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7亿人,未来20年内糖尿病将达5.5亿。从调查数据看中国的糖尿病现状已非常严峻,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范围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地区,并且成为世界糖尿病大国。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医科大学课题组近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能像"刹车"一样减轻慢性炎症对机体的损伤,该发现对治疗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有启发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据该校基础医学院陈琪教授介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病等,高糖高脂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肥胖,肥胖会诱发慢性炎症,目前尚无针对炎  相似文献   

3.
糖脂代谢病以糖、脂代谢紊乱为特征,是造成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已成为严重威胁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探索糖脂代谢性疾病的核心发病机制,并制定有效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本着"辨证论治,创新模型,阐明机制,指导临床"的研究思路,运用前沿技术手段,针对糖脂代谢病这一常见疾病,开展了中药复方益糖康从脾论治的系统研究,并...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由代谢紊乱引起的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成为继癌症后困扰人们的又一大难题,而AMPK作为代谢调控的核心因子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和热门领域。对AMPK调控机制的研究为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观察临床科研制剂“糖脂平”对2DM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2,(20):64-65
目前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460多亿平方米,其中城镇既有建筑保有量约为210亿平方米,各种类型的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也是财产高度集中的场所,而我国目前大多数既有建筑都存在着能耗高、安全性差、使用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此外,既有建筑的耐久性、舒适性、室内外环境等问题也逐步引起了政府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3,(24):66-6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目前全世界有3.66亿人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常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心血管、脑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继肿瘤。  相似文献   

8.
1立项目的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病毒感染的药物存在包括耐药性等诸多迄今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以病毒蛋白为靶点的药物抗病毒谱窄;对整合到基因组的病毒没有治疗效果;病毒编码的蛋白数量有限,能够作为药物靶点的病毒蛋白数量更为有限。因此,新型作用机制抗病毒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代表着抗病毒药物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目前被认为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两者同时存在缺陷所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以血糖增高为基本特征。糖尿病作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0.
老化是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老化过程中,内皮功能失调、基质金属蛋白酶调控失常、炎症分子表达增加、氧化应激增加和端粒长度缩短等因素引起了管腔扩张、内膜中层厚度改变等血管结构和僵硬度增加等功能的改变.这些改变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脑卒中等与年龄相关的血管性疾病易于发生.因此,抑制年龄相关的分子表达可能是干预血管性疾病的有效途径.哺乳动物SIRT1是一种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近年来,对于SIRT1在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阐述了SIRT1在血管老化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并提出SIRT1可能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年龄相关血管性疾病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全部死亡的比率巳达到35%~40%。如何准确地从人群中筛查出潜在发病的高危人群,从而积极有效地加以干预,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编号:2004BA703B01)开展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9):63-63
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终生)感染者。而我国目前仍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第一大国,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为9.32%,现症病人达3千万人,每年的治疗费用达千亿元。2008年6月11日,国家有关部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标志了我国对HBV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历史时期,将为有效降低HBV的携带率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促进对乙肝病毒的研究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据说,全球患糖尿病人群已超4亿,看着日益壮大的队伍,我们都该好好反省,明明每天吃的同样是米饭,呼吸的是同一份空气,为何患上糖尿病的偏偏是我们呢?当然,在思考的同时,还要想想降糖方法。其实之所以出现高血糖,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所以降血糖,还得从生活方式着手。  相似文献   

14.
脂肪肝在肥胖人群、糖尿病与高脂血症人群、嗜酒人群中的高发病率以及近年呈现的低龄化、扩大化倾向,使脂肪肝和化学性肝脏损害的防治,成为社会性的自我保健课题。肝脏几乎参与人体的一切代谢过程。目前医院的肝功检查不过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肝脏具有代谢和储藏能量、分泌胆汁促进消化与吸收、合成蛋白质、解毒和排毒等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肝脏的种种特殊性,使其成为我们生活方式健康与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07,(16):54-54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无论儿童、青年或是中老年均可发病,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目前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主要有降脂、溶栓、抗凝等,此类药物大多需长期服用,其直接结果是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及病情的反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49-49
1 课题的重大意义 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糖尿病肾病足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0%以上.据统计,2005年中国城市平均有并发症病人每例治疗费用是18827.89元(比无并发症患者高5.1倍),其中有肾病并发症的患者每例费用增加13.1%,而目前市场上尚无满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无有效阻止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自然进程的措施,现代医学采用控制血糖、降血压等综合疗法虽有一定效果,但远期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目前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杀手。筛查ACS的易感基因并开展功能学研究,对于早期识别ACS高危人群、促进个体化防治以及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项目围绕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ALDH2)及其功能性突变位点--rs671(东亚人群黄种人突变率30%~50%,而白种人罕见突变),结合临床遗传流行病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等研究策略,系统地揭示了ALDH2基因rs671突变与ACS的遗传相关性、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促进了ACS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推动了ACS的临床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1,(9):50-51
糖尿病发病率急剧上升,我国患病人数近9240万,每年以170万速度递增,预计2025年,可达1亿.历代医家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范畴,按"三消"进行辨证.目前,2型糖尿病人群中有40%~60%缺乏典型"三消"症状,因而按"三消"辨证可致漏诊.当前,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尚缺乏理想的药物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仅限于控制血糖以延缓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而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慢性病变有一定的优势和特长.但糖尿病中医临床辨证尚欠规范,没有统一辨证标准;缺乏对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早期有效干预模式;缺乏降血糖和防治并发症有效中药方药的筛选方法;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机制尚不明确.34年来,针对上述难点,开展了"三型辨证"临床应用及系列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日益普遍的疾病,全球患病人数超过2亿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有接近1.3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其容易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1,(23):F0002-F0002
世界上约90%的进出口货物运输是通过沿海港口完成的。我国仅沿海港口泊位超过5400多个,沿海港口、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促进国际、地区间贸易、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沿海基础设施90%以上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海水中的氯离子渗透引起严重的钢筋腐蚀问题。我国上世纪80年代前修建的海港高桩码头、沿海桥梁一般10~20年即出现腐蚀破坏现象,每年损失达100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