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1-22
中药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中药制剂现代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近三十年来,中国中药制剂学的理论和生产实践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多数中药制剂仍存在药效物质基础不清、质控水平低、制剂工艺相对落后等问题,影响了中药临床疗效、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因此,该项目针对中国传统中药制剂剂型落后的问题,结合国际制剂学发展趋势,将吸收促进技术、原位凝胶技术、纳米技术、缓控释技术等现代技术,运用到中药制剂学领域,设计了多种中药先进制剂,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升了传统制剂的技术水平,促进了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为开展中医药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10):82-83
在现有市场流通的抗风湿和抗关节炎中成药中,多为复方制剂产品,药品组成较多,药效成份和作用机理不清楚,产品质量难以控制。本项目以抗关节炎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单体化合物为研究载体,本课题组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从事抗关节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研究工作。形成了产、学、研三结合的研发团队共同研发青藤碱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43-43
纳米粒药物载体是国际药学学科的前沿研究课题。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张志荣博士带领的课题组,在863计划“药物与治疗基因纳米粒制剂的研究与开发”(2001AA218021、2003AA217010)课题资助下,对靶向纳米粒给药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明显成果。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网络与复方中药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是当今生物医学 领域里长期不能解决的科学难题,近半个世纪 以来,我国为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但至 今未能取得突破,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不能 被国外医学界理解和接受,成为中医药现代化 和国际化的重大理论障碍。本文对细胞因子网 络与复方中药作用机理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 究,阐述了理论研究在复方中药作用机理研究 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复方中药治疗属于病理 生理学治疗范畴、中医证的发病学机理就是复 方中药的作用机理、复方中药的作用机理是调 节细地因子网络的异常功能状态等观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5):19-19
许多疾病需要长期持续的药物治疗。采用生物降解聚合物包埋药物的长效控释微粒,是实现长期持续给药的重要和先进手段。为推进长效给药微粒的广泛应用,需要解决一些关键问题,主要是:①释药速率波动大,特别是注射初期和降解后期的两次突释,对药物安全使用造成重要影响;②溶蚀、降解过程个体差异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1,(19):28-28
本研究以制备用于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的新型热熔压敏胶为目标,通过新型热熔压敏胶空白基质的配方优选和体外透皮实验辅助研究,研制出一种粘附性能和释放性能均优于天然橡胶膏基质的新型药用贴膏剂基质。  相似文献   

7.
华蟾素是国家新产品、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前研究表明,华蟾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使用安全,已广泛用于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华蟾素存在中药制剂普遍固有的缺点,即确切的有效组分报道不一,临床试验设计尚不全面规范等。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获得华蟾素确切抗癌安全性、有效性信息,为提高制剂质量和临床疗效提供保证。项目利用外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研究理念,为促进中药产品创新和进入发达国家药品主流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20):54-55
“纳米肥料关键技术”是国家863计划课题(2001AA218041,2003AA217022),从3个方向进行研究:大田作物专用缓/控释肥料,纳米一亚微米级多功能肥料修复荒漠化土地技术,利用废弃物制备纳米一亚微米级缓释材料技术。通过本课题的实施,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已授权17项;省部级科技鉴定成果3项;纳米一亚微米级缓释材料品种11个,大田作物专用缓/控释肥料品种8个;修复荒漠化土地多功能肥料品种3个;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  相似文献   

9.
