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章对淄博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中,开展的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与地震活动特征、遥感图像处理与地质构造解译、近场区主要断裂活动性调查与鉴定,城区基本地质概况、淄博市城区隐伏活断层探测、探测区断裂综合定位与活动性鉴定、活断层地震危险性初步评价与城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城区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淄博市城区建筑物震害预测、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震频发的松原地区开展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研究,在国内首创提出数据采集创新方法,结果准确、分辨率高.通过编制工作日、休息日、白天、夜晚等不同时段的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制作10分钟为时间窗口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变化视频,编制地震灾害风险避让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公众进行的重大工程选址、生命线避让、城市建设规划、科普宣传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3.
1概述 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由于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只有努力提高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能力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0-22
根据水库地震及其灾害特点,研究水库加卸载及水渗透作用下,水库地震活动及库区地球物理场变化,初步提出1~2项物理意义较明确的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及相应判据,为做好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减轻水库诱发地震灾害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震后十五年     
《科学大观园》2023,(11):12-13
<正>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5周年。在2008年的这一天,汶川地震致近7万人遇难。15年过去了,汶川地震仍是无数人的牵挂。我们欣慰地看到,震后汶川,经济重振、社会重整、文化重生。5月12日也是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震后15年来,国内地震预警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在抗震防灾方面做了哪些新探索?当地震遇上人工智能,是否会有新的答案?我们无法阻止地震,但在求知和反思中,我们能增进面对地震灾害时应对和求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64-65
云南是我国地震频度高发地区,历史上地震灾害严重,机场不仅要在平时发挥重要作用,确保昆明新机场工程自身结构安全和重要仪器设备不遭受地震破坏,对于地震后机场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昆明新机场是国家“十一五”期间批准新建的大型机场,国家重点工程。航站楼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地下三层,南北长855.1米,东西宽1131.8米,总建筑面积约54.83万平米,是目前单体面积居国内首位的航站楼。  相似文献   

