧链”理论,因此,190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埃利希是化学疗法的先驱,他发明的驱梅特效药“606”及其改进剂“914),为千千万万的梅毒患者除了痛苦,他被看成医学的救星,1912年和1913年两度获诺贝尔化学奖提名。本文对埃利希的生平和平常成就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被中外学者推崇的“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以下简称“整体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6年10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下,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学科的“基本名词”审定工作启动,并已于2001年5月完成审定,计619条,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在《医学名词7》(科学出版社,2002年)一书中。  相似文献   

7.
后藤艮山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著名医学,因提出万病源于“一气留滞”的疾病观和对中国医学的反思,对日本汉方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称为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真正创始人。文章从以儒学的“仁”为基础的医学伦理观和以儒学的“一元气”为核心的医疗理论两个方面介绍了后开脱  相似文献   

8.
以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为案例,叙述了巴克的创新性科研活动的历史过程,并从三个方面(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贝尔医学委员会)剖析了科研项目和研究者的动机、评价、合作和竞争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9,(21):4-5
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卡罗尔·格雷德以及杰克·绍斯塔克共同获得该奖项。获奖原因是“发现端粒(Telomere)和端粒酶(Telomerase)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评审委员会形容发现“解决了生物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被中外学者推崇的“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以下简称“整体学科”),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6年10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下,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学科的“基本名词”审定工作启动,并已于2001年5月完成审定,计619条,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在《医学名词7》(科学出版社,2002年)一书中。  相似文献   

11.
梁嵘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3,22(2):157-167,T001,T002
舌诊是以观察疾病时舌色的变化为主要目的而诞生的诊断技术。但是在舌诊书籍的流传过程中,中国医家逐渐用文字说明替代了舌诊图的色彩,而日本的医家却给舌诊图涂上了艳丽的颜色。中日医家对舌诊图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在图像的背后,两国医家所持有的不同医学观念。中国医家强调“理”在医学中的重要性,认为把握“理”,进一步达到“医者意也”的境界是医家的最高追求,拘泥于具体的图像会束缚人们把握医学的道理。日本医家主张通过“眼可见,手可及”的实验方法掌握识别疾病的技术,反对中国医家所强调的“理”与“意”。由此可知,如何以史为鉴,继承中日传统医学之优势、克服其弊端,使中医学为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是医学研究者与史学研究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2.
以“禁忌证”“禁忌症”“适应证”“适应症”“综合征”“综合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经过计量分析发现,“禁忌证”“禁忌症”主要分布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及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等学科,“适应证”“适应症”主要分布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及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等学科,“综合征”“综合症”主要分布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妇产科学等学科。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技期刊编辑应明辨“症”“证”“征”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陈梦 《科学大观园》2022,(24):58-59
<正>过去,我国医学囿于“以治病为中心”的传统健康观念桎梏,医疗人员简单地将“健康”等同于“不生病”,将“健康行为”等同于对“疾病”的控制,从而忽视了疾病预防和健康科普的重要性。近日举行的“达医晓护”第四届学术年会上,上海市工程管理学会大健康工程管理专委会、“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与万达信息共同发布了《首届中国医院科普声誉调研报告》,盘点了中国医院科普声誉50强。作为国内首份医院科普声誉报告,发布之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裘法祖教授是我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毕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坚实的医学基础、高超的医学技术、勤奋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始终站在医学发展的最前沿,引领中国现代外科事业的发展。作为94岁的高龄老人,他曾在去世前几天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一息尚存,从医不止,这位被德国媒体誉为“永不疲倦的神奇中国医生”,从医69年,却用一生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当代“医圣”风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础科学》2013,(3):35-41
2012年11月20日一12月7日.香山科学会议陆续召开了主题为:“数据密集时代的科研信息化”、“中国近红外光谱分析关键技术问题、应用与发展战略”、“大型地热田形成机制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压电电子学和纳米发电机发展前沿”、“肿瘤纳米技术和纳米医学前沿研讨会——第三届中关肿瘤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会议”的第445__449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6.
《阿输吠陀--印度的传统医学》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近代学术勃兴以来,医史学者对中外医学关系的探讨就一直没有降低过兴趣,而在近年“新史学”口号下倡导的“作为社会史的医疗史”研究中,它更成了需要重点讨论的课题之一。其中,由于历史上中印文化的异乎寻常的亲密接触,中印医学的关系史几乎就成了“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在中印文化关系史的辉煌篇章中,中印传统医学的交流确实占有了灿烂夺目的一页。像印度文化的诸多其他因子影响中国一样,印度医学对中医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疾病表达的“躯体化”倾向是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的一大问题,而这种思维倾向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传统身体观.它可以通过汉语言使用渗透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汉语言中的身体隐喻具有其独特性,反映出中国传统身体观与西方身体观的差异.汉语中的“身”从来不是西方的身体.中国传统观念中的“身”具有本体性地位.而这种身体观正是中国心理疾病实践中凸显“躯体化”现象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9,(23):12-12
生老病死,这或许是人类生命最为简洁的概括,其中却蕴藏了无数的奥秘。获得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3位美国科学家。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医学奖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和两位法国  相似文献   

20.
在2001年的第1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在钟世镇教授等人主持下,揭开了我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序幕。随后被列入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创刊了《中国数字医学》杂志,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取得了国家科技奖励,2009年正式成立了学术性团体(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作为正式建成学术性团体前,对先后担任“中国数字人研究联络组长”和“中国数字医学研究联络组长”的钟世镇教授来说,确实为我国开拓这个新的研究领域,起到了倡导者的作用,并做出了阶段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