糖脂代谢病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是造成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已成为严重威胁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探索糖脂代谢性疾病的核心发病机制,并制定有效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本着"辨证论治,创新模型,阐明机制,指导临床"的研究思路,运用前沿技术手段,针对糖脂代谢病这一常见疾病,开展了中药复方益糖康从脾论治的系统研究,并...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的意外常常让很多人措手不急,意外的伤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人生轨迹因此发生偏离.烧烫伤作为最常见的突发意外伤病,它的治疗引起了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广州中医药大学徐良教授作为这方面的专家,针对国内外重症烧烫伤存在的国际医学难题,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在开展治疗重大烧烫伤的药物研究与中药创新制剂的开发利用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1.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首次实现全离子加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是一种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中风等疾病。我国目前生产的丹参及其复方制剂品种很多,仅注射剂的年使用量就达30亿支以上。但这些产品有效成分不明确,因此质量难以控制,导致临床疗效不稳定,不能适应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要求。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30-31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以制约中药乳剂型基质软膏制剂推广应用的稳定性难题为核心,研究并阐明中药成分-乳化剂、中药成分-成型技术的相融、相助和相促规律,建立适宜中药特点软膏制剂的油水分散共性技术和组合乳化剂;以方法学研究为重点,完善中药软膏制剂的稳定性评价体系,形成基于中药多组分特征,组分、乳化剂种类与比例、油水分散技术等多因素、多水平评价的实验设计技术;以黄连皮炎软膏及良肤软膏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另辟蹊径发展我国控释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释肥是今后肥料发展的重大课题,是现代农业实现清洁生产和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物质保证.然而,国外控释肥的生产工艺复杂、控释材料昂贵,使控释肥生产成本高,其销售价格高达万元/吨,即使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难以在农田推广应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使控释肥从草坪、园林走向大田应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衡量控释肥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美国的药品开发、审批,要求化学成分明确,如果是复方制剂,其中每一种化学成分的药效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效及毒性要清楚.而植物药(包括中药)是多种化合成分的混合物,无法遵照美国FDA的要求列出分子结构.因此,美国对包括中药在内的植物药组方、功效不认可,不承认天然植物药是药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50-50
“西黄软胶囊的开发研究”(2001BA701A29)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山东中药科技化产业基地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之一,是将传统抗癌中药西黄丸二次开发成国家新药的研究。课题立项以来,经过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学研合作,对传统中成药西黄丸进行了处方分析、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和药效学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土牛膝为菊科植物华泽兰(Eupatoriurn chiuense Linn)的根,是广东地区地产常用药材之一,过去一直是作为治疗跌打损伤的专用药物在民间应用,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其治疗白喉有效以来,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民间及医院广泛应用于治疗咽喉疾病,并倍受广大病患者的欢迎。广东士牛膝复方制剂虽然在珠三角地区应用面广、量大,时间长,但一直是停留在经验应用上,未见有对其进行任何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疗效观察。近年来,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23日,由山东农业大学和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新型作物控释肥研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项目通过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项成果为包膜控释肥在大田作物上的推广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居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采用该项目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2007年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85万吨,成为世界上包膜控释肥品种最多、生产能力最大的生产基地。包膜控释肥研制及大规模产业化开发应用,记录了海外学子、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12年科技创新的艰辛历程,传颂着产学研结合联手打造我国包膜控释肥名牌产品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8.
缓控释肥料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缓控释肥料的意义 1949~1998年50年中,世界化肥消费量每10年翻一番,1998年化肥总消耗量已达1.4亿吨.近50年来,世界粮食单产由1000kg/公顷提高到2500kg/公顷,化肥对农业的贡献已为人所共知.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7,(4):57-57
“抗心肌损伤新药‘心荣’系列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应用技术类研究成果。 遵祖国医学经典《难经》“损其心者,调其荣卫”的治则,结合现代医学。以改善心肌及全身代谢为主”的方法。拟“荣心扶正”立论,设计了抗心肌损伤的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20.
观察胰岛素——低分子甲壳铵口服给药后的降糖效果,研究低分子甲壳铵(LTMC)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葡萄糖一氧化酶法测定小鼠口服胰岛素(Ins)及其复合物后的血糖值,计算血糖下降百分率;用胰蛋白酶效价测定方法考察LTMC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小鼠口服Ins复合物60min血糖值下降达到21.03%±6.57%,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LTMC对胰蛋白酶的活性无抑制作用。得出结论,Ins复合物口服后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有望作为一种Ins非注射用制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