7.
都芃 《科学大观园》2023,(11):24-27
<正>从过去的“震时救灾”到当前的“综合减灾”,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救援构筑了我国综合减灾三大体系,正在尽可能将震灾损失降到最低。5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应用于防灾减灾领域,一大批科技含量极高的防灾减灾设备投入实战。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22,(5):17-18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频发,震灾严重,由于能源基地与用电负荷区域多位于强震区,导致承载远距离能源输送的特高压变电站面临巨大的地震灾害风险.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245座变电站损坏,405万户停电,电网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由于电网是生命线系统的基础,变电站震损将严重影响抗震救灾和社会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9.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 973项目“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研究作了综述 ,介绍了项目研究的科学背景、总体科学思路、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项目经过 5年的研究 ,提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科学假说 ,并应用于描述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特征和机制 ,探索大陆强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方法 ;项目并在地震预测流动实验场研究、强地震预测研究和重要经济区地震灾害预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在地震监测和地震减灾中初步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以满足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我国石窟文物抗震防护问题为研究目标,针对石窟文物自身的特殊性,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石窟文物抗震安全中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从石窟围岩的工程特性及主要病害、石窟地震环境评价和未来地震危害性估计、石窟潜在地震变形及其与活动断裂的安全距离、石窟围岩及其附属建筑物动力响应特性和地震稳定性、挡墙加固型石窟和预应力锚杆(索)加固石窟围岩的动态损伤特性、石窟岩体危石(滚石)灾害的动力机理及防护对策、石窟振动安全度安全阈值、石窟文物震害防御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石窟抗震安全评估理论体系,为石窟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治理、综合防御减轻地震灾害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国内振动台试验和国外实际地震灾害表明,高速铁路桥梁的震害与公路桥梁存在显著差别。在高速铁路桥梁体系中,轨道结构在小震和中震作用下发生损伤,支座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发生破坏,桥墩和桩基在小震和中震作用下难以破坏,但在大震和极震作用下桥墩近似发生脆性破坏,外围桩基发生损伤。为了进一步揭示高速铁路桥梁的震害规律、量化地震损伤程度和改进抗震性能,暂以连续梁桥为例,开发了高速铁路连续梁桥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软件和风险评估软件。此软件可以获得桥梁结构和轨道结构关键构件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从而确定每一构件的地震损伤顺序和薄弱构件位置,评估每一构件和轨道-桥梁系统的地震风险失效水平,验证减隔震等改进措施对降低轨道-桥梁系统地震风险失效水平的有效性。此软件已经应用于我国多座高速铁路连续梁桥的地震风险评估,同时适用于其他轨道交通梁式桥。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和扩大适用范围,此软件在大数据存储和读取模式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如何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灾害损失,抢救被压、埋人员,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是减轻灾害损失的首要任务,也是最能体现出减灾实效和社会显示度的关键环节.我国在灾害救助高新技术领域几乎是空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2001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展地震等灾害救援体系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活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地球上,地震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方面,同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对人类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是最为严重的.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所有的省地都曾发生过5级或5级以上的地震,2/3的城市处在7度以上烈度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而又严重的国家,每年都有一些地区遭受干旱、洪涝、滑坡、泥石流、台风、冰雹、霜冻、病虫鼠草等灾害的袭击。地震灾害也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农作物面积(播种面积)400万~4700万公顷,倒塌房屋300万间左右。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损失,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00亿~500亿元人民币。大灾年份损失更加严重。1991年夏季仅江淮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0亿元。一、地震灾害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对人类构成威胁最大的是地震灾害。据统计,20世纪以来全世界死于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5.
庄维娜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5):F0003-F0003
人类生活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地球上,地震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方面,同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对人类和环境所造成的威胁是最为严重的。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所有的省地都曾发生过5级或5级以上的地震,2/3的城市处在7度以上烈度区的地震烈度区。事实上,随着全世界各国城市化进一步扩张至地质构造活动的地区,这样的潜在威胁仍然在不断地上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17-19,22
基于水库数字地震观测及主动震源观测技术,研发精细探测水库三维地震活动及地震震源特征、介质和应力环境的技术,通过在新丰江、龙滩和三峡三个典型水库的示范应用,结合具体水库水位的动态过程、水库规模、库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深浅水文地质以及岩性等因素,探测水库地震的发生条件,深化对水库地震发生环境和成因机理的认识,建立在水库加卸载动态过程作用下的水库地震发生条件模型,为水库地震预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唐荔 《科学大观园》2010,(10):16-17
位于高原之上的罗腾堡,被当地居民称为“中古世纪之宝”,是德国所有城市中,保存中古世纪风貌最完整的地区。但比起中国任何一个古城的历史,罗腾堡都很年轻:1142年罗腾堡建帝国城堡,1274年成为帝国直辖市(1802年罗腾堡划到巴伐利亚王国属下,被取消直辖市的称号),拥有独立的防卫和司法权。1356年被地震夷为废墟之后重建。到15世纪初发展成为方圆四百平方公里,包括167个村落,总人口达两万的城市(现今罗腾堡的1万多居民中,有8000人住在中古时期的土墙房舍中)。  相似文献   

18.
<正>汶川地震期间,当时国内的地震预警规模是什么水平?震后15年来,国内地震预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预防地震?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近7万人遇难。地震当天,还在海外工作的四川人王暾在网上看到了消息。他隔了十几个小时才打通父母的电话,知道家人平安。“就像各行各业的人都在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财富,力所能及为灾区做点什么,作为科技人员,我在想能够做什么。”王暾留意到国内地震预警的空白,他准备出钱、出自己这个人,回国研发地震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8,(9):45-45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形势和防震减灾新的需求与任务,与时俱进地创新地震科技发展战略,我国地震专家提出:依靠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建立“天地一体的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发展构想。国家863计划“中国地震科学卫星计划的预研与制定”课题(2003AA134060)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目标是预研和制定一个科学的、先进的、切实可行的地震科学卫星计划,为启动地震科学卫星系统和各子系统技术论证、初步工程设计、星载仪器研制等做准备。  相似文献   

20.
海底地震勘探最新方法与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深海耐压材料工艺的突破和海上高分辨精细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海底地震勘探方法逐渐成为热点。一方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方法逐渐向四维发展,在海上布设漂缆数量越来越多的同时,海底电缆或检波器也被应用到海上复杂油气区块的精细调查中去;另一方面,新能源研究与深水油气技术的突破,同样需要高频与低频型海底地震仪器。本文讲述目前国际上海底地震勘探新方法与仪器设备的发展和我国在海